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来看一个新闻。
一个孕妇因为不慎导致全身30%烧伤,为了“不影响胎儿”,她拒绝使用止痛药和麻醉剂,硬生生地挨过了惨痛的治疗过程。
一时间,大批传统媒体和自媒体都竞相转发,新闻下方的留言简直不忍卒读。无一例外地都在感动于伟大的母爱,赞美这人世间最美的情感。
有医生很快站了出来:“现代医学手段已经足够成熟,这位孕妇完全可以使用不会影响胎儿健康的麻醉药物!”
这件事也让我想起2017年让无数人飙泪的“产妇不打麻醉,生剖产子”的新闻。
据说是因为腹中胎儿情况危急,为了孩子,产妇在不打麻药的情况下直接做了剖宫产——伟大的母亲为了孩子忍受了剧痛,多么值得歌颂。
我没有医学教育背景,但仅凭常识,也觉得事件中医生的处置有点儿不太对劲。
果然,很快地,一群医生纷纷挺身而出为医学正名:“完全没必要这样做,即使情况紧急,简单的硬膜外麻醉也是可以的,为什么要让产妇忍受这种非人的折磨呢?”
但是,媒体的关注点不在这儿啊!他们已经喜出望外地得到了一个可以大写特写的宣传点——一个符合传统剧情,迎合公众期待,又可以催人泪下的故事——一个母亲,忍受了惨绝人寰的痛苦,只是为了自己的孩子。
到底是为什么,总有些人如恋尸癖一样,迷恋母亲承受的苦难?所有这些描写与传播的背后,都暗藏了一个集体潜意识:女人,你应该用你的痛苦来救赎生命;你要用你的痛苦,来洗涤原罪。似乎女人的伟大必须跟痛苦相连。
可不可以有点儿常识?
每一位妈妈,都首先是一个人。是人,就该有生而为人的尊严。
每一位妈妈,为繁衍生命做出巨大贡献时,理应充分得到现代科技、文明理念和医学昌明带来的红利。
我见过太多的产妇被周围人,甚至是自己的亲人劝说:不要用麻醉药,不要用止疼药,否则对孩子不好,对产后恢复不好。
这是一种愚昧的想法,也是对产妇身心健康的漠视。
事实上,当产妇有了减轻疼痛的有效措施,她的精神和体力,包括对宝宝的态度,都会改善很多,甚至全家的氛围也会更加愉快融洽。
最破坏产妇和家人感情的是什么?就是分娩带来的痛苦,还有痛苦导致的尊严丧失啊!因为疼痛会扭曲人的意志,也消耗人的精力。疼到极致时,人如恶鬼。
逼近人体承受极限的疼痛,让产妇毫无尊严兼心生怨念。此时,拿母爱说事是没用的,母爱不能止痛。那些生生扛过分娩剧痛的妈妈,并不是有多伟大,而是她们实在没得选择啊!孩子生不出来自己就会死啊,不想死就必须拼命地生啊!
就这样,她们踩在鬼门关的门槛上挣扎着往外爬,爬出来的就活了,爬不出来的就死了。
所谓的“千百年来女人不都是这样过来的吗?”——如果她们有得选择,绝对不会继续这样过下去。
所以,所有的医院和家庭,如果真的为了产妇的健康考虑,甚至是想减少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率,最应该做的就是在生理上最大限度地减轻产妇的痛苦。其实现代医学已经有了方法,那就是在欧美已经被广泛采用的无痛分娩。
然而,一些男性对无痛分娩的态度,简直能让你怀疑人性。有男性网友给我留言:“我老婆去医院生孩子,我一边挂号一边问价格。听说无痛分娩可能要多花1500元,我不由得感到有些纠结。我觉得很多家庭之所以不给产妇选择无痛,也有经济方面的考虑。”
他是认真的,他也认为自己的话并没有恶意,但几乎所有看到这条评论的女性网友都“炸”了。
在密集的女性怒斥里,他和其他几位男性网友很委屈:“我说什么了,你们这些女人就冲上来围殴我?”
所以,真的是痛不在己身就高高挂起啊!他的妻子,因为生育他们共同的孩子,在生死线上挣扎,忍受着剧烈疼痛,他竟然在计算这1500元花得值不值。
有位女网友讽刺地问他:咱们先不说分娩了,现在你去拔牙,不用麻药可行?不行吧!你连拔牙都要用麻药了,生孩子这么痛居然在想应不应该打麻药?
如果把这10级疼痛加在他的身上,保管他分分钟哭天喊地逼迫着家人赶紧拿出这一两千元买止痛药。这就是很多丈夫的人性。
除了来自亲人的冷漠,还有一种局外人的声音是,分娩时打无痛可能会影响胎儿。
事实恰恰相反。
麻醉科专家任曾医生介绍:“无痛分娩,在医学上叫椎管内分娩镇痛法。这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效果最确切、安全性非常高的一种镇痛方式。由有经验的麻醉医师,在产妇腰椎间隙进行穿刺成功后,于蛛网膜下腔注入少量局麻药或阿片类药物,并在硬膜外腔置入一根细导管。导管的一端连接电子镇痛泵,由产妇根据疼痛的程度自我控制给药(麻醉医师会事先设定好每小时极限药量,产妇不必担心用药过量)。镇痛泵可以持续使用至产妇分娩结束。整个过程中,麻醉药使用量相当于剖宫产麻醉时的1/5~1/10,且可控性强,安全性高。无痛分娩时应用的麻醉药物有感觉和运动分离作用,只镇痛,产妇意识清醒,能主动配合、积极参与整个分娩过程。”
更重要的是,无痛分娩距离问世已经有100多年了,技术上非常成熟,欧美发达国家80%以上的产妇都会选择,何况,“当人体感到严重疼痛的时候,与之伴随的往往是紧张、焦虑、惊恐的心理状态,可引起体内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会释放一种叫儿茶酚胺的物质,这种物质对产妇和胎儿都有不利影响”。
所以,无痛分娩能减少胎儿可能受到的伤害,对母子都好。
我想给大家讲讲我的无痛分娩经历。
生我们家老三时,我正在美国中西部写作加旅行,就很自然地去了美国医院生孩子。
我生活在当地的女友跟我讲了她生孩子时的趣事:带了一大堆影碟,一边生孩子一边津津有味地看《泰坦尼克号》,后来必须要集中注意力使劲儿了,她就让护士帮忙把播放器暂停,一会儿生完了再接着看。
我一听就乐了,这是天方夜谭吧!
后来自己亲身体验了一把,才发现她说的一点儿都不夸张。
我换上医院提供的深绿色无菌罩衣后,第一个来产房的就是麻醉医生。她让我侧卧,抱膝屈身,一边温柔地说着话开着玩笑,一边用一根纤细、坚硬又有弹性的针管轻巧地在我腰椎中间一扎。我仅是略微感觉到酸胀,硬膜外麻醉针就打完了。一个导管被固定在我背后,带一个小泵,我可以自己控制剂量大小——“麻醉手术”就这样结束了。
那会儿我还不太疼,紧接着就更没有什么痛觉了。
护士让我先好好睡一会儿。我侧着身体,很快就睡着了。
后来,我是被助产士进来检查吵醒的。
助产士过一会儿就会来检查一下宫口情况:从3指、5指到8指……等到宫口全开,她就去叫医生了。
医生本来已经回家了,接完电话又迅速赶了回来——医生家就在医院附近。
产房里,大家都很轻松,一边谈笑风生,一边等着我生宝宝。
关于硬膜外麻醉,国内很多妈妈甚至一些医护人员的认知是:接受硬膜外麻醉之后,因为下半身没有感觉,所以产妇不方便用力,不能自行将孩子娩出。
我要郑重声明,这纯粹是外行说法。
我当时一进产房,腹部就被绑上了贴片式感应器,感应器的另一端是监测仪器——24小时监测我的宫缩情况。助产士和医生都事先给我演练了好几次:等宫口全开之后,他们会根据宫缩的情况给我口令,我需要配合口令进行深呼吸和用力。
真正生产的时候,我按照医生指示,一口气憋住,双手抱在颈后,上半身蜷起,就像做仰卧起坐的姿势,拼命用力(就像在努力排便)。下半身虽然没有疼痛感了,但坠胀感还是有一点的。
助产士数数,每数到10就会停,此时我差不多也是憋到满脸通红,力气用到了极限。
宫缩过去后,助产士会喊停,让我休息,一边夸我做得很好,一边用手指碰触她认为我应该用力的位置,示意我下一次宫缩来临时,应该用这个地方发力。
检测仪检测到又一次宫缩来了。我深吸一口气,抱头,开始用力。
大约经过5次这样的用力后,医生忽然喊“停”。
因为胎儿已经露出头顶,太快娩出,医生可能会来不及保护会阴,导致撕裂。
此时,小家伙的头刚刚脱离产道,她震耳欲聋地大哭起来。我当时有点不敢置信,因为还没完全生出来啊!医生托住她大喊大哭的小脑袋,一边旋转,一边轻轻一拉,她的整个小身体就滑出了产道,这才算吵吵闹闹地来到了人间。医生忍不住笑着说:“真是个强壮的女孩!”产房里的所有人都开心地祝贺我:“恭喜恭喜!”之后便是顺利娩出胎盘。
随即,护士拿了冰袋和冰桶过来,让我冰敷下体。
一开始我是拒绝的,但当我清楚地感觉到水肿在加重时,就决定相信科学,接受了冰敷——效果真的很好,而且极大地缩减了后续恢复时间。
产房里的气氛轻松愉快,医生也很开心,和我拥抱告别后就回家睡觉去了。我则继续留在那里观察半个小时。
宝宝被洗刷干净,护士抱来塞进了我怀里。
这里还要特别提醒一下,硬膜外麻醉此时就结束了,麻醉医生进来拔掉了软管式的给药针。
另外,对于非首次生产的母亲(经产妇)来说,生产之后子宫的收缩会更疼。所以我马上问助产士,能否给我一些止疼药。
助产士找来了值班医生,医生很痛快地说可以吃,拿给我一瓶布洛芬。我问一次能吃几片,医生说看我的感觉,最多一次吃4片。
我再问:“会影响哺乳吗?”医生耸耸肩膀:“不要紧,现在宝宝能吸到的乳汁微乎其微,而且布洛芬在哺乳期也是适用的。”
为什么我要写这个细节,因为它实在是太救命了。
非首次生产之后,子宫收缩带来的疼痛不仅剧烈而且持久,疼一两天都是有可能的,比分娩过程还让人痛苦。
我生完老二的时候,疼得左也不是右也不是,趴着疼,坐着疼,只能捶着枕头哭。
而生老三,因为医生慷慨地给了止疼药,我平安地度过了曾让我魂飞魄散的产后三天。包括产道的轻微伤口,水肿消退带来的疼痛,都被止疼药给压制住了。
有人说,止痛药在美国被滥用。但就我个人体验而言,一个已经疼到不人不鬼的产妇,那不是止痛药,那是救命仙丹啊!
我经历过没有任何镇痛的分娩,也经历过没有任何止疼药的产后恢复期。国内所有妈妈因为生产吃过的苦,我基本都吃过。
我本身还算身体健康强壮,但现在回想起来,那依然是黑色的、不堪回首的经历。在切实体验了无痛分娩后,我真切地感受到,那就是为人,为女人创造出的巨大福利——竟然可以这样有尊严而愉快地迎接分娩,迎接自己孩子的到来。
于是话题又转了回来:前有现代人拔个牙都必须上麻醉的现实,后有无数医生反复科普,一再强调无痛分娩对大人孩子都好,那为什么社会上对分娩是不是能用麻醉药,依然在进行各种辩论呢?
说到底,这是女性自己的身体、女性自己的感受、女性自己的健康、女性自己的尊严,许多没有子宫也没有机会忍受10级疼痛的人,为什么喋喋不休地议论着别人需要做什么、不需要做什么呢?
这样的讨论,背后的逻辑无非是,女性的身体不能自主;这样的讨论,背后的含义无非是,男性有权力决定是否赦免女性在肉体上承受的痛苦……
因为,现状就是,社会话语权更多地掌握在男性手里,产科里的许多医生(哪怕是女医生),依旧惯性地保留着男性思维——我不止听到一位姑娘说,她们咨询医院里有没有无痛分娩时,女医生冷冷地回答她们:“没有!别人都能生就你不能生?”
而来自女性长辈,尤其是婆婆方面的阻拦则更为常见,就像我们在前文说的,比较婉转的表达是会延长产程,留下后遗症;比较粗暴的表达则是对孩子不好。
更要命的是,在很多医院里,产妇采取何种方式进行分娩,能不能选择无痛,最终的决定权竟然真的是掌握在丈夫手里。
究其原因,还是我们在前文说的,医患矛盾大,产科是最容易激化矛盾的地方。当大家都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时,博弈的最后,无痛分娩的决定权只能交给产妇的丈夫。
这种默认的规则,不知道葬送了多少姑娘对未来生活的希望。
一位女网友说,生孩子时她疼得受不了了,苦苦哀求她的丈夫签字,或者上无痛,或者直接剖宫产。
在她求了很多次,丈夫也敷衍了很多次之后,他冲她大吼大叫:“你就死了这条心吧!我是说什么也不会给你签字的!别人都能生就你不能生?”
另一位女网友则说,她同事是剖宫产。生产完,人还虚弱地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婆婆和丈夫进了病房,径直对她说:“你看看你,别人生个孩子就花几百块,你要好几千。”
很多女人大概都是在这一刻心死如灰的吧!很多婚姻的最终分崩离析,都始于生产,再具体点说,很大程度上始于分娩方式。
这些如文盲一样的丈夫、婆婆,甚至是一些非亲非故的女性,既无知又野蛮,还固执。
他们坚信必须让女人死去活来一次,才能成为合格的妈妈。
我见过的最奇葩的观点是,一位姑娘生孩子时选择了无痛分娩,她的一位女同事知道后说:“你竟然不想自己生?你竟然不愿意体验一下那种极致的感受?”
这些暗流涌动的集体无意识,时不时地会在孕妇烧伤不打麻醉的新闻里冒头,会在孕妇急产不打麻醉生剖的新闻里露牙,会在丈夫坚决拒签妻子剖宫产手术的事件里袒露出真正的狰狞:你的身体,我做主;你的生命,是为了我的利益存在;你的子宫,是我后代的培养基……
就像我一直强调的,人类文明科技发展的红利,不应该优先用于解决人类最大的切肤之痛——分娩吗?
国内的无痛分娩一直推广缓慢,究其本源,除了以上我们分析的几点原因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外部原因就是国内医院的麻醉科医生很稀缺。一个医院里,往往就那么几位麻醉医生,通常一天要排七八台手术,把这样的稀缺资源匀给产科,是很多医院做不到的,再加上“传统观念”作祟,很多年轻妈妈为了逃避这闻之令人胆寒的疼痛,宁可选择剖宫产。
国内的剖宫产率一度超过了40%,逼得国家不得不出台相关政策,严格遏制剖宫产率,为每家医院规定了剖宫产率的上限。这样一来,在一些地方医院,出现了想要剖宫产,先去“找关系”的局面——如果无痛分娩能得到更广泛的运用,我相信,国内的剖宫产率也会大幅下降。
当然,说了这么多不好的现状,我们也应该客观地看到,现在有许多医院,哪怕是一些十八线小城市的医院,都有了无痛分娩可供产妇选择。
我们也看到了很多妻子,在自己的小家庭里完全可以为自己做主,选择了对自己、对孩子最好的分娩方式。
我们也看到了很多丈夫高度尊重妻子,在妻子分娩阶段尽心尽责,一切以减轻妻子的痛苦为第一位。生产后,他们积极行动起来,共同育儿,一起度过小家庭的艰难时刻,创造家庭幸福。这些都是真正聪明的男人。
我们也希望,未来有更多的女性可以主宰自己的身体,知道什么是对自己好的;有更多的夫妻,在经历妻子生产后,感情因此升华,小家庭更加温馨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