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没有不发达国家,只有缺乏治理的国家。
——彼得·德鲁克
现代管理学之父
如果将社会比喻成人体,那么管理就是保证其正常运转的最重要的器官。管理是每个国家、每个集体、每个组织中最关键的职能。脱离了管理,没有任何一个社会体系能够产生并维持下去。
管理也是竞争中的决胜因素。大到企业,小到个人,大量准确的管理知识储备是激烈竞争中的关键所在。有了管理,组织和个人才有效能。唯有通过管理,智慧、才华、天赋、学识才能诞生我们梦寐以求的东西——成果。
管理:最重要的社会职能
正如我一再强调的那样,管理不只是一个普通的社会职能——从整个外部环境角度理解,它是全部社会职能中最重要的那一个。至于对此人们是否高兴、是否欢迎,都是他们自己的事,无妨于以下这个无可争议的事实:一个社会中所有重要的东西都取决于管理是否专业,以及管理质量的高低。
一个组织如果绩效低迷,其内部管理必然是混乱无序的。虽然每当出现这种情况时,人们往往会把责任推给管理者,认为这是由于他们失职造成的,但这其实是组织内部整个管理体系、管理机制以及管理理念上出现的深层次问题的外在表现。特别是受到媒体高度关注的那些大型机构的高层管理事故,常常被归结成高管个人的错误。而与个人失误相比,更为重要的管理理念、思路、策略、机制等,则鲜有人提及。即使那些事故真的是由高管的个人疏失导致的,难道就不应该问一问,在规模如此庞大、社会影响力如此深远的机构里,这样不称职的人为什么能出现在最高权力层?是什么样的人事选拔、提升机制导致了这种结果?
就像前面提到过的,现代社会中最有价值的东西全都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取决于管理职能实施的质量。社会生活的富裕程度、生产效率的高低、创新能力的大小、社会资源的利用状况、社会成员的健康状况和受教育水平,无一不依赖于管理部门和管理者——他们的称呼可能千差万别,但只要是实际执行管理职能的人和部门,都属于这个范畴。
管理是最重要的竞争要素。几乎所有在“经济优势区域理论”中提到的竞争要素都毫无意义。同样,原材料的可支配性、交通便利性、周边常住人口数量,以及其他经济政策类因素的价值也十分有限。煞有介事地评判哪个行业好、哪个行业不好,纯粹是画蛇添足的无聊之举。行业没有好坏之分,但是企业管理却有好坏的区别。一个国家或社会中提供给所有企业的条件大体上都差不多,但是有些企业历久繁荣,另一些则深陷失败的泥潭,这当然不能责怪到行业不好或是政府施政不当头上,问题真正的症结出在管理上。
管理也是全球化进程中最重要的职能。全球化绝不等同于美国化,也不是只信奉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的法律真空地带。我们期待全球进程能顺利持续下去,带来更多利惠而不是弊端,那就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
管理:开启社会生存能力的密码
现在社会上出现了一种新的理解,即对每个独立的个人来说,管理是其从容生活、事业成功甚至个人幸福的关键。从17世纪开始的普遍义务教育,到了21世纪获得了新的补充和延伸,这种补充和延伸就是管理知识。直到不久之前,人们的生活还处在某些机构的控制下——生活的架构由它们规划和决定,生活物资也由它们负责供应。但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差不多就是最近20年内,一切都改变了,这些机构好像一下子影响尽失,对于人及生活的意义已完全丧失。
于是,我们不再期望能在一个大企业里一直工作到退休。在此之前,确实有些企业会让人产生这种期望,并且它们也把这作为自身的优势之一,然而现在这种优势不复存在了,因为再也没有人能打这种保票。工会也渐渐丧失了原有的意义,尽管它们和企业之间的谈判仍然与以前一样激烈。不仅如此,就连国家也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抽身出来,这并不是因为它们施政更加谨慎,而是因为社会系统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法无法解决现实中出现的问题。在这里,资金短缺只是一个伴生现象,尤其是在面对众多无力解决的深层次难题时,更是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宗教被人为赋予的那种塑造生活、指引人生方向的作用尚有待验证;新生力量的征兆几不可察……不论从哪一种社会团体来看,都能获得相似的结论。
当今社会,每个作为独立个体的社会人都对自己负完全责任。这也许正是如今“人际关系网”之所以广受热议的原因。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社会生存能力,即使是在那些学校教会的技能派不上用处的地方,也必须保证自己对社会有“可用性”。每个人,特别是年轻人,必须管理好自己的人生。这种能力不是天生的,唯有通过后天学习才能掌握。
今时今日,教育和培训已远不能满足需要。企业支付薪水给某个员工,并不是因为他拥有怎样的聪明才智,而是因为他运用自己的才智取得了成果。谁能比其他人多懂一点管理,虽然不能说他一定可以获得成功,但至少与其他人相比,他已经掌握了成功的先决条件。相反,对管理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的人,基本上注定要遭受到失败的打击。从这层意义上来说,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其管理能力——将所学知识转化为预期结果的能力。如果我们将基因的排列组合比作生命的解码,那么同样道理,管理可称得上是开启社会生存能力的密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