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 哲学心理 > 气场哪里来 > 钱锦鸾:是否放弃事业无成的男人

钱锦鸾:是否放弃事业无成的男人



1

明朝所有皇帝中,明英宗朱祁镇实在算不上光彩,他宠信太监王振,御驾亲征打了大败仗,在土木堡之变中当俘虏,处死著名的忠臣于谦,被评为“大明朝二百余年最差劲的皇帝”。

也有人说:“他是一个好人。他几乎信任在他身边的每一个人,从王振到徐有贞,再到石亨、李贤,无论这些人是忠是奸,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他都能够和善待人,镇定自若。”

一个活在自我世界的好人,可能当不了杀伐决断功劳彪炳的帝王,却有意外的善良之举。

公元1464年,明英宗病逝前召见儿子朱见深:“自高皇帝以来,但逢帝崩,总要后宫多人殉葬,我不忍心这样做,我死后不要殉葬,今后也不能再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于是,自朱元璋起,明朝皇帝制定的残酷“殉葬制度”就此废除。

《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评价:“朱祁镇最终做成了他的先辈们没有做的事情,这并不是偶然的,他没有他的先辈们有名,也没有他们那么伟大的成就,但朱祁镇有一种先辈们所不具备(或不愿意具备)的能力——理解别人的痛苦。自古以来,皇帝们一直很少去理解那些所谓草民的生存环境,只要这些人不起来造反,别的问题似乎都可以忽略的,更不要说什么悲欢离合,阴晴圆缺。”

钱锦鸾,就是这位心软却在事业上几乎零好评的明英宗的妻子。

明朝的前一个朝代元朝,游牧民族女性的强悍地位使得皇后权力大到极端,能够自己任命官员,后族的势力也可以决定皇位的更替。吸取这个教训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制定了既简单又苛刻的后妃岗位职责:生儿育女、侍候皇帝、管理宫人,严禁参与朝政。

明朝皇后大多出身不高,基层文武官员家庭占了绝大多数,选妃侧重平民,对皇后的家族极其防范,即便赐给皇后的父亲与兄弟高官厚禄,却只是一个荣誉性地位而没有实权,所以,明朝有宦官专权,却从来没有皇后和外戚干政。

按照这个标准,钱锦鸾非常符合要求,她虽然出身于将门功勋之家,但父亲钱贵官位不高,直到女儿嫁给皇帝才被提拔成从二品官职。

公元1442年,钱氏嫁给小她一岁的英宗,这是明朝第一次为皇帝举行初婚仪式,在此之前,皇帝们都在登基前完婚,所以,立后的过程格外隆重,满朝官员全部出动,在文武百官和内外命妇的叩头如仪中,17岁的钱氏头戴九龙四凤冠,身着真红大袖袆衣红罗长裙红褙子红霞帔,被迎入紫禁城成为少年皇帝的伴侣。


2

朱祁镇非常重视家庭关系,甚至极其罕见地以夫妻关系指数作为考察官员的重要标准。

《万历野获编》记载:当年英宗大婚之前,有个名叫周璟的官员,担任云南左布政,妻子刚死就续弦,结果被问杖革职。后来,他向英宗上诉:“法律有规定,父母或者丈夫去世,私自嫁娶者杖一百,哪里有老婆死了不让续弦的?皇上您得给我个说法。”英宗大怒,直接让他滚回老家,永不录用。

陕西参议载弁因为妻子去世,违反制度偷偷回家奔丧,被同僚弹劾,英宗却说:“这种至情至性的行为难道不能被体谅吗?恕他无罪。”

还有个名叫马良的官员,原本与英宗不仅是君臣,私下也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有一阵子马良请假回家,给去世的夫人办丧事,回来没多久,英宗有一天“至内苑,忽闻鼓乐之声”,一打听是马良吹吹打打热热闹闹在续弦,皇帝怒火中烧大骂:“此人简直天良丧尽!”从此再也不见他。

难得的是,英宗对别人和自己并不是双重标准,他待钱皇后一向感情深笃,为她考虑周全。

尤其英宗当年眼见父亲的原配胡皇后一直没有孩子,自己作为庶出的长子,出生不满百日就被封为太子,之后母以子贵,生母孙贵妃取代胡皇后,导致皇后被废,最终只以嫔妃的规格被孤零零埋葬在金山。

这个前车之鉴,让英宗生怕发妻钱皇后也遭遇同样对待,他深知妻子秉性忠厚、待人宽容,如果没有丈夫和子女的佑护,她将会在关系复杂的宫廷中举步维艰,于是他迟迟不立太子,留给钱皇后充裕的时间生育嫡子。

假如皇后能够生下太子,即便是公主,她也有寄托和保护,偏偏事与愿违,钱皇后始终没有生育,噩运却抢先一步来到这对夫妻身边。

公元1449年,北部蒙古族的一支名叫“瓦剌”,借口明朝削减马价,在太师也先的带领下向明朝边境发起大规模进攻。明朝守军失利,塞外城池陷落,边报传至朝廷,大臣惶恐不已,23岁的英宗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不顾群臣劝阻,留下异母弟弟朱祁钰监国,亲自率领大军出征。

由于组织不当,一切军政事务由王振专断,最后军队在土木堡一带惨败殆尽,王振被杀,英宗被也先俘虏,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包括钱皇后的兄弟钱钦和钱钟等66名重要大臣战死,史称“土木堡之变”。

很多史学家把土木堡之变视为明朝由盛入衰的转折点,此后,日渐黯淡。

起初,群臣准备用钱财赎回皇帝,钱皇后得知,立刻把自己所有私人财产悉数拿出,只盼救回丈夫。得到纵容的也先贪心扩大,以英宗为人质攻打边关重镇,甚至让皇帝在关下叫门。坦率地说,朱祁镇不属于临危不惧的英雄帝王,他的软弱和善念一样多,贪生怕死听任也先摆布,竟然传命开城。

于是,朝廷发现再多的财帛也换不回皇帝,只会让也先深信可以挟持英宗逼迫明王朝做出无底线的退让。为了摆脱“国无长君”的窘迫局面,确保国家的整体利益,在于谦等大臣,也包括朱祁镇生母孙太后的支持下,拥立正在监国的异母弟弟郕王朱祁钰登基,是为明代宗。他遥尊被俘的哥哥朱祁镇为太上皇,同时下令边关将领不得私自与也先接触,即便对方以太上皇的名义,同样听而无闻视而不见。

英宗朱祁镇成为一颗被废弃的棋子。

代宗朱祁钰成为一个尴尬的帝王。

一场动乱把两人推上复杂的对立面,一方面,皇权位重,哪个皇子没有君临天下的梦想,由于哥哥咎由自取的失误,朱祁钰登上皇位力挽狂澜,平心而论,他做皇帝的才华远超哥哥;另一方面,朱祁镇从云端跌落谷底,在家国利益的大格局下,几乎无人在意他的生死,他年轻气盛的武断,葬送了自己的权力和江山。

朱祁镇怎能不恨?那些抛弃了他的人变成一个个诛心的名字,深深刻在心底。

朱祁钰怎能不怕?万一哥哥回来,皇位究竟还不还?他恐怕并没有那么希望哥哥生还。

只有钱皇后,实心实意期盼丈夫归来。

孙太后虽然是朱祁镇生母,但多年的皇家生活早已夯实她处变不惊的才略,坚毅、睿智却也现实、冷酷。而24岁的钱皇后,朱祁镇是处处维护她的丈夫和唯一的支柱,丈夫生死未卜,她也生不如死。

可是,既没有强大的母族作为后盾,又缺少金钱与权力的运营,她这个皇后不过是紫禁城供奉的一尊吉祥物,意见犹如缥缈的云朵般无人搭理。她和英宗一样成了多余人,无力的钱皇后只能哭泣祷告,凡人靠不住,她只好寄托神灵。

英宗被俘的几个月间,她日夜长跪祈求丈夫平安回归,困倦时伏在地上休息,心悸、劳累、担忧和流泪严重侵蚀她的健康,起初一条腿失去知觉,后来一只眼睛也哭瞎了。

钱皇后依次失去丈夫、荣誉、健康、美貌,生命对于她,已不再有温度。

也先发现囚禁英宗再也无法换取利益,决定把失去作用的“太上皇”放回明朝。历史上,皇帝被俘后没有附加条件就被释放,这还是第一次。临别时,已经与英宗友情深厚的也先弟弟伯颜帖木儿心下难舍,大哭着说:“皇帝去矣,何时得复相见!”

能与敌军首领交上朋友,英宗确实有独特的社交魅力。

公元1450年,被俘一年的朱祁镇回到北京,世界已然完全陌生。弟弟朱祁钰皇位巩固,满朝臣子都是新皇的心腹,“太上皇”像一尊过气的古董,无处安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