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记账法的前世今生
复式记账,是当今世界最广泛使用的一种记账方法。所谓记账方法,是指使用特定的记账符号,按照一定的规则,在账户中记录各类经济业务的方法,可以分为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两种。
会计作为一项记录经济业务的工作,几乎伴随着人类社会的整个发展过程,它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特征。从簿记的方式来看,它经历了原始记录阶段、单式簿记阶段、复式簿记阶段等历史时期。
人类早期的计量、记录行为产生与生产力发展水平是紧密相关的。在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的时候,每日所获取的物品很快即被消耗,无需对这些物品进行记录。当出现剩余物品以后,人们逐渐学会了储存和对物品的管理,并有了围绕储存物合理分配的需求,从而萌生了人类最早的计量、记录的观念和行为。
在原始社会,人们为了满足生产、交换、分配等活动的需要,出于保存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资料的目的,比如,打了多少野兽,交换了多少果实等,人们采用了实物记事、绘画记事、结绳记事、刻符记事等原始记录的方法。有些地方甚至还出现了黏土记事,在中东地区曾发现了古老的黏土账目,这些账目记录着距今一万至五千多年前中东地区的人们所采用的计量、记录方法。这些原始的记录行为可以看作会计的雏形,它代表着人类最初的会计行为。
后来,随着生产力、生产关系和文字的发展,进入了单式簿记阶段,单式簿记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发挥着作用。在这个阶段,中国的“四柱结算法”占有重要地位。
在夏朝期间,“会计”一词就已经出现,据《史记·夏本纪》记载:“自虞夏时,贡赋备矣。或占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这段话的意思是:“从虞舜夏禹开始,纳贡赋税的制度就基本完备了。有人说禹在江南召集诸侯,进行功绩考核的时候去世了,于是就葬在当地,把此地命名为‘会稽’,‘会稽’,也就是‘会计’”。
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经济发展的鼎盛时期,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商业以及经济制度的建设都取得了大的发展。《周礼》中记载当时设置有主掌财计和会计核算事宜的中央政府机构,建立了实行“以参互考日成,以月要考月成,以岁会考岁成”的会计制度,会计行为和标准已经很是常见。《孟子》记载了孔子做掌管仓库的小官时对会计工作的看法,他说,“会计当而已矣”,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说,算账要算清楚啊。
唐宋时期人们创立了“四柱结算法”,总结了中国簿记的基本原理,并构建了分别适用于政府和民间的簿记方法。“四柱结算法”的基本公式为“旧管+新收-开除=实在”,这个公式的原理今天我们仍在使用。明清时期,中国产生了“龙门账”、“四脚账”,这些记账方法把中式簿记提高到了较高的层次,已经是复式薄记的形态。中国的簿记一般以现金作为记账主体,以“收(或者入、来)”、“付(或者出、去)”为记账符号,在账簿体系上也有着自己的特点。
我们现在用的复式记账方法来自西方。1494 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的数学专著《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又译为《数学大全》)一书的《计算与记录要论》部分,归纳总结了意大利佛罗伦萨、热那亚和威尼斯的簿记方式,成为世界上第一步正式出版的复式记账著作,后经不断发展、完善,最终形成了借贷复式记账簿记理论和方法体系,卢卡·帕乔利也被称为“近代会计之父”。
19世纪末,西式簿记传入中国,一开始主要在帝国主义列强开办的工商业、金融企业以及他们把持的海关、邮政、铁路等部门使用。后来,清政府1908年创立大清银行,也采用了借贷记账法,这标志着借贷记账法开始在中国的企事业组织中实际应用。后来,在众多归国留学生的传播和倡导下,西式簿记在中国越来越多的被使用,并逐渐替代了原来的中式簿记。
借贷记账法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记账方法,人们平时说会计用的是“复式记账法”,就是指借贷记账法。实际上,借贷记账法只是复式记账法的一种,其他复式记账法还有收付记账法、增减记账法等。收付记账法曾用于我国金融企业以及非营利组织或单位,增减记账法曾在我国商品流通企业广泛使用。
复式记账法与单式记账法的区别在于记录方式不同,而收支记账法、增减记账法、借贷记账法都属于复式记账法,但记账符号不同,当然在具体的记账规则上也存在差别。我国1992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要求自1993年7月1日起所有企业均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
1952年,财政部颁布了全国统一的会计制度,适应了当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需要。随后,我国的会计制度随着社会发展不断进行更新和完善,1992年,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要求自1993年7月1日实施,标志着我国会计模式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根本转变。为适应经济发展对高质量会计准则的要求,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并考虑中国国情的基础上,2006 年 2 月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新的准则体系由一项基本会计准则和 38 项具体企业准则组成,标志着此前我国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存的局面将改变。
此后,财政部又多次对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了修订和完善,逐渐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样子。
二、资金运动恒等式
经济活动中资金运动是十分复杂的,它变化万千又倏忽不定,一笔资金一旦投入到经济活动就开始了它复杂多变的旅程。为了更好的认识资金及其运动规律,就需要对各种运动形式进行适当分类,以区分这些资金运动带来了哪些项目的影响和变动,并且为每一类项目分别命名,这就是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我们认识资金运动的首要和基本着眼点,前面我们讨论过的收入、费用、利润、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就是这种分类的结果。在这种分类体系下,再复杂的资金运动形式所产生的影响都不会超出六大会计要素的范畴。就像孙悟空无论用多么花巧和高明的筋斗云技术,都在如来佛的手掌之内。通过对经济活动资金运动所影响的项目进行分类,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对资金运动规律的理解和把握。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称之为静态会计要素,它们在某一时点呈现出一种静态的特征,就像用相机捕捉的某一瞬间图景。因此,我们可以说,在某个时点,一个经济主体拥有多少资产、负债或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称之为动态会计要素,它们是不断变动的,收入、费用不停地发生,利润也就在不断的变化,就像录制的一段视频。所以,我们可以说在某段时间内,一个经济主体获得了多少收入,发生了多少费用,赚取了多少利润。静态会计要素与时点相对应,动态会计要素与时期相对应。
能量守恒定律告诉我们,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而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在保守力学、热力学、相对论力学、流体力学、电磁学等系统里,能量守恒定律分别有其具体的表现形式,但实质均是相同的,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的基本定律之一。
当人们把所有经济活动带来的资金运动影响进行完备分类后,自然就会带来一个结果:既然这种资金运动影响的分类是完备的,那就是自成系统的,能够不断循环的,资金运动也呈现出一种类似自然界的能量守恒特征,我们可以把这种资金运动守恒状态用会计恒等式来表达。
在某一特定时日,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等静态会计要素具有下列基本关系: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个会计等式被称为“静态等式”,它的基本含义是:
(1)在某一时点,经济主体的资产总额等于其当日的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总额之和;
(2)作为资金占用形式的资产与作为资金来源渠道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同一资金整体两个不同的方面,二者相互依存;
(3)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要素之间的变动具有内在联系,经济活动最终会体现在会计要素的变动上。
从图9.1可以看到,一个企业的资产有多种形态的占用方式,但是就其权益的所有者而讲,无非是两类,一类是投资者,一类是债权人。换句话说,企业的资产有千千万,但其归属要么属于投资者,称之为“所有者权益”;要么属于债权人,称之为“负债”。
图9.1:资金的来源和占用
在某一特定会计期间,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动态会计要素具有下列基本关系:
收入-费用=利润
收入、费用、利润之间的这种基本关系,实际上是利润计量的基本模式,即,计算利润多少就是通过这个公式来计算的。这个会计等式被称为“动态等式”,其含义是:
(1)收入和费用的产生直接影响企业期间利润的确定;
(2)特定会计期间的收入与费用进行配比,可以进而确定该期间企业的利润数额;
(3)利润是收入与相关费用比较的差额。
回到经济活动的现实中看,经济活动的发生不仅会使静态会计要素发生变动,也会使静态会计要素与动态会计要素同时发生变动。比如,在对外借款时会带来资产要素和负债要素的增加,在卖出商品时会带来收入要素和资产要素的增加,在支付水电费时会带来费用要素增加和资产要素减少。
将经济活动中资金运动状态的综合影响表达出来,就有了下列基本关系: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这个关系式是静态等式和动态等式的综合结果,被称为“综合会计等式”,
会计要素是对经济活动所影响项目的分类,经济业务的产生,必然使会计要素发生变化。通过会计要素的变化现象,可以认识经济业务发生的基本规律,从而把握经济活动及其资金运动的本质。在经济活动中,会计要素主要是六种变化:
第一种:负债或所有者权益增加,资产增加,即,静态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增加。
比如,企业的投资人投入一笔资金,一方面银行存款资产增加,同时实收资本这项所有者权益增加;向银行借入100万元一年期借款,银行存款资产增加,短期借款负债增加。
第二种:资产减少,负债或所有者权益减少,即,静态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减少。
与第一类经济业务相反,向银行归还借款会带来资产和负债同时减少,向投资人分红会带来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
第三种:资产要素内部不同资产之间增减变动,即,静态等式左边内部增减变动。
比如,用银行存款购买原材料即属于此类,一方面银行存款资产减少,同时原材料资产增加。
第四种:负债或所有者权益有增有减变动的经济业务,即,静态等式右边内部增减变动。
比如,借新还旧会带来一项负债减少,另一项负债增加;用盈余公积转增资本,会带来盈余公积所有者权益减少,实收资本所有者权益增加;债转股会带来负债减少,所有者权益增加。
第五种:收入与资产同时增加的经济交易与事项,即,综合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增加。
比如,企业销售商品会带来收入和资产同时增加。
第六种:费用增加、资产同时减少的经济交易与事项,即,综合等式左边内部增减变动。
比如,用银行存款支付人员工资会带来费用增加和银行存款资产减少。
从经济业务对会计要素的影响分类可以看出,经济业务的发生,虽然会导致相关会计要素发生变动,但不会影响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这三个会计等式是资金运动的“恒等式”。
三、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单式记账法是对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通常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单式记账法下,每发生一项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单方面的记录,通常只记录货币收付和债权、债务的增减,而不记录其他项目的变化。例如,从银行支出10000元购买原材料,只在银行存款账户上记录银行存款的减少,但不记录原材料的增加。单式记账法一般只设置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付账款账户,资产通过实地盘点来清点盘查。这种记账方法不能全面反映经济业务全貌,不便于稽核账簿记录正确与否,是一种简单的记账方法,在人类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占据了重要位置。
只要识字并能够进行一般的数学计算,单式记账法可以说是不学就会的,它没有固定的规则,可以自由发挥。在今天,一些生产作坊、商贩、餐馆、家庭等简单的经济单位仍在广泛使用单式记账法。这些经济单位的记账人员并没有专门学习会计专业知识,而是凭借生活常识就可以完成这项工作。不过,单式记账法对于现代化的企业显然是难以适用的,即使形态简单的经济单位,当业务发展到一定程度,单式记账法也会显现很多弊端。
复式记账法是相对于单式记账法而言的,它是对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均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联系的账户中同时进行登记,借以全面反映该项经济业务的记账方法。复式记账法能够完整记录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告诉我们这项经济业务的资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既记录资金的来处,又记录资金的去向,这样对经济业务的全貌就反映得比较完整了。
复式记账法有着深刻的哲理。“你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被称为哲学的三大终极问题。数千年来无数优秀的哲学家和古圣先贤们对此进行了冥思苦想和不懈探索,但至今仍没有完美的答案。令人欣喜的是,通过现代会计方法,哲学三问在经济活动领域率先得到了解答,并用复式记账技术做了描述和记录。
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必然有着其始点和终点,有初始状态和终点状态,复式记账法就是记录了其始点和终点的相关变化。对于用银行存款购买原材料的经济业务,这笔资金的初始状态是银行存款,终止状态是原材料,在初始状态一边,发生了银行存款的减少,在终止状态一边,发生了原材料的增加。复式记账把这个状态变化的过程记录为:
复式记账要设立完整的账户体系,用于作为记录经济业务的载体。企业所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交易与事项都在相关账户中进行记录,而不得遗漏和偏废。
复式记账法可以对特定期间的账户记录结果进行试算平衡检查,以确定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复式记账法下,每一项经济业务的记录都有一定的规律性,因此可以根据该规律验证记录过程是否正确,会计上称之为“试算平衡”,试算平衡是复式记账的重要特征,是由其记账方法所天然决定的。
复式记账法的本质思想是对互根互生的两个方面同时加以记录,当出现与太极图中的阴阳两仪类似的事项时,只记录一方就无法完备描述。这种思维方式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体现,比如,双方签订合同时会写明甲方和乙方的名称、甲方和乙方的权利、义务等,这份合同就相当于对甲乙双方做了个复式记账,它从甲乙两个方面进行了合同约定描述。债权人与债务人、委托人与受托人、丈夫和妻子、力与反作用力、起点和终点等都有着类似意味。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借贷记账法起源于十二世纪左右的意大利,当时,意大利北部地区的商品贸易较为发达,为了适应商业活动和经营管理需要,逐步产生了以“借”、“贷”为记账符号的记账方法。到今天,借贷记账法已经在世界上广泛使用,使会计成为一门通用的商业语言。
借贷记账法产生时,“借”、“贷”记账符号原本具有债权、债务等字面上的含义,但发展至今,已经失去了原有含义而作为一种纯粹的记账标志存在。当年在学校学习会计知识时,为了简化书写,提高效率,我常常在草稿纸上用“+”、“-”符号来代替“借”、“贷”,其实,用任何符号都是一样的,其作用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显然,作为人为创造的一门技术,借贷记账法不是能够生而知之的。一般大学本科学习会计,需要经过四年的培养过程,四年学完以后,如果想继续深造,还可以继续攻读会计学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当然,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课程是成体系的,而不是单纯教授借贷记账法。
中国的会计队伍非常庞大,据说有一千多万人,其中有大量会计人员是转行而来,有些是大学读了其他专业后来从事会计工作,有些则没有在高校进行过系统学习,而是通过自学、社会培训等方式获取了会计技能,并开始从事会计工作。目前,中国已经取消了从事会计工作必须持有从业资格证的要求,但是,从事会计工作还是要从借贷记账法学起。
可以说,借贷记账法的普遍采用为其他行业人员转为会计人员设置了一定门槛,会计成了一项需要专门学习的技术工作。在某种意义上讲,会计之所以成为一门专业工作,就是由于复式记账,尤其是借贷记账法的发明和运用。
四、会计车间的工作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的复式记账方法。借贷记账法下,基本的会计处理流程是:经济业务——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
如果我们把会计对经济业务的记录和加工过程看作一个车间的生产过程,那么借贷记账法就是其中的核心技术,其特点主要体现在记账符号、账户设置、记账规则和试算平衡等方面。
(一)记账符号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就是“借”和“贷”,它们与具体的账户相结合,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
所有账户都需要设计两个部位记录增减变化,在简化的“T”型账户中,左边称作借方,右边称作贷方。
第二,与不同类型的账户结合后表示增加或减少。“借”和“贷”本身只是一种符号,不代表“增”或“减”,只有当其与具体类型的账户结合以后,才可以表示增加或减少。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要素,“借”用来表示资产的增加、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贷”用来表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资产的减少。对收入、费用和利润要素,“借”用来表示费用要素的增加和收入、利润要素的减少,“贷”用来表示费用要素的减少和收入、利润要素的增加。
第三,表示余额的方向。通常,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期末都会有余额。其中,资产类账户的正常余额在借方,负债、所有者权益账户的正常余额在贷方。
(二)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
经济业务的发生必然引起会计要素的变化,但会计要素一共只有六项,如果只用会计要素笼统记录经济业务,信息会过于粗糙简略,按一定标准对会计要素分类的具体项目,称为“会计科目”。比如,将资产要素进一步分类为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原材料、库存商品、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项目,就有了“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会计科目。会计科目实际上就是对会计要素及其内容进行细分的结果。
为了让会计科目的变动以一定方式呈现,就需要有载体,这个载体就是“会计账户”。会计账户是用来记录经济业务及其所引起的会计要素具体内容变动情况的一种“工具”,例如,为了反映库存现金的增减变动及其现时持有数量,就要设置“库存现金”账户,并在此账户中进行记录。
理论上,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存在差别。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科学分类的项目名称,账户作为一种用来记录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及其变化情况的“工具”,具有特定的结构和物质形式,而不仅仅是“分类的结果”。
实务中,会计账户是按照会计科目来设立的,因而使得会计科目仅仅以“账户的名称”出现。有什么会计科目,就会有什么账户。因此,我国会计实务中并未严格区分“会计科目”与“账户”的概念,二者甚至是相互混用的。
为了把会计要素内容的细分延伸至不同层面,在会计实务中,企业往往设置两个甚至更多层次的会计科目,即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或者总分类科目(一级科目)、二级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总分类科目(或者称一级科目):对会计要素的再分类,如固定资产、原材料等;
明细分类科目(或者称二级科目、三级科目等):对总分类科目的进一步分类(包括对总分类科目的第二次分类、第三次分类等),如A材料、B材料等。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与会计科目是类似的,总分类账户与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是一种控制与被控制、总括与详细的关系。总分类账户对其所属明细账户起控制作用,其提供总括的会计信息指标;而明细账户是总分类账户的细化和具体化,其对总分类账户起补充说明作用,提供更为详细的会计信息指标。
总分类账户是企业基本的会计账户,取决于企业经济活动及其资金运动的内容与特征,以会计要素及其内容为直接设立依据。在不同企业,总分类账户的设立具有更多的“共性”。但明细账户的设立却更多地取决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特殊要求,因此,不同企业以及同一企业在不同会计期间,其明细账户的设立均可能存在一定差异。
(三)账户结构
确立账户结构的理论依据是会计等式。账户结构的确立是以其在会计等式中的位置来决定的。根据扩展的会计恒等式“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账户可分为等式左边的账户和等式右边的账户,处于等式左边的资产和费用账户,用账户的“左方”即借方记增加,右方即“贷方”记减少,余额一般在借方;处于等式右边的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账户,用账户的“右方”即贷方记增加,用“左方”即借方记减少,余额一般在贷方。
所有账户都遵循四柱清册的原理,即,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各类账户的使用特征如下:
1、资产类账户
借方登记资产的增加额,贷方登记资产的减少额。期末为借方余额,表示期末资产的实有数额。
2、负债类账户
贷方登记负债的增加额,借方登记负债的减少额。期末为贷方余额,表示期末负债的实有数额。
3、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贷方登记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借方登记所有者权益的减少额。期末为贷方余额,表示期末所有者权益的实有数额。
4、成本类账户
成本类账户在基本结构上与资产类账户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作为成本类账户,主要记录在产品的情况,其成本的发生最终将转化为企业资产的增加,因而在期末时,对已形成企业资产的成本要从成本账户中转到有关资产账户,以表示资产的增加,所以其账户结构与核算内容与资产账户相比有一定的区别。
成本类账户的结构是:借方登记成本的增加额,贷方登记成本的转出额。在每一个会计期末,用借方发生额与贷方发生额相比较,如果已发生的所有的成本均转为资产,则成本类账户期末没有余额,如果尚有一部分成本没有转为资产,则会有借方差额,称为期末借方余额,表示期末尚未转为资产的成本数额。
5、损益类账户
收入和费用作为反映企业损益的账户,从其设置目的上而言,是一个分类核算企业经营过程中各项损益的过渡性账户。为了在期末对收入和费用进行配比以计算当期利润,在期末时,要将所有本期实现的收入从收入账户转出,转入反映利润的有关账户表示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而所有本期发生的费用,也要从费用账户转出,转入反映利润的账户,表示所有者权益的减少。因而损益类账户的特征是:期末结转利润后,损益类账户没有余额。
收入类账户的结构是:贷方登记收入的增加额,借方登记收入的转出额。在每一个会计期末,将收入的发生额从借方转出,期末结转后收入类账户无余额。
费用类账户的结构是:借方登记费用支出的增加额,贷方登记费用的转出额。在每一个会计期末,将费用支出的发生额从贷方转出,期末结转后费用类账户无余额。
根据以上对各类账户结构的说明,借贷记账法账户的结构可以归纳为:
(四)记账规则
借贷记账法遵循“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即每一项需要记账的经济业务,必须同时记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一个账户记在借方,另一个账户记在贷方,并且借贷双方的金额必须相等。
会计恒等式表明,经济业务发生后尽管会引起等式左边、右边或者左右两边的会计要素变化,但是其恒等关系始终成立,经济业务不能打破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从简单的数量关系对比来看,经济业务如果不会打破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必定符合下列四种方式中的一种:(1)等式双方同时增加一个等量;(2)等式双方同时减少一个等量;(3)等式左方一增一减一个等量;(4)等式右方一增一减一个等量。具体的借贷记账法,我们可以推导出这样几条规则:
第一,任何经济业务都会同时导致至少两个账户发生变化。或者说,交易或事项发生后,应同时至少在两个账户中相互联系地进行记录。这也是复式簿记方法的内在要求。
第二,所记入的账户可以是等式同一方向,也可以是不同方向。但每一笔交易或事项发生后,必须要至少记入一个账户的借方和另一个账户的贷方。如果某项交易或事项同时涉及三个以上的账户时,至少要在一个账户的借方和一个账户的贷方进行登记(可以一个借方、多个贷方,或一个贷方、多个借方,尽可能少用或不用多个借方、多个贷方,以避免破坏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总之,有借必有贷。
第三,所记入两个账户的金额,借方和贷方必须相等。本期发生的全部交易或事项在进行正常的处理后,记入所有账户借方的发生额合计,应当等于记入所有账户贷方的发生额合计。亦即,借贷必相等。
如果把上列三条记账规则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述,就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五)会计分录
借贷记账的基本步骤是先根据经济业务做成会计分录,然后再根据会计分录记入账户。所谓会计分录,是指对每项经济业务都按复式记账要求,分别列示出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一种记录。会计分录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在会计分录中,借、贷双方账户的这一对立统一关系称为账户的对应关系,它们彼此称对方的账户为对应账户。
简单会计分录是指“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其格式如下:
借:×××科目 金额
贷:×××科目 金额
在复合会计分录中,一般是指“一借多贷”或“一贷多借”的会计分录。除纯粹属于会计上的结转分录外,最好避免做成“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其一般格式为:
借:×××科目 金额
贷:×××科目 金额
×××科目 金额
借:×××科目 金额
×××科目 金额
贷:×××科目 金额
一个初学者在编制会计分录时,应当按照以下步骤逐步进行:
首先,对所要处理的经济业务,判断其究竟引起了哪些账户变化;然后,判断这些账户的性质,即,它们各属于什么会计要素,位于等式的左方还是右方;第三,确定这些账户受影响的方向,即,是增加还是减少;第四,根据这些账户的性质和其增减方向,确定究竟是借记还是贷记;最后,根据会计分录的格式要求,编制完整的会计分录。
实务中编制会计分录是通过填制记账凭证来完成的。
(六)登记账户
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需要编制会计分录,然后根据会计分录登记账户。虽然总分类账户提供的总括指标统驭着明细分类账户,但在账务处理上,它们是平行的关系,应当平行地进行登记。
所谓平行登记,就是指记入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资料,都以会计凭证为依据,而且当根据会计凭证在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中记录经济业务时,必须独立地、互不依赖地进行。通过平行登记,再相互核对,就能保证总分类账户的记录与明细分类账户的记录形成统驭和被统驭的关系,也才能及时检查错误和更正错误。平行登记的要点如下:时期相同、方向一致、金额相等。
账户平行登记的结果是:
总分类账户期初余额=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期初余额之和
总分类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之和
总分类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之和
总分类账户期末余额=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期末余额之和
在手工记账条件下,平行登记体现为一笔经济业务在不同层级的会计账户中重复登记。为了便于核对验证,不同层级的会计账户往往由不同的人员进行记录。现在,绝大多数经济单位的账务处理都是通过信息化的方式完成,平行记账仅仅体现为在会计软件中点击一下“记账”按钮。
(七)试算平衡
根据会计恒等式和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账户中的金额就必然形成以下两个平衡公式:
全部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发生额合计……(1)
全部资产类账户余额合计=全部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余额合计……(2)
借助借贷记账法自动平衡的机制,就可编制“试算平衡表”进行试算平衡。它实际上有两个作用:验证本期所有经济业务在作成会计分录并过入账户后借贷金额是否相等,从而检查日常核算资料的正确性和完整性;为编制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等提供了基本的会计资料。
通过编制试算平衡表并结合已有的分录和账户资料,可发现下列错误:会计分录中一方金额记错、一方金额遗漏记载或重复记载;过入账户的一方金额过错、一方方向过错,或把分录中一方遗漏、重复记载过入账户;账户借方或贷方合计数计算错误,以及在账户借方和贷方两个合计数相减时计算错误,等等。但是,也有一些错误是不能通过试算平衡表予以发现的。例如,会计分录中借贷双方全部漏记、全部重记、方向颠倒、用错账户等。
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试算平衡已经大为简便,只需在财务软件上点击两下即可完成。而且,由于填制凭证过程中会计软件会对借贷平衡进行自动控制,试算平衡已经不需要再单独执行。
确认账簿记录无误后,账务的记录过程就完成了,在此基础上,就可以编制财务报表,形成会计工作成果了。
五、老王五金店的账务
老王看到附近一个大型楼盘最近接房了,很多业主在着手装修,一些五金物品用量较大,于是在小区楼下租了个门面,准备开五金店。现在信息技术很发达,像老王这样的五金店,管理货品可以使用库存管理系统,收取货款可以使用收银系统或者支付宝、微信等移动支付方式。但是记账的方法却还停留在原始的单式记账法上,靠在本子上写写画画做账务记录。现在,我们试着用借贷记账法来帮老王做下账务处理:
老王五金店2018年10月发生下列经济业务:
(1)老王10月1日将现金50000元存入银行作为五金店启动资金。
50000元现金属于老王的个人资产,将其存入五金店专用账户是对五金店的投资。此项经济交易发生后,五金店银行存款资产增加50000元,应记入“银行存款”账户的借方;同时,老王在五金店的所有者权益增加50000元,应记入“实收资本”账户的贷方。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50000
贷:实收资本 50000
(2)10月1日支付门面一季度租金,每月2000元,共计6000元,以银行存款付清。
老王支付未来三个月的门面租金属于预付,尚未实际消耗,五金店的预付账款资产增加6000元,应记入“预付账款”账户的借方;同时,银行存款资产减少6000元,应记入“银行存款”账户的贷方。会计分录如下:
借:预付账款 6000
贷:银行存款 6000
(3)10月10日向银行取得一年期借款100000元。
五金店的银行存款资产增加100000元,记入“银行存款”账户的借方;同时,短期借款负债增加100000元,应记入“短期借款”账户的贷方。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100000
贷:短期借款 100000
(4)10月11日采购货品一批,总价值80000元,约定月底支付货款。
五金店的库存商品资产增加80000元,应记入“库存商品”账户的借方;同时,负债增加80000元,记入“应付账款”账户的贷方。会计分录如下:
借:库存商品 80000
贷:应付账款 80000
(5)10月20日银行转账支付水电费、物管费600元。
此项经济交易发生后,五金店的费用增加600元,应记入“管理费用”账户的借方;同时,银行存款资产减少600元,记入“银行存款”账户的贷方。会计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 600
贷:银行存款 600
(6)10月20日销售货物20000元,该批货物的成本是16000元,由于是大客户,老王同意对方3天后付款。
此项经济交易发生后,货物销售出去形成费用,费用增加16000元,计入“主营业务成本”账户借方;同时,货物资产减少16000元,应记入“库存商品”账户的贷方。另外,货物销售出去实现收入20000元,计入“主营业务收入”贷方,由于对方未当即付款,形成应收账款资产20000元,计入“应收账款”借方。会计分录如下:
借:主营业务成本 16000
贷:库存商品 16000
借:应收账款 2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0000
(7)10月23日收到赊销的20000元货款,已经存入银行。
此项经济业务发生后,银行存款增加20000元,记入“银行存款”账户的借方;同时,资产中的应收账款减少20000元,应记入“应收账款”账户的贷方。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20000
贷:应收账款 20000
(8)10月30日,经统计,本月共通过现金销售货物30000元,对应的成本为25000元。
此项经济业务发生后,货物销售出去形成费用,费用增加25000元,计入“主营业务成本”账户借方;同时,货物资产减少25000元,记入“库存商品”账户的贷方。另外,货物销售出去实现收入30000元,计入“主营业务收入”贷方,现金资产增加30000元,计入“库存现金”借方。会计分录如下:
借:主营业务成本 25000
贷:库存商品 25000
借:库存现金 3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30000
(9)11月30日,老王将本月收取的30000元现金销售款存入银行。
现金存入银行后,银行存款资产增加30000元,计入“银行存款”账户借方,现金资产减少30000元,计入“库存现金”账户贷方。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30000
贷:库存现金 30000
(10)11月30日以银行存款支付所欠货款80000元
负债中的应付账款减少80000元,记入“应付账款”账户的借方;同时,银行存款资产减少80000元,记入“银行存款”账户的贷方。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付账款 80000
贷:银行存款 80000
(11)11月30日,门面已使用1个月,应摊销当月房租2000元。
摊销门面租金,费用增加2000元,计入“管理费用”借方,同时,预付账款资产减少2000元,计入“预付账款”贷方。会计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 2000
贷:预付账款 2000
(12)11月30日,将费用类账户发生额结转到“本年利润”科目。
“主营业务成本”、“管理费用”为费用类账户,从贷方进行结转,同时计入“本年利润”借方。会计分录如下:
借:本年利润 436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41000
管理费用 2600
(13)11月30日,将收入类账户发生额结转到“本年利润”科目
“主营业务收入”为收入类账户,从借方进行结转,同时计入“本年利润”贷方。会计分录如下:
借:主营业务收入 50000
贷:本年利润 50000
会计分录填制完毕后,还要将老王五金店10月份发生的经济业务登记到账户(简化的T型账户)中。从“本年利润”账户可以看到,老王五金店10月份共赚取利润6400元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