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句话形容大部分大学生的日常,大概就是“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致,做什么都坚持不了三天,虚软的口号只能带来一时的振奋,随后又坠入绵长的怠惰。总有零碎小事瓜分着完整的一天,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不知不觉间,就被吸收得所剩无几了。
回想条件艰苦的高中时代,日程表永远满满当当的,每一分钟时间都无比珍惜。进入环境舒适的大学之后,反而容易荒废时光。越是自由,我们竟然变得越是颓丧了。
由此,我开始思索精神状态对生活状态的影响。如何在缺乏监管的大学里进行高效的自我管理?如何在充分自主的情况下,平衡好学业、社交、工作和娱乐?如何避免一个人的时候陷入消极情绪?如何元气满满地生活,给自己最饱满的精神状态?
抵制消极情绪——置入环境法
没有班级制度也没有六人宿舍,独来独往的大学生活很容易推着人走进目光涣散、表情呆滞的抑郁状态。窝在床上没人督促,干脆再刷一小时朋友圈;没人陪伴又懒得出门,干脆就不吃晚饭;去健身却缺少动力,最后还是没有动身……无处依赖的无力感,最终演变为日渐麻木的自我沉沦。
应对这种情绪的最佳措施,就是把自己强行置入一个热闹的大环境,让自己感受被关注、被对比、被监督的压力,从而激发出与人相处的热情,调动自身的情绪与状态,从而发动引擎开始元气满满的生活。
比如,没有动力学习,就跑到人最多的自习室,看到大家都在努力,自己也就不好意思继续玩手机了。跟闺蜜约好一起运动,即使“懒癌”发作,还有闺蜜可以把自己拖进健身房。心情消沉的时候,就和好友们约一顿饭,让八卦和笑话将自己从消沉的状态中拉出来,唤醒欢腾雀跃的心情。
提供持续动力——利益驱动法
驴子眼前挂胡萝卜,诠释了一种看似愚蠢,却像永动机一般的零成本正收益的驱动机制。而金钱,正是我不想恋爱只想发财的年轻一代眼中最具诱惑力和驱动力的存在。
由此,我构思了一个和驴吃萝卜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利益驱动机制:跟朋友约定,谁玩的时候就拿手机,给对方发个红包。为了捍卫自己的钱包,你俩就会不约而同一起遏制住玩心。
当你面对其他难以攻克的难题时,你可以先将其分解成几个小步骤,每完成一个小步骤,就奖励一下自己。学习一整天你难以超越学霸,读完了这本书你也不能成为王小波,但至少你可以奖励自己喝一杯奶茶。
所以,对于暂时看不到成效的努力,可以人为赋予其一种成效的意义,将其转变为看得到的努力成果。而这种自我勉励机制,会在无形之中为你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
排除外在干扰——兴趣转移法
爱迪生的名言应用于今天,大概如此:“成功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远离手机。”
学习效率深受手机影响,却又做不到彻底与它告别。要怎样才能在保持心情欢畅的前提下,尽量少浪费时间呢?
我问自己,做什么事情得到的愉悦感堪比玩手机?仔细想想,好像只有读书带来的愉悦感可以与之相提并论。
于是,我把随身携带的手机换为kindle看电子书,吃饭学习寸步不离。每次学习,想玩手机的时候,就打开电子书看一会儿,看腻了再继续学习。原本用来刷朋友圈的时间,如果全部投入到读书当中,一年之后肯定会有明显的差异产生。但是,我获得的快感却并未因此而降低。
这种转移注意力的方法适用于各个场景。在面对高热量美食的诱惑时,问问自己,有没有什么健康的食物可以给自己带来同样的满足感。如果有,大可不必摄入多余的能量。如此一来,既不至于因摒弃欲望而过于痛苦,也可以使自己的身体更加健康,更有动力。
随着自己的成长,我越来越感觉到,每个人的世界都是彼此独立而且无甚交集。各自生活在各自的世界里,不过就是一场独自的修行。很多人在踽踽独行时会感到寂寞,甚至发展为抑郁。这个时候,就需要管理并调动自己的情绪,让生活的效益达到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