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者资本主义模式



所有者资本主义模式下只有一个人或是有很少量的财产所有者控制着一个企业。这种模式的企业由传统的大资本家或产业大亨掌握。

产业大亨模式的时代以1850~1950年这个时间为代表。每个国家都有它们工业界的先驱,如德国的克虏伯公司、蒂森公司和西门子公司;美国的卡内基公司、摩根公司、杜邦公司、洛克菲勒公司、福特公司等;瑞士的阿西布朗勃法瑞公司、舒尔茨公司、爱雪维斯公司等。代表人物如沃伦·巴菲特、比尔·盖茨等,他们自己建立了公司,自己领导,用自己的钱担保,有的还成立了完整的工业。他们以相关领域绝对的知识权威结合了全部的财产和广泛的责任追随着企业的目标。

欧洲历史上传统的“所有者资本主义”代表是银行,德国最具代表性的是德意志银行。在有些国家里,很大范围里直到私有化调整前直接或者间接领导的是国家,或者是政府,如意大利、法国和奥地利。日本的“财团”(Keiretsu)是“大亨”后来出现的形式。美国直到养老基金占据重要地位以前是“大众”。

财产和控制权掌握在机构手中,机构派人进入企业的行政领导部门和监督部门,这样就产生了所谓的“公司资本主义”,确切说来是“公司资本主义之一”,这是第一种模式。它主要是一种与财产所有者观点接近的、面向长期目标的经营理念,注重的是投资、市场地位(在政府和工会的紧密配合下),还注重全民经济目标,甚至注重社会政治目标。

德国的“定点银行”系统是130多年前由德意志银行第一任董事长乔治·西门子首创的。这种银行系统不是注重资本总量的红利和有价证券交易获利,而是注重对大客户的生意往来服务。日本的财团主要服务于经济大户,同时注重“家庭式”成员的直接业务,但并不注重投资收入。在政治优先的国家里,过去和现在当然是政治利益决定着企业的领导。业务上的和政治上的利益决定了这种资本主义模式的特色,但不是股民的利益。

这种模式造成了引起争议的人员关系网,除了严重的缺点外它也有优点,即在大企业里有了实际统一的基本意见:企业要根据什么观点来经营,效益和成绩必须在哪里体现,如何来评价效益和成绩。企业的目标是保持长期的、富有成果的业务关系和政治团体的顽强共处。

在上述资本主义模式下,不仅国家目标和政府目标被放到了重要位置,党派政治的利益也被放到了经济原则之前(如奥地利和意大利)。除了这些情况以外,这种资本主义模式可以被看作是成功的。德国和日本要获得它们的世界经济地位几乎没有其他路可走,对法国如不从经济和政治配合的角度去认识,那么也是难以理解的。这种资本主义模式的最大缺点或最大危险是权力过度集中到一小部分人身上,国家经济依赖于他们的能力、素质和才干。遇到正确的人选是件好事,遇到不合适的人选,那就是一件坏事。

美国的情况完全不一样。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那里一直有金融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从银行系统的结构来看,财产分布得很散,没有一个单独股权持有人(除了个别例外)强大到能在值得一提的程度上控制一家公司。股权持有人的利益是无法组织到一起的,实际上对公司的控制不在股权所有人手里,而是在管理者手里。根据美国公司行政机构和监督机构混合式的领导体制,公司的高层管理者实际上不对任何人负责,或者说他的责任可以由自己来定义。

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时间里产生了两种公司治理的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股东价值理论,而后者的出现晚得多,最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被公众认识。这两种理论没有一种被证明是正确的。第一种显然失败了,第二种正在走向失败,尽管许多人还不愿意看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