一、认识财务报告
每天,各类组织中的会计人员们低头忙碌着,对单位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原始凭证的收集、整理,然后编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会计们的工作如果只做到这一步,经济业务的信息仍然散落在各个会计账户之内,无法整体来看这个经济主体的总体经营和财务情况。就像制造一张桌子,桌面和桌腿仍然散落各处,尚未形成整张桌子的形状。为了反映经营活动的全貌,会计们需要对会计账簿中的信息进一步加工,生成财务报表,以更加精炼概括的形式将经营情况展示出来。在有些情况下,为了更进一步涵盖完整信息,还需要编制财务报告。
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主要组成部分,但财务报告不等同于财务报表。财务报告是企业揭示并传递经济信息的重要手段,也称为“财务会计报告”。财务报告反映的是完整的经济活动信息,具有相对完整的报告体系框架。从构成看,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和其他应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
财务报表(或称会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主要内容,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一般以文字和表格形式呈现。所谓结构性表述,是指财务报表的表现方式有特定的结构要求。财务报表至少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附注等部分。
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财务状况,指企业在特定时点的资产规模与结构、产权关系及权益构成的基本状况,比如,有多少资产,资产由哪些构成,有多少负债,负债又是怎么构成的。这张表主要表明,企业在期末拥有多少资产,欠供应商、金融机构等多少外债,股东投入了多少钱,企业中有多少钱是属于股东的。通过这张表,可以看清一家企业经营的稳健性。
利润表反映的是经营业绩,即经营成果,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所发生的费用、取得的收入以及实现的利润或亏损,表明企业的盈利情况,比如,这个月卖了多少货物,发生了多少开支,是赚了还是亏了。通过利润表可以看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未来获利趋势。结合资产负债表,可以分析出企业的运营效率,如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重要指标。
现金流量表反映的现金流情况,是指企业在经营、投资和筹资等活动中形成的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及现金净流量情况,表明企业的财务能力。比如,手里现有多少资金,这些资金是靠卖货物得来的还是借来的,是否存在资金链断裂风险。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反映构成所有者权益各组成部分的当期增减变动情况。比如,所有者权益总量的变动,利润分配、盈余公积等内部增减变动的结构性信息等。
财务报表附注是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或者详细资料,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
我们看待一个经济主体的财务情况时,需要通过几张报表来全面看待,否则就会出现判断偏差。
一位姑娘看到一个小伙子有很多资产,在其他方面都还满意的情况下,满心欢喜的嫁了过去。结果嫁过去后发现小伙子的资产90%都是借来的,以后需要偿还,姑娘不禁后悔不已。这是在资产负债表层面对小伙子的了解。
随着了解加深,姑娘发现小伙子虽然目前负债较多,但是赚钱能力挺强,工作勤奋,每个月能挣几万元钱,而且生活节约,于是稍微松了口气。这是在利润表层面对小伙子的了解。
再后来,姑娘又发现,小伙子虽然挣钱较多,生活开支也少,但是迷上了理财,投资了很多比特币和P2P项目,由于虚拟货币崩盘和P2P平台倒闭,投进的钱基本收不回来了。姑娘稍微放下的心又悬了起来。这是在现金流量表层面对小伙子的了解。
经过好说歹说,小伙子同意以后再也不投资这些项目了,安心赚钱、存钱,姑娘觉得日子又有奔头了。到了年底,小伙子将其存款的80%交给了母亲,向“股东”分红,以报答养育之恩。姑娘顿时觉得白高兴了一场。这是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层面对小伙子的了解。
从编制周期看,财务报表可以分为中期财务报表和年度财务报表,凡是短于一个完整会计年度期间编制的财务报表都可以称之为中期财务报表,比如,月报、季报、半年报,甚至可以根据经营管理需要,以任何时间周期编制财务报表。
我国《会计法》规定,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但是如果企业在年度中间设立,在编制年度报表时就会出现涵盖期间短于一年的情况。财务报表的报告期间是个重要的事项,人们常常需要对财务报表进行比较分析,需注意具有关联的报告期间才具有可比性。比如,一家企业在2018年12月1日设立,在比较2019年和2018年财务数据的时候就需要加以调整,而不能直接比较,否则就会得出错误结论。
会计人员在与一些炒股的朋友讨论盈亏问题时,有时候也会遇到这样的尴尬。我们来看这样一个场景:
甲(会计专业人士):老兄,今年炒股赚了不少啊?
乙(非会计专业人士):没有赚钱啊,2018年亏得太多了!
甲:这个......我问的是2019年,不用管去年的事情。
乙:因为2018年亏太多了,到今年还是亏的啊!
甲:这样说吧,从2019年1月1日起算,到现在为止应该赚了吧?
乙:这样算是赚了点,但是2018年亏太多,总体是亏的啊!
甲乙两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沟通障碍,就是由于对报表编制周期认识不同。在甲看来,每一个年度开始应该重新计算盈亏,而在乙看来,从炒股开始应该一直累算盈亏。由于乙没有遵循会计语言的语法规则,两个人在不同语系下进行沟通自然会不够顺畅。
按照编制主体,财务报表可以分为个别财务报表和合并财务报表。个别财务报表在单个企业账簿记录的基础上编制而成,只反映一个企业的情况;合并财务报表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为主体编制,反映企业集团的情况。在查看企业财务报表时,应注意区分编制主体。
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一对夫妻持有两套房子,夫妻双方的父母也各有两套房子,以后这对夫妻的孩子将有六套房子,这么多的房子卖给谁呢?!年轻夫妻和双方父母各持有两套房子,这是从个别报表的角度在看,孩子将来持有六套房子,这是从合并报表的角度在说。
二、一体多翼
现行财务报表由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构成,这几张报表分别反映经济主体的不同方面,乍一看它们之间相互独立,自成一体,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在这几张报表中,资产负债表是根本,其他报表是资产负债表一些项目的扩展延伸。如果把资产负债表看作鸟的身体的话,其他报表就是鸟的翅膀,现行会计报表是个一体多翼的体系。
财务报表最早出现在中国。公元前1100年——公元前770年间的《周礼》中记载,“司会主天下之大计。计官之长,以参互考日成,以月要考月成,以岁会考岁成。”当时掌管全国会计的官员即要求各地定期呈报日报、月报、年报,这些就是早期的财务报表。就复式记账下的财务报表而言,它经历了单一表式、两表式、三表式、四表一注的演进历程。
资产负债表是最早出现的财务报表,大约起源于16世纪,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都处于主导地位。
资产负债表实质上是对静态会计等式的细化。复式记账记录的是经济业务发生后对六大会计要素的影响,不论何种经济业务,其发生都不会改变“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个等式关系。如果我们把一家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总额分左右两边列示出来,就是一个最简单的资产负债表。但是,这样的资产负债表过于简单,不便于报表使用者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比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具体由哪些项目构成没有反映出来,因此,就需要把它们做一定程度的细化,然后再把资产列示在左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列示在右边,左右两边的合计仍然相等,这就成了真正的资产负债表。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化的资产负债表来了解其大概结构:
表10.1 资产负债表(简表)
资产负债表反映了编制时点的财务状况,将其与期初数据对比,可以得出各类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变化情况。比如,用2018年12月31日的未分配利润减去2017年12月31日的未分配利润,即可得出2018年未分配利润的增加数,在当年没有进行利润分配的情况下,这个增加的金额就是2018年获得的利润。因此,通过资产负债表不同期间的数据对比,是能够了解一个经济主体在相应期间的经营情况的。但是,通过这种方式只能得到经营情况的大致情况,很多细节无从知道。
19世纪中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有限责任公司的出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出现分离,企业投资人不参与企业的日常经营,但迫切需要了解企业经营的盈亏情况。在复杂的生产经营活动下,单凭对比计算期末所有者权益与期初所有者权益来计算盈亏已经不够。另外,所得税法的发展也要求企业能够计算准确的收入和费用情况,利润表应运而生。到20世纪20年代,在英国和美国,已经有很多企业在编制利润表了。
利润表的编制原理是“利润=收入-费用”这个动态会计等式,它反映了企业在一段期间的经营成果。我们把收入、费用、利润三个数据分别列示出来,就可以看作是最简单的利润表。但是,这三个动态会计要素还有一些具体构成项目,通过动态会计等式反映的最简单利润表无法显示其构成情况,因此需要进行适当细化。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化的利润表来了解其大概结构:
表10.2 利润表(简表)
由于利润是属于投资人的,利润表项目的变化最终会体现在资产负债表的所有者权益相应内容,在不考虑提取盈余公积等事项时,主要体现在未分配利润的变化上,即,期末未分配利润-期初未分配利润=本期净利润。因此,我们可以把利润表理解为对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变动额的扩展细化。
企业经营范围和规模进一步扩大后,对资金的需求日益增加,筹资手段开始多样化、复杂化,投资活动也变得频繁起来。筹资和投资活动同样影响着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都不能反映这些活动带来的资金变动过程,于是现金流量表出现了。
企业的资金变化可能由三类情况引发,一类是日常经营活动,一类是筹资活动,还有一类是投资活动。虽然通过对比资产负债表中期末与期初货币资金变化可以了解企业的资金增减情况,但却无法知道是哪类活动的影响,每类活动的影响分别有多大,通过现金流量表则可以把这些信息详细揭示出来。我们可以把现金流量表理解为对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变动情况的细化说明。
资产负债表与现金流量表存在以下关系:资产负债表中现金及其等价物期末余额与期初余额之差=现金流量表中现金及其等价物净增加
其中,资产负债表中现金及其等价物很多情况下就是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资金。
另外,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还有一些更复杂的内在联系,比如,利润表中的净利润通过加减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应付等项目可以得出现金流量表中的项目金额。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化的现金流量表来了解其大概结构:
表10.3 现金流量表(简表)
随着公众公司的大量出现,人们对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越来越高,财务报表后来又发展为目前的四表一注形态,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附注。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反映构成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各组成部分的当期增减变动情况,是对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部分的延伸细化。
财务报表附注是对前面四表的补充说明,与四表列示的项目相互参照,方便报表使用者更好的理解财务报表。可以说,附注是对四表的进一步延伸,其依附四表而存在。
由此可见,资产负债表是根本,其余三表及附注都是由它衍生出来,财务报表是个一题多翼的构成体系。如果把财务报表体系看成一株树的话,资产负债表就是树干,在树干上延伸出的枝杈就是其他几张报表,各张报表中的数字就相当于这株树的叶子了。
三、不可停止的血液
一辈子卖瓜的王婆最近遇到一件烦心事。为了让手里的钱增值,王婆去年将钱借给了别人介绍的甲公司,约定月息2%。由于担心对方还不上,借钱之前还跟随介绍人到甲公司做了现场调查。当时看到企业规模不小,有些设备还是新添置的,车间工人也在紧张有序地生产,一副生意兴隆的样子。介绍人告诉她甲公司一年利润有上千万,并且拿出了税务申报表给她看,再考虑到这家企业在细分行业里也有一定的知名度,市面上经常看到他们的产品,应该不会赖账,于是将50万元借了出去。可是,王婆在收到3个月利息后,对方就不再支付利息了,跑到甲公司去看,虽然不像上次那样繁忙,但依然在生产。找老板要钱,对方只是无奈地表示因为一大笔账款没有收到,只能过段时间再支付利息。可现在已经过了一年了,对方还是没有支付利息,本金当然也没有还。更要命的是——甲公司已经停产了。一年前好好的一家企业怎么就这样了呢?王婆为此非常烦恼。
王婆遇到的这件事其实是企业现金流出了问题。每年利润上千万、新购的设备、忙碌的生产都代表了甲公司业务似乎还不错。但是,甲公司的问题出现在现金流上,当初采用民间借款的方式是因为现金流,借款利息无法按约定支付是因为现金流,企业停产还是因为现金流。
一家企业的现金流情况通常用现金流量表来体现。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情况的会计报表,它是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财务状况变动表,其理论依据是“现金流入-现金流出=现金净增加额”这个会计等式。
现金等价物是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变化为已知金额的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一般是指从购买之日起,3个月到期的债务投资。在现金流量表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被视为一个整体,这主要是从流动性的角度考虑,在对外支付上现金等价物与现金具有几乎一样的功能。
企业一定期间产生的现金流分为三类: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经营活动是指企业投资和筹资以外的所有经济活动。“工人做工、农民种地、解放军保卫祖国”,对企业来说也是一样的,不同行业的企业经营活动存在一些差异。商业企业主要围绕销售商品而产生系列活动,如进货、支付运费、支付人员工资、销售货物等;金融企业主要围绕资金融通发生系列活动,如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同业拆借等;物业公司则主要围绕物业服务展开系列活动,如收取物业费、采购物业用品、提供物业服务等。
经营活动是企业的主要业务内容,这项活动产生现金流的能力大小和持续性对企业至关重要,它代表了企业的“自我造血”能力,各项债务的最终归还都要靠经营活动。这部分现金流产生能力越强,企业的财务基础就越稳固。王婆到债务人甲公司去实地调查所看到的生产景象就是经营活动,但是甲公司老板告诉她大笔货款没有收到,说明这家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的能力很差。需要注意的是,赚钱不等于赚到了现金流。甲公司生产忙碌,如果不是假象的话,很可能会有不少账面利润,但现金流却出现了枯竭。王婆卖瓜的生意属于商贸业务,虽然利润不多,但在多年经营中也积攒了一些现金。
企业的第二类现金流是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投资活动是指企业长期资产的购建和不包括在现金等价物范围内的投资及其处置活动。不同行业对投资活动的认定也存在差异,比如,股票买卖产生的现金流量,对于一般企业而言,属于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但对于证券公司来讲,则属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王婆去甲公司时,看到了新购置的设备,甲公司购置新设备的活动就属于投资活动。投资活动也是企业的一种常见活动,企业设立之初需要购置一些设备、工具甚至厂房,这些都是投资活动。在正常生产经营以后,如果要扩大规模或者对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也会发生投资活动。另外,现代企业收购兼并是一种常见现象,这也是投资活动。投资活动对于企业扩大规模、扩展业务范围、获取投资收益等具有重要意义。
王婆本来有一家西瓜摊,后来发现卖西瓜利润不错,于是在旁边又增设了一个西瓜摊,新增西瓜摊对王婆来说就是一项投资活动,如果新增的西瓜摊生意也不错,那么王婆的收益将大为增加,可见通过投资扩大规模对利润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王婆将多年积累的资金投给甲公司,这也属于一种投资活动,结果钱投出去了难以收回,这笔投资带来的现金流成了负数,以至于西瓜摊每天的进货量也要压缩,这就是投资活动对经营活动带来了负面影响。
企业还有一类现金流是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筹资活动是指导致企业资本及债务规模和构成发生变化的活动,比如,吸收新的投资、向银行借款、发行股票等都属于此类,这些筹资活动会产生正现金流,而归还借款、支付利息等则会带来负现金流。甲公司向王婆借款就是一种筹资活动,王婆将50万借给甲公司,甲公司发生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而甲公司支付王婆利息时,则发生筹资活动产生的利息支出。尽管甲公司可以通过向张大妈借款来偿还王婆的借款,但是张大妈的钱以后也需要归还,筹资中的借款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最终需要通过另外两类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来偿还,而筹资中的吸收股东投资则无需偿还。
用三类活动来划分现金流,是为了方便对现金流的理解。一个企业的现金流是否健康,需要将三类现金流结合来看,不同的组合情况代表着不同的企业状况。比如,一家企业经营现金流、投资现金流和筹资现金流都为正数,说明这家企业本身能够赚钱,投资也贡献了现金流入,同时还向别人做了筹资,这家企业可能在筹备一个大规模的投资事项;一家企业经营现金流和筹资现金流为正,投资现金流为负,说明这家企业也能赚到钱,但是赚到的钱在用于对外投资,并且还不够用,需要通过筹资来满足,就像一个人收入水平不错,看到房价有上涨的趋势,于是通过借款买了几套房子;而甲公司的情况则很可能是三类现金流都已经不够理想了。
任何经济主体的现金流动都有可以分为三类,比如,人们的日常工作是经营活动,投资理财是投资活动,向银行借款是筹资活动。家庭的现金流同样重要,如果一个人有几套房子,但是手里却没有周转现金,衣食住行都会是问题,可能就不得不贱卖房产。如果有贷款还不上,就会因断供被银行收走房产。
现金流就像人体流动的血液,一刻不能停止。人的血管一旦梗塞,如果不能及时救治,就会丧失生命。亏损不会马上让企业倒闭,但现金流停止却会直接让企业“死亡”,“现金为王”已经广为人知。俗话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现金流不仅对一个人很重要,对国家、地区等经济体来说,同样有着重要意义。在1997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中,攻守双方比拼的就是现金流,一旦现金流枯竭,就意味着失败。而香港金融保卫战的胜利,与中国强大的现金流支持是分不开的。
现金流管理的关键在于将三类活动的现金流做好搭配,这样才能既不至于现金流枯竭,还能取得更多收益。企业日常运营每天都需要花钱,如果没有现金,则很快就会倒闭。有很多企业都是账面上盈利很好,但是却走上了破产之路或者被收购。现金流决定了企业能活多久,当看到企业利润巨幅增长时一定要警惕,那个数字只是“纸面富贵”,而非真金白银,真金白银还要看现金流量表。
四、报表质检
作为会计们的劳动成果,财务报表就像会计们生产出来的产品。一件产品出厂通常都会有质量检验的环节,那么会计报表这个产品有没有质检把关呢?答案是有的。
为了满足监管规定、股东需要或借款人要求,很多公司的财务报表都需要进行审计,由注册会计师以审计报告的形式出具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意见就相当于质检报告,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审计报告其实是一种质检报告的形式。
像其他质检工作一样,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意见并不能天马行空地随意发挥,而是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对中国企业来讲,这个规则主要是《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在审计报告中我们一般都会看到这样一段话:我们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了审计工作,审计报告的“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审计的责任”部分进一步阐述了我们在这些准则下的责任。
注册会计师审计虽然名义上是受股东等相关利益主体委托,但实际上很多时候由被审计公司出钱和接待,我们常见到的上市公司年报里面的审计报告就是这种情况,而且,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业务竞争非常激烈,既然是这样,那么注册会计师出具的“质检报告”可不可靠呢?这主要取决于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和行业监管情况了。
审计报告有这样几种意见类型:标准无保留意见、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否定意见,后面四种属于非标准审计意见类型,简称非标意见。
(一)标准无保留意见
标准无保留意见,即“标准意见”,是审计报告中的最高评价。注册会计师表明自己这份意见出得毫无保留,明确肯定。标准意见并不代表注册会计师认为财务报表不存在任何瑕疵,而是在告诉大家:我们没有在财务报表中发现重大问题,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公允的,财务报表产品质量合格。
不过,标准意见并不是说这家公司的财务状况很好,只是说从财务报表的角度来讲,是符合其应遵循的编制基础的。至于企业的财务情况到底如何,则要细看财务报表的具体内容和附注。
(二)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
这类审计意见对于财务报表的可信赖度仍然是正面的肯定,但还有一点点保留。这种意见虽然不同于后三类意见,但应该引起足够重视。这有点像在对别人做评价时,有的人会说“这位同志总体上还不错,但是在××方面可以继续提高”。这时候很可能意味着评价人对被评价对象的认可度很一般,只是出于面子讲话委婉而已。
有些注册会计师为了满足被审计单位的要求,也可能会将本该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用这种意见进行表达。当看到这类审计意见时,应重点看强调事项段中所描述的事项,并考虑是否与自己关注的问题相关。
(三)保留意见
当注册会计师获取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后,认为错报单独或者汇总起来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但不具有广泛性时,会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另外,如果注册会计师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作为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但认为未发现的错报(如存在)对财务报表可能产生的影响重大,但不具有广泛性时,也会发表保留意见。
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意见前都会与被审计单位沟通,如果沟通的结果还是出具保留意见,那就是双方对某一事项的会计处理或报表列报没有达成一致。
鉴于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关系,如果注册会计师出具了保留意见,一般来说已经比较严重了,产品只是勉强能用。如果打分的话,应该已经低于60分了。
(四)否定意见
当注册会计师认为错报单独或汇总起来对财务报表影响重大且具有广泛性时,会发布否定意见。简单说来,否定意见说明注册会计师不认可会计们编制的财务报表,认为财务报表未能从整体上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否定意见很明确直接,注册会计师认为报表存在重大问题,财务报表质量不合格,属于废品。
(五)无法表示意见
当审计范围受到限制可能产生的影响非常重大和广泛,不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但认为未发现的错报(如存在)对财务报表可能产生重大影响且具有广泛性,注册会计师会出具这种审计意见。
这种意见就像别人问我们某某人如何时,我们回答,“不好意思,我不了解他,无法评价”。既然专业审计人员都无法评价报表编制的质量好坏了,我们当然也不能采信这样的财务报表提供的数据了。
注册会计师作为财务报表的质检人,其职业操守和工作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遗憾的是,现实当中屡屡发现注册会计师疏忽大意或与被审计单位串通舞弊的事情。以至于人们看到一份财务报告时,即使其附有“无保留意见”的“质检报告”,心里还是多少有些疑虑,这就是“塔西佗陷阱”悲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