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 科幻小说 > 莫扎特教育风暴 > 第14章

第14章



但我想了很久都没找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对此我很犯愁。直到有一天,我偶然看见丰田根二和小林健次一起做游戏,才终于明白如何着手了。那天,我带着丰田根二和小林健次到广播电台录音。工作结束后,孩子们先去了休息室,我则留下来和在电台工作的朋友聊了一会儿。等我们说完后,我就去休息室找他们,我刚走到大门口,就看见他们俩正用一种稀奇古怪的姿势拉小提琴。"喂,你们到底在干什么?"我问。"哈哈,老师,您看那个古怪的人。"两个人嘻嘻哈哈地说。原来,休息室里有一台电视机,此时正在实况转播一位外国小提琴家的演奏会。这位演奏家患有小儿麻痹症,身体有缺陷,因此演奏时只能歪着身子,蜷缩着腿,样子确实很奇怪。根二和健次这两个孩子觉得他很好玩,便开始模仿他演奏的样子,一边学还一边争论不休,互相指责对方学得不像。看见我进来,他们居然不约而同地问我:"老师,您看我们谁学得更像一些?"

因为他们拿残疾人取笑,我有点生气,于是大声呵斥道:"都给我老老实实地站着!你们怎么能取笑残疾人呢?这种不道德的事情只有最没教养的孩子才做得出来。"他俩小声地为自己辩护:"老师,我们没有取笑他,只是好玩而已。"?"好玩也不能这么做,多没礼貌啊!更何况,你们真正要学的本领应该是人家如何将曲子演奏好,学他的姿势算什么呢。"

听我这么一说,两个人终于停止了胡闹,认认真真地开始聆听那位演奏家的演奏。不一会儿,根二对我说:"老师,这个人不仅拉琴的姿势稀奇古怪,就连他拉的曲子也是同样的稀奇古怪呢。"根二说的一点没错,这个演奏家处理曲子的方法的确和别人不一样,他大量使用了滑弦、颤弦之类的技巧,乐曲听上去就像他本人那样奇特。根二和健次从来没有见过这种演奏方法,因此他们觉得很新鲜,忍不住又开始模仿,不过这一次他们模仿的是他处理曲子的方法,而不是他的样子。两个人兴致勃勃地模仿了一遍又一遍,一点也不觉得厌烦,最后,他们居然学得八九不离十。

看见他俩津津有味地学习,好像在玩一个有趣的游戏,我突然明白,这不正是我苦苦寻觅的,让孩子轻松学习的卓有成效的方法吗?年纪幼小的孩子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喜欢模仿别人,另外,他们的模仿能力也很好,我想,大概他们在这种模仿中也得到了鼓励和提高。如果能够利用这一特性来对他们进行教育,效果一定不会差。我从这里受到了启发,从此,我给学生们布置家庭练习时就布置一首他们曾经学过的曲子,要求他们在家里反复听这支曲子的演奏录音,然后跟着练习,至于一般性的练习只布置了很少一部分。事实证明,这种方法的效果很好,因为曲子是孩子们已经学过的,所以他们愿意跟着优秀的曲本愉快地拉琴,演奏能力也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提高。他们摆脱了机械性的练习之后,就开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演奏中去,学习起来又快又好。一开始,每天只练一首,后来便逐渐增加到两首、三首,最后甚至增加到五首。但是,学习量尽管比以前大得多,他们反而认为,学习是件既生动又好玩的事情,再也没有以前那种辛苦的感觉。良好的基础一旦建立,当他们再学我教的新曲子时,效果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了。

这个基本方法就是我从孩子的家庭练习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不管什么样的才能教育,最重要的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觉得学习不是一件单调无聊的苦差事,而是轻松好玩的游戏。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增加新内容,积极地开发孩子的潜能,这样的教育才是最成功的。而"加算式训练法"体现的正是这一宗旨,所以我认为应该推荐给大家。

爱因斯坦的小提琴??

?

?

实行早期教育的另一个重要方法还有"夸奖教育法"。

和成人的世界相比,孩子毕竟是弱小的,依然处于摸索、学习和成长的阶段,即使他们非常聪明,非常有才华。处于成长阶段的孩子缺乏自我肯定的能力,他们是相当脆弱的,一旦受到打击,就会产生自卑感。

所以,那些实施早期教育的工作者应该以极大的耐心对待孩子,必须尽量克制指责、打骂的行为,否则很容易使孩子辛辛苦苦萌发出来的能力消失殆尽。而且,我的经验表明,仅仅不指责打骂孩子远远不够,还必须时时刻刻地夸奖他们。只有夸奖才能使孩子们如同初生嫩芽一般的能力茁壮成长,因为夸奖的作用相当于阳光和雨露的滋润。但是,这个道理说说容易,真正做起来却很难。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们常听到的往往是责骂和讽刺,而不是夸奖。

难道不是吗?如果家长们仔细回想一下,就会发现自己经常说的是这样的话:

"不对,不对,再来一遍。"

"错啦!又错啦!你怎么这么笨!"

"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总是那么能干,你呢?"

"我这张脸都被你丢光了。""怎么你就永远追不上别人呢?"

也许家长们在说话时从来没有意识到,这些无意说的话对一个小孩子的伤害有多大。这些家长的做法都是不合格的,他们必须接受一次彻底的学习才能继续对孩子进行教育。当我们受到上司和同事的夸奖时,心里总是很愉悦,劲头十足,如果受到批评就满脸沮丧,每一个正常人都是如此,难道不是吗?既然事实如此,我们为什么不能善待孩子?孩子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时一无所知,吃饭和走路都不会,最后却能独立自主,他们在这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中付出了多少艰辛和努力,我们应该毫不吝啬地将夸奖、赞美和鼓励赋予他们,难道不是吗?

也许大多数家长认为,孩子的斗志必须依靠责骂才能激发出来,其实他们的想法完全不对,因为事实恰恰相反,这么做的后果只能是不断地打击孩子的斗志,孩子的心理从而变得灰暗,并妄自菲薄。孩子只有被夸奖和认同以后才能往正面的方向发展。如果从一开始,孩子受到的教育都是夸奖和认同的语言,那么他就会不断地增强自信心,从而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每一个成年人的内心深处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赞美,孩子就更是如此。所以,作为父母一定要经常提醒自己,随时在生活中认同和赞美孩子,所以说,夸奖教育法给孩子带来的巨大作用是无法估量的。我在德国留学时有幸认识了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先生。当时,我在学习小提琴的过程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几乎已经绝望了,甚至有了一些自暴自弃的念头。承蒙爱因斯坦先生不弃,对我关怀备至,不断给予我热情的鼓励,才使我鼓起勇气,继续学习下去。

我在德国时,爱因斯坦先生简直是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为了让我能够接受优秀音乐作品的熏陶,提高演奏技艺,他总是在演奏会时通知我。那时候,我常常接到他的电话:"今晚的音乐会十分精彩,我已经把票买好了,我们一起去,怎么样?"我们见面的地点总是约在公共汽车站,尽管我每次都是准时到达,但爱因斯坦先生总是比我提前一些。虽然我只是个来自异国他乡的年轻人,先生的态度也非常亲切。每当我面对此情此景,实在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心意,只有暗暗地下决心,一定要用更加努力的学习来回报,这样才算没有辜负他对我的一番深情厚意。自从我下定了这个决心以后,学习小提琴的劲头也更大了,最后,终于度过了那段困难时期,学习进入了正轨。有一次,我的朋友哈艾斯医生--就是他介绍我和爱因斯坦先生认识的,他是个医学教授--要移居美国了,在他离开的头天晚上,大家举行了一场告别宴会。当我们吃完晚饭,收拾完毕后,家庭音乐会如期举行了。在座先生们的表演都很精彩,他们接着让我也演奏一曲。我知道自己的水平,其实不应该拿出来献丑,但又推辞不了,只好用最朴实的手法演奏了一曲自认为最拿手的,就是《布勒夫兹奏鸣曲》。

我演奏完毕后,大家开始一边喝茶一边聊天。这时宾客中的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问爱因斯坦先生:"您觉得铃木先生的演奏怎么样?"

"应该说,他的演奏非常到位,我能够感受到,他演奏的曲子是地地道道的德国布勒夫兹奏鸣曲。"

?老太太疑惑地问:"教授,难道您不觉得奇怪吗?"

"夫人,我很想知道,是什么让您如此奇怪?"爱因斯坦先生说。

"恕我直言,铃木先生是日本人,他成长的环境是和我们完全不同的文化。所以我很怀疑,他真的能演奏出如此高的水平吗?"

爱因斯坦先生露出了孩子一般纯真的笑容,过了很长时间他才慢慢地说:"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当时我听了,感动得差点哭出来。

后来,当我顺利地完成学业,带着诚挚的态度向爱因斯坦先生致谢时,他仍然用这种纯真的笑容对我说:"铃木先生,所有的人都需要鼓励,我也不例外,因为我和其他人原本也没有什么不同。"

接着,先生向我讲述了他小时候的事情。

原来,这位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在童年时是个学习成绩一塌糊涂的孩子。从小,他就被看成是个笨头笨脑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