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 哲学心理 > 成为主角 > 父母必修课

父母必修课



很多西方国家,去医院备产的父母都会被要求先上一节课。课程会安排新手爸妈先看视频,内容包括如何照料新手妈妈(包含身心),如何安抚胎儿、照料新生儿。之后再由专门的医院社工给新手爸妈上实操课(哪怕你已经第N次怀孕,也一样要上课),详细介绍如何照料孩子。

生完孩子出院时,医院工作人员会面带微笑地指导你如何把孩子放在儿童安全座椅里,绑好安全带,当你做好后,他们才会跟你说再见。

没有安全座椅的父母,根本无法带孩子顺利出院,如果父母想强行带走孩子,贴身跟着你的医护人员马上会用对讲机把全副武装的医院保安“呼”过来,而警察也马上就到。如果确认你是故意的,仅此一项问题,你就可能会被怀疑涉嫌威胁新生儿人身安全,孩子有很大可能被儿童社工暂时照顾,而孩子父母就等着上法庭吧!

日本在1984年出台了《儿童福祉法》,规定儿童医疗费用由国家承担,更是制度性地要求父母必须持有育儿上岗证——尤其是父亲。

日本的爸爸,在孩子出生前,都要在医院接受详细的培训,从喂奶、换尿布(是真的尿布,上面有模拟的婴儿粪便),到各种常见婴儿疾病的护理。父亲需要每天学习,并接受医师的评分。这样的制度,自然能帮助新手父母迅速进入角色。

加拿大的儿童保护协会,有随时将疑似遭受虐待的儿童带走的权力。不只是加拿大,北欧很多国家也有相关权力机构。

比如,当家长带孩子出行时没有用儿童安全座椅,孩子会被带走;

当家长浏览不当的网页,如网页上有疑似儿童色情的内容,孩子会被带走;

当家长尿检呈阳性,被怀疑吸食了毒品,孩子会被带走;

被人发现家长打孩子,孩子被带走,家长入罪……

那不打孩子,打妻子行不行?旅居德国的知名网友林毛毛曾说,夫妻一方有家庭暴力,孩子则不适合在这个家庭生活——请注意,德国儿童保护机构会认定,即使不是直接针对孩子的暴力,一样会对孩子身心造成伤害。如果妈妈想保住孩子?可以,但她需要和丈夫离婚。

正是这样看似死板的各类保护细则,为小生命的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除此之外,新手爸妈还应该平静对待新生儿疾病。

一位儿科医生有一句经典的总结:“大部分孩子生病,是因为妈妈没休息好!”这是因为很多儿科医生在门诊中惊奇地发现,一半以上前来就诊的小患者,都有一个疲惫不堪的母亲。

我们举个例子。当妈妈感冒了——通常妈妈会极力避免把疾病传染给宝宝——可这个时候,假如其他家庭成员缺位了,宝宝就只能和生病的妈妈待在一起——很不幸,宝宝被传染了。即使母亲没有生病,但如果她精疲力竭,并因此情绪焦躁,也会影响孩子,因为孩子是会感受到母亲情绪的。孩子没有其他途径表达自己的不安,只能是哭泣吵闹——时间一长,自然也会生病。

所以我想再次强调,母亲是育儿的核心主力,其他家庭成员要尽力尽心地做好辅助工作,尽可能地充分保证母亲休息好。当母亲健康、身心愉快时,母乳也会充足,孩子就很少生病。

正常情况下,孩子如果出生时是健康的,在没有意外伤害的情况下,偶尔的发热、腹泻,都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感冒发热只要不涉及感染、病毒等因素,家长都不必惊慌失措。

我家4个孩子,10年来没有进过一次医院。孩子们感冒发热了就多喝点水,备好退热药;没胃口了就不吃,或者找点她们爱吃的东西吃,及时补充盐和糖,孩子们的病一般三天就好了。

衣服少穿,饮食七分饱,每天多运动,这样实践的结果是,她们个个都身材高挑、强壮结实。

如果新生儿一出生就发现有先天性疾病——这个概率大概是5%,请快速送往三甲医院的新生儿科,为人父母的,请不要随意放弃孩子的生命。治愈后,他们一样可爱健康。如果是贫困家庭,资源有限,父母可以主动向很多公益组织求助,也可以自己上平台发布求助信息。

此外,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一些意外往往不期而至,这需要父母们多加小心。这些年来,我逐渐发现,那些越是有责任心的父母,越是热衷于学习,越是处处谨慎,防患于未然;而越是不合格的父母,越是自信满满,觉得自己的行为“没毛病”啊!

在此,我想提醒各位读者,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以下行为一定要杜绝!

>把筷子或类似的棍状物拿给运动中的孩子玩;

>在商场扶梯上让孩子自行爬上爬下;

>带着孩子不遵守信号灯就横穿马路或翻栏杆走捷径;

>抱着孩子猛摇;

>把孩子举高,抛向高空;

>室内窗户不装防护栏;

>把孩子独自留在家中;

>孩子在无人监护的情况下,去水边玩水;

>带孩子坐车,却不使用儿童安全座椅;

>把孩子遗忘在车里(高温下5分钟就可能导致孩子窒息死亡);

>在浴盆里给孩子洗澡,没有先放凉水;

>家里的抽屉不装儿童安全扣锁;

>家里有楼梯却不装儿童安全围栏;

>给3岁以下孩子喂食花生、瓜子、开心果、樱桃、果冻等容易导致窒息的食物;

……

想平安健康地养大一个孩子,父母需要付出很多。“儿童是否身处一个宜居的环境,儿童利益是否优先,儿童利益是否最大化”是儿童保护者的第一诉求。

儿童是一个民族的未来,缔造一个对儿童友好的世界,是每个成年人都应该为之努力的——不管你是否身为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