畸形发展也有长处



德国经济和许多其他国家一样,在表面看来永无休止的繁荣中也表现出畸形发展,但和美国经济比起来程度要远远轻得多。德国经济受到的损失实际上就是盲目效仿美国企业管理办法的结果,尤其是学习以股东价值为导向的公司治理理论。

由此在经济上出现的损失和弱点至少和德国政治上由于失误所带来的损失一样严重,同样值得彻底讨论和批评。人们在经济领域可以比政治领域做出快得多的改正,而且效果也明显得多。

经济界有理由认为政治是有缺陷的,但必须想到,政治错误即使不是被大多数人,也是被相当一部分的民众所欢迎和拥护的。而经济的情况则完全相反:经济上面的错误绝对不会有大多数人的支持,甚至连称得上的少数也不会有,相反却可能会引发激进的对立。

德国有新的工人斗争特色的社会环境是一个值得严重关注的信号。工会提出的要求可能建立在错误的事实和理由上。如果人们看到,前不久隆重登场的企业集团掌门人首先想到的是他们自己个人的好处,他们没有如规定的那样想到企业的利益,那么人们自然就会把情感发泄出来。如果因为管理者的错误决策而出现了损失,必须裁员,比如国外的集团总部决定解雇德国工人,企业不再承担员工的个税,而管理者尽管有明显的失误却毫无损失地拿了数以百万计的补偿金下台,那么再来恢复人们对经济的信心就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媒体社会里,经济上的错误人人看得见,也人人感觉得到。公众对这类事情是敏感的,实际也只有少数几个人和经济的某些方面出了问题,主要是在大企业里;而按照创造价值和员工人数来看,比例大得多的中小企业领域,经济繁荣的泡沫几乎没有影响到那里。

中小型企业在近年来几乎没有在媒体里出现过。被报道的一方面是那些“巨型集团公司”“有魅力的企业老总”;另一方面是那些“新经济企业”。两者早就不是典型案例,但还是作为被报道的对象。

尽管德国的企业领导被误导的后果也不容小视,但德国的经济状况与美国比起来不仅不需要担忧,而且在一些重要方面还表现得更好。如果要说有经济奇迹的话,那么德国汽车工业就可以算是其中之一。德国的汽车企业在20世纪90年代初还情况很差,部分还有点凄惨。日本人在各地市场看来已经占尽了先机。在技术和质量上,按照不同的汽车等级,双方旗鼓相当,或者相差无几,而价格上则是日本人明显占了优势。日本人让美国和欧洲的汽车业学会害怕。大众汽车公司深陷亏损,生产力落后竞争对手25%~30%,戴姆勒-奔驰公司由于董事长埃查德·罗伊特在10年时间里推行了一种难以形容的多样化战略,保时捷由于它的过时式样和落后的生产,离倒闭已经不远了。

整整10年以后,德国拥有了世界最好的汽车工业,把日本的汽车业和美国的一样打败了。斯堪的纳维亚的汽车业已被他国企业兼并,意大利的尽管还在经营,但除了一些知名品牌以外都已被边缘化了,法国的汽车会怎么样,要等到下一步再看了。值得注意的是,德国汽车业的经营管理没有照搬美国的,这是个例外。尽管股市分析家的批评很激烈,但这无关紧要,重要的是着眼长期的战略和可持续的创新。

外国公司的并购危险暂时还存在,人们必须认真对待,但做出的反应要比电信部门所发生的不同,也聪明多了。欧洲飞机制造业在德国人的很大影响下获得了类似的成功。10年以前美国飞机制造业的压倒性优势由于空中客车的成功几乎使形势倒了过来。更加有利于这个行业的是,它自己能够承受内部的权力斗争。在其他领域如机械制造、部分制药工业等其他一些行业,德国经济完全可以与人媲美。

也许今后几年的德国汽车工业也会和别处一样出现问题,比如发生财务亏损和裁员。它也要面对世界经济问题,但是它处在一个优势的位置上,面临的困难改变不了这里已经做出的巨大成绩。聪明地利用日本和美国的弱点,战略上唯一的成功机会是:用自己的优势来攻击竞争对手的弱点。有的企业不这样做,它们让企业美国化,再来和美国人竞争。模仿人家要获得成功,除非你做得比人家还好。日本人在10年以前证明了这一点。德国人不可能学到比美国人还要好,他们只能成为更好的德国人,比别的德国人取得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