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 哲学心理 > 市场的逻辑 > 中国增长方式的转型:从套利到创新

中国增长方式的转型:从套利到创新



以上我描述的是一般的经济增长过程,下面重点讨论一下中国经济的增长。大致来讲,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增长主要来自配置效率的提高,也就是图18-3中从A 点和B 点往C 点移动的过程,对应的主要是套利型企业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没有创造财富的积极性,资源配置严重不合理,实际经济远离生产可行性边界。改革开放之后相当长时期,几乎所有市场都处于严重的不均衡状态,套利空间无处不在,而且有太多闲置的资源,无论是劳动、土地还是资本,都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给点钱就有人干活,生产什么都赚钱,只要人们想赚钱,经济就能增长。

图18-4 开放带来的套利空间

开放使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逐步一体化,带来了新的不均衡和套利机会。这一点可以用图18-4来说明。图中,我假定在开放之前有两个独立的经济体,每个经济体的资源都得到了最优配置,均衡点分别是A 点和B 点。如果我们把这两个经济体简单加起来,得到的总生产可行性边界就是图上的虚线,均衡点就是A+B 这个点。如果两个经济体相互开放了,总的生产可行性边界就向外移,移到X 1 Y1 这条实线,均衡点是G 。为什么?因为一个经济体原来用的技术另一个经济体没有,通过相互引进对方的技术,或者由于生产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的不同,通过交换产品,都可以实现更大的生产可行性边界。也就是说,仅仅开放就可以提供巨大的套利空间。这种巨大的套利空间不仅吸引了中国企业家,也吸引了外国企业家。中国的乡镇企业、私人企业靠套利起家,外国资本大规模进入中国也是为了套利,包括产品市场上的套利和要素市场(特别是劳动力市场)上的套利。中国便宜的东西美国很贵,美国便宜的东西中国可能很贵,企业家把第一类产品从中国出口到美国,把第二类产品从美国进口到中国,就可以带来中国经济的增长,当然也提高了美国的经济增长。这就是过去30多年中国国际贸易增长远高于GDP增长的原因。

有人说中国用了30多年的时间走了西方200多年的道路,说明“中国模式”是全世界最好的。这种说法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中国过去30多年的成就是建立在西方200多年技术积累的基础上的。正是西方过去几百年创造的技术、产品、思想、管理方法,为我们这种赶超式的发展、超常规的增长提供了可能。模仿总是比创新容易。别人在前面修路,我们在后面跟着走,我们走得速度快,一点也不奇怪。看一看现实市场,几乎所有的产品和技术都不是我们自己创造的,从手机、电脑、电视、网络到汽车、高铁、隧道挖掘机、各种医疗器械,甚至衣服上的拉链,全都是从外国人那里拿来的。西方的发达技术和创新产品,加上中国巨大的市场和极低的劳动力成本,给中外企业家群体提供了大量的套利空间,这正是中国过去30多年高速增长的原因。

但是今天,情况正在发生变化,由于以下原因,各种套利空间都在缩小。一是在大众消费品领域,可以模仿、可以引进的几乎全部引进了,大部分产业处于产能过剩状态。二是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步在丧失,没有办法跟东南亚那些国家相比,也没有办法跟印度、孟加拉国、巴西比。即使与西方发达国家比,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也大大缩小。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研究,2014年中国制造业的成本只比美国低5%,加上美国在运输成本和交易成本方面的优势,中国的成本优势几乎荡然无存。 [9] 大量外资企业撤离中国与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有很大关系。三是过去快速发展造成的对环境的欠账需要弥补。四是像印度、巴西这样的新兴市场经济体也在进行改革开放,发达国家又以新的技术革命开始回归制造业。所有这些都使得套利空间变得越来越小。

在套利空间越来越小、市场趋于均衡的情况下,靠套利很难维持增长,也很难赚钱。未来的增长靠什么?只能靠创新。中国经济增长必须从配置效率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中国的企业家必须从套利型企业家转向创新型企业家。

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率肯定会大幅度下降,因为创新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创新和套利的差别就像修路和走路的区别一样。从全世界来看,靠创新支持的增长达到2%~3%就非常了不起了。中国相对来说还有一些套利空间,国外很多先进技术我们仍然没有用上,但剩下的套利机会利用起来并不容易。过去主要在消费品市场套利,现在要转向设备产品市场的套利。山寨手机很容易,但是山寨生产手机的模具就相对较难,山寨制造模具的设备就更难。我曾参观过一家很有名的电器企业,它原来生产家电产品,模具要进口,现在可以自己生产模具了,并且出售模具,但生产模具的机器仍然只能从德国和日本进口,中国企业做不了。很多机器设备我们生产不了,是因为我们的原材料过不了关。总之,过去那种容易的套利很少了,剩下的套利活动本身需要一些复杂的知识和技术的积累,经济增加的速度一定会降下来,不可能像原来那么高。

降到多少?有些经济学家比较乐观,包括我在北大的同事林毅夫教授,认为中国8%的增长速度还可以持续20年,我觉得他过于乐观了。我认为未来10年能维持4%~5%的增长率就很好了,即使这样的速度仍然需要我们付出极大的努力。

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套利型企业家就可以完成,需要的只是一点商业活动的自由。下一步从配置效率驱动的增长转向创新驱动的增长,更多的要靠创新型企业家。(图18-5)但习惯于套利的企业家要让他创新很难。曾经沧海难为水,过惯容易的日子,勒紧裤带就比较难。所以创新的希望在新一代企业家,也就是80后、90后那些没有套利经历的人变成新一代企业家。我不太指望套利型企业家摇身一变成为创新型企业家。我不否认原来的企业家有些会转向创新并取得成功 [10] ,但是整体而言,创新更依赖新一代的企业家。

图18-5 增长方式的转型是企业家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