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孩子来到你的腹中,就是全然的交托。
作为父母,在她/他降临前,至少需要在经济、心理、家庭关系、安全、医疗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
经济其实是最容易解决的第一步:一个稳定的住所,一笔可以应付分娩生育的资金,其数额是医院分娩的住院费用加上突发事件的资金。
第二步就复杂了:育儿关系中权力的正确摆放。
宝宝的状态,就是母亲生育他时整个身心的映射。几乎所有的母亲都对未出生的孩子充满了幻想和憧憬,请一定记住,母亲的身心就是孩子的现状。如果你希望孩子安宁、勇敢,就要试着先让自己成为这样的人。
一个新手妈妈在迎来自己的天使时,身心是非常脆弱的,她最需要的是来自周围人,尤其是亲人的支持。
这些支持包括情感上的理解和认同;经济支持,以确保母亲的安全感;喂养和医疗上的正确操作;而最核心的部分在于,养育的“权杖”要在母亲手里。
现代育儿理念与传统中国式育儿最大的冲突在于:现代育儿是以妈妈和孩子为核心的,而传统育儿是以奶奶和婴儿为核心。
一个年轻的妈妈生下孩子,世间最重要也是最美妙的关系就是她和孩子的关系。母子关系,在小生命的前3年无比重要,连父亲都无法“僭越”。这段关系将成为支撑孩子走向未来的核心能量,嵌入他的人生基石。
在这个阶段,孩子得到的“爱的加持”越多,他/她未来追求幸福路上的续航能力就越强。
在旧社会的封建家庭的育儿理念里,一个父族娶回来一个“新媳妇”,她必须从夫而居。新媳妇就是一个生育工具,为这个家族诞育后代。孩子一降生,有可能马上就被婆婆“把持”了。
从夫居的育儿模式下,新手妈妈往往会被否定其母亲的价值和育儿的价值。婆婆会和儿媳妇争夺孩子的养育归属,为了这个目的,夫家会选择贬低母亲的养育价值。
而现代社会,大部分新手妈妈虽然不用从夫居了,但很多刚分娩的母亲很虚弱,如果得不到新手爸爸的支持,很容易在育儿关系中被边缘化。
这种边缘化往往披着温柔的外衣:别给孩子喂奶了,要不影响你恢复身体;别抱孩子,要不以后胳膊疼……
也有武断的边缘化:吃啥母乳啊,你又没有奶;就算有,也比不上奶粉有营养。
更有恶毒的边缘化:这是我们老X家的孩子,不就是从你肚子里过了一下吗?
外人则往往会这样帮腔:有人帮你带孩子还不好吗?
此时也会出现傻乎乎的母亲:是啊,有人帮我带孩子多好啊!
听上去似乎都很有道理。但母婴关系一旦出现裂痕,在未来孩子成长和小家庭的关系融洽上,父母和孩子都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很多留守儿童因为没有跟随父母成长,和母亲之间的链接是断裂的,即使后期重归母亲身边,母子之间的感情都是有隔膜的。
不管是男性还是男性家族,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养育一事上是仰仗女性的,也应该认识到女性为此做出的巨大付出,唯有此,才能摆正位置,在育儿上做好支持,能全力支持母婴亲密关系,而不是早早地拉开架势,把孩子当成一件物品,盘算着从母亲身边抢走。
此外,育儿是小夫妻俩的事,不论是公婆还是岳父母,如果可以,请给予小家庭金钱、时间、精力和心理上的支持,而不是跑来添乱!
真的是为了孩子好,可以在新手妈妈疲累的时候,亲人们帮着带一个上午或几个小时,让哺乳间隙的新手妈妈能够轻松几小时,好好休息,积蓄能量。
新手爸爸则可以在妈妈哺乳间隙,多抱抱孩子,天气合适的话,带孩子去户外晒晒太阳,或者给孩子洗洗澡,换纸尿裤,做好家庭的清洁,采购生活品等。如果有大段时间,请陪伴新手妈妈出门散步,一家三口一起出去,哪怕就出门逛个超市也好。
如果家里的长辈愿意一起协助育儿,宁可先小人后君子,先讲清楚在合作育儿中的分工和界限。
其实带孩子无非是烧饭做菜、清洁打扫、抱孩子换手、带孩子睡觉这四件大事,一旦分工合作好,带孩子也会变得简单高效。千万不要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