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涉及另一个话题,金融行业的权力和对媒体的吸引力,是促使企业管理者按照股东价值做出错误决策的主要原因,但从正确的思维逻辑来看,它们做得完全正确。
金融行业里,股东价值与客户价值是一致的,因为金融行业的顾客要的就是股东价值和增值,尤其是基金经理。在产业界的情况则完全不一样。汽车公司的客户很少同时作为该公司的股民,而股民也绝不会总是去购买他拥有的该公司股票的汽车。
在当代的大众心理影响下,产业界在分析师和媒体的压力下被误导甚至被迫像金融界那样做事,这样就把它们的目光从客户那里移开,完全落到了它们的股民那里。
金融界的舆论威力改变了市场的注意力,但没有改变市场逻辑。根据市场逻辑,企业必须面向那些真正花钱付账单的群体,而这只能是客户。认为最终是股民“付了账单”的观点是骗人的口号,除非这个企业找不到一个真正付账单的客户了。股民当然承担了股权拥有者的风险,但是他们没有花钱付账单。
如果股权拥有者对他的股票价值和增值感兴趣,那么他才会力求让企业有能力去创造客户价值,并让管理者不需要再去想别的主意。
具体说就是股东们应当把他们的思维逻辑和观点表达扭转180度。要问的问题是,不是企业能够或者应当为股东们做什么,而是反过来,为了让企业经营得更好,股东们必须为企业做些什么。换句话说,股东利益并不等于股东价值。
如果要为股东提供良好的服务,那么必须把客户价值当作核心目标。尤其是对那些拿出养老金的投资者,这些人在20年或者30年后要靠这笔钱养老。他们的切身利益在于公司长期的业绩,而不是短期的股市行情。道理就在这里,首先是获得经济效益,然后才能分配。到了分配的时候,股民才能完全被放到首要位置,如果没有先得到收获,那也没有什么可以拿来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