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 哲学心理 > 气场哪里来 > 王喜姐:警惕“残暴的老好人”

王喜姐:警惕“残暴的老好人”



1

定陵是明代第13位皇帝明神宗朱翊钧的陵墓,他在位时年号叫“万历”。

定陵出土了中国历史上最奢华的皇后凤冠,其中有件六龙三凤冠,六条龙均由金丝编织而成,栩栩如生,三只用翠鸟羽毛粘贴的凤凰仿佛要腾空而飞,龙与凤口中都衔着珠宝,在珍珠宝石缀编的牡丹花、如意云、花树之间穿行。凤冠后面的六扇博鬓左右分开。博鬓是古代女性的一种发式,根据《三才图会》记载,这种发式下垂过耳,鬓上饰有花钿、翠叶之类的装饰物,始于隋朝,在唐、宋、明各朝的贵族女子中都很流行。

这顶凤冠属于明神宗的“孝端显皇后”王喜姐,总共装饰了大型红宝石和蓝宝石128块,各种珍珠5449颗,重量将近2.5公斤。

为了戴上这顶错彩镂金的皇冠,你愿意付出多少代价呢?

拥有一个连房事次数和地点都必须汇报的强悍皇太后婆婆?

直面一位对自己感情稀薄冷淡的皇帝丈夫?

面对一名特别得老公欢心、特别能生孩子、特别长寿,总想对你取而代之的情敌贵妃?

是的,如果打算戴上这顶凤冠,就必须忍耐以上所有糟心事,孝端显皇后王喜姐,顺从隐忍42年,成为中国上下五千年在后位上端坐时间最久的皇后。

与明朝大多数皇后一样,王喜姐出身平凡,父亲王伟只是工部所属的文思院副使,正九品官员。公元1577年李太后下诏礼部为明神宗朱翊钧挑选皇后,13岁的王喜姐被选中,并在第二年与刚满16岁的皇帝举行婚礼,内阁首辅张居正曾忍不住向太后上书质疑,皇后的年龄是否太小?

挑选幼龄皇后,是皇帝生母李太后的意见。她当年从王府侍妾做起,一步一个脚印走到贵妃的位置,儿子被立为皇太子,继位之后自己当上皇太后,悠长的宫廷之路锻炼出她老辣的眼光和敏锐的政治觉悟,在儿子神宗年幼时放权改革家张居正,为积弊深厚的明朝迎来一次短暂的复兴。

如此强势的婆婆身边,怎么能容纳下一名花团锦簇思想奔腾的剽悍儿媳?年少意味着单纯、顺从,便于培养和管理,这才是李太后最重视的皇后特质。

李太后是位妥妥的虎妈,对十岁继承皇位的长子朱翊钧管教严格。

她每日五更天,相当于现在的凌晨三点到五点之间,准点来到儿子房门口呼唤:“皇儿快起,皇儿快起!”不叫醒绝不罢休。然后让侍从拉着皇帝坐起,取水亲自给儿子洗脸,等皇帝完全清醒过来,再搀着他登辇而出,一直送到大殿上朝。这种一气呵成、多年如一日的督促,使朱翊钧从此养成不贪睡的习惯,搁在当下,又是个“比你出身好却比你更努力”的励志范本。

李太后每天给儿子“检查作业”,要求他复述老师讲授的内容,直到听清楚、听满意为止,假如皇帝成绩不达标或者犯错,她比普通人家的母亲更为严厉,不惜让儿子长时间罚跪。有一次,明神宗在西城曲宴上喝多了酒,命令内侍唱新曲,内侍推辞说不会,皇帝便取剑要杀人,幸亏左右劝解才开玩笑似的割掉内侍的头发作罢。结果,虎妈李太后第二天听说这件事,立即传话给宰辅张居正,让他峻厉劝谏,并要求他为明神宗起草“罪己御札”,要儿子进行深刻的自我反省。

以上都不算完,极其强烈的仪式感结束后,李太后又将皇帝召来罚跪,亲自一一列举他的过错,厉声威胁如果他如此不成器,干脆废掉,重新立他的弟弟潞王朱翊镠当皇帝,吓得一国之君痛哭流涕,跪求改过自新才真正翻了篇。

尤其,李太后为了防止儿子“早恋”,做出不遗余力的努力,她规定30岁以下的宫女都不许在皇帝身边供事。

出于防微杜渐,她一直与儿子同住在乾清宫暖阁,暖阁里摆放着两张床,母子对榻而寝,直到皇帝大婚她才返回慈宁宫。走之前不忘给张居正下道慈谕:“我不能再早晚照护皇上,担心皇帝不能如从前一般好学,请先生您接受托付,每天早晚对皇上有所教诲,不负先帝信赖。”

又亲自给皇帝写了慈谕:“儿子啊,自你大婚后,我就得搬回慈宁宫,妈妈不能贴心照顾你的饮食起居,你要万分涵养、千般自律,听从身边老成人的劝导。”

李太后还同时给内夫人(乾清宫宫女领班)、司礼监太监等下了谕旨,要求好好照顾辅佐皇帝。

远见卓识与控制欲都很强的李太后,把儿子培养得接近“妈宝男”,她选中的13岁小皇后王喜姐,是个怎样的女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