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一个企业健康与成功的第四个指标是,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的能力。有人认为人才是一个机构最重要的资源,这听起来尽管很普通,但实际上很重要。尽管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但总是有许多领导没有足够的重视。
其他指标如“员工更新率”“员工流失率”当然都很重要,但这两个指标还不是最关键的。重要的不是多少人离开了公司,或者多少人进到公司里来,而是哪些人。如果真的优秀人才开始离开公司,或者很难找到优秀人才,难以让他们对公司感兴趣,那就是出现了不容忽视的警告信号。
人员跳槽首先受影响的只有成本,但这也需要重视,尤其是若超出了行业或者业务的正常范围。真正重要人才的流失则会产生严重的损失,它将减弱一个企业的创造力,也给其他员工提供了一个值得注意的信号。这是对企业领导、企业本身和企业前途的信任出现的一个警告信号。优秀人才的损失也引起其他员工的思考,他们可能出现疑虑。这对他们的积极性、他们的信心、他们对企业的信任产生直接的影响。
有些公司领导把这种事情故意说得轻描淡写,并拿一些幼稚的理由来辩解,那么管理层的可信度很快就会丧失。如果这类现象已经无法避免,那么公司至少应该表明态度,显示出对此事非常重视,并采取措施以避免类似事情的再次发生。这里的领导艺术不可忽视。
出现优秀人才的跳槽情况后,公司必须认真研究人员跳槽率,不能满足于笼统的数据,而必须深入到个人去调查。从一系列的理由来看,找一些关键人物了解情况极其重要。优秀人物的离职会与某些人交流过想法,因此这些人知道别人离职的原因。有时找来离职的人了解情况也已经无法挽回。这种谈话大多很不舒服,因为人们不得不谈及对公司和对本人痛苦的事实。尽管这种谈话最好不谈,但还是十分必要的。
每个高层领导,也包括公司监事会的成员,都要让人不断提供离职人员的名单,名单要包括公司各个层次。要做到让每个部门的主管领导加以分析,并形成文字存档。严重的事件领导必须亲自调查,以获得真相。这是搞清公司文化和公司氛围的实际情况的最好方法之一。
我并不反对公司里时而做一份问卷调查,尽管我对此类调查的效果持怀疑态度。哪怕开展的是匿名问卷,但员工是否真正说实话很值得怀疑。他们往往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问题,甚至连他们相对的客观感受都不写出来。人们收来的答卷上常常是“发牢骚”的内容,员工都愿意给领导“上一堂课”,这应该是他们的权利,但从中找出正确的含义却很难,甚至根本不可能。员工说真话(如果有真话)是递交了辞职报告之后的谈话时刻,他这样问道:“你们真的想知道我为什么要走吗?”
支付能力和流动资金
下面要谈的企业评价指标是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领域。人们从财务和会计那里得到的数据显示,支付能力和流动资金特别重要29。销售额、订单、成本、利润等当然重要,但有一个传统的说法是,一个企业只要保持支付能力和流动资金,那么即使没有利润也能长期维持下去,而反过来却不行。在亏损情况下,人们首先把坏的业务脱离掉,这是正确的,并且能很快让情况得到改善。相反在支付能力发生困难时则要把最好的业务停掉,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很快挽救流动资金,但这样常常就铸成了后面的困境。流动资金和支付能力的重要性可以比作汽车上的机油量和机油压力,一旦出现这方面的警告信号就必须毫不迟疑地采取措施。
企业监事会必须注意,增加利润的措施(如通过扩大销售)是否会给支付能力增加压力。人们常常会发现,管理层获得的销售额是“买来的”而不是“挣来的”,如通过打折扣、分期付款、代付利息等手段。通过这种手段“买来的”市场和客户是不稳定的,一旦有一个竞争对手提供更好的条件,这些客户就会流失。美国汽车工业在20世纪90年代初一定接受过这种痛苦的教训。
盈利能力
六种重要评价指标的最后一种是单项业务及整个企业的盈利能力。大多数企业在这方面都有一套丰富的机制和大量的指标,我下面只重点谈几点:第一,所有特殊收入和唯一性收入或支出都要排除在盈利能力的评价范围之外;第二,盈利能力必须在分摊开支以前计算;第三,必须考虑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对评价盈利能力的影响。任何情况下实际数据都必须把扣除购买力指数考虑进去。
另外还要注意,盈利能力是通过什么方式达到的。总营业利润就是毛利率(销售额与成本的差)乘上资本的周转率。许多公司倾向于毛利率最大化,这是公开邀请竞争对手的进攻,所以这种策略的后果必须认真考虑。通过改善资金周转率虽然通常不能更快地提高总营业利润,但却是容易做到的,风险也更低。第一,可通过压缩相关的总资本;第二,可以把现有的资本扩大业务总量来实现。
另外两个方面在这里值得重视:第一,我们要可靠地评价盈利能力还必须知道各个业务部门和子公司所支配的资本要承担多高的利息。“资金的成本”和“资金管理的总成本”这两个因素比大多数管理人员所认为的要重要得多。财务经理当然知道这一点,但其他许多人几乎都不太清楚。
他们不清楚资金管理总成本要比利息(狭义的资金成本)高得多。如果按普通的资金利息算,那么资金管理的总成本粗算起来大约是资金利息的两倍,如果得到的资金按照10%以上的特殊利率计算,那么这个比例会有所变化,可能减少到一半,或者1/3。所以我在谈到生产力时提出的要给每个经济核算单位用高利率施加压力,这样很重要,且具有“教育意义”。
第二,我想再来谈谈前面已经说到的用盈利最小化来代替盈利最大化,这里要说的是实际如何应用的问题。这方面涉及下面的关键问题:这个企业要明天还能做生意,至少需要多少盈利,或者需要多少流动资金?重要的理由已经在前面的章节里阐述过,不必在这里重复。值得重提的是,要问企业为了明天的生存所需的最低盈利,这绝不表明对盈利无要求或反对盈利。这种观点背后的事实比盈利最大化的效益标准要求更高。这个问题首先涉及对未来问题的讨论。
最后要指出,有经验的实践者都很清楚,到某个截止时间的盈利数据和评价结果不说明任何问题,对多个时间段上的结果比较还是太不够,最好是考察36~48个月以上时间段中移动平均线的盈利值,不仅要采集绝对值,而且要看指数值。有这些数据表达的变化和趋势才是真实的信息。
有时候值得看看整个企业10~15年甚至20年时间里的总资产回报率。人们经常遇到缺乏可比性的问题,因为一家企业在这段时间里的经营发生过根本性变化,或者经历过数次重组,但这些都不是关键因素,尽管有各种困难,但总是能发现可比性,或者以某种方式存在的可比性。一家企业在任何时间都有一个总体结果和总投资额。重要的是去看一家企业对各种资源的利用能力是上升还是下降,通过上述方法可以清楚地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