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 哲学心理 > 气场哪里来 > 2


起初,李世民在皇位的竞争中并不占优势。即便唐初的开国元勋、文臣武将很多跟随他打天下,但太子李建成才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尤其,功高盖主的李世民威胁太大。父亲李渊在兄弟争位的斗争中,基本站在李建成一派,倾向于通过压制李世民维护长子继承皇位的传统宗法原则。此外,太子还有个实力助攻手,弟弟齐王李元吉。

于是,长孙氏发挥了自己独特的优势。

李世民强硬的个性决定了他不会刻意顺从父亲,以承欢膝下的温情柔化父子关系,这个重担就落在了妻子长孙氏身上。她充分发挥自己身为女眷的优势,时常进宫侍奉公公李渊与后宫嫔妃,尽力弥补彼此的嫌隙。李渊也非常喜欢这个善解人意的儿媳,无形中化解了不少危机。

太子在后宫拉拢得宠于李渊的尹德妃和张婕妤,以集中取胜;长孙氏则广泛交好于级别略低的妃嫔和宫人,以量多占上风,两种不同的策略势均力敌。

玄武门之变前夕,长孙氏还为丈夫秘密调查了李渊当天身边的侍卫状况和行走路线,甚至,她一改柔弱之姿,陪伴在李世民身边,亲自为将士分发盔甲,鼓励士气。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大胜。

公元626年,28岁的李世民登基称帝,13天后,他册封自己的结发妻子长孙氏为皇后,共同开启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强音。长孙皇后对于身份的转变有一份难得的清醒,她非常清楚在“皇后”这个新的角色中,自己不仅是妻子,更是皇帝的左膀右臂、太子的生母和天下女子的榜样。

她无法局限于男女之情中你侬我侬的“小爱”,而是尽心协助李世民治理天下,希望长孙家族能够善始善终,不像历史上那些专权外戚一般下场凄凉,她做的第一件事,是劝说亲哥哥长孙无忌辞去高官厚禄。

唐太宗极其厚待这位大舅哥。

他与长孙无忌不仅自幼交好,而且患难与共,更何况还有长孙皇后的至亲关系,他一即帝位,便封长孙无忌为左武侯大将军,后来又加封齐国公,食实封1300户,这是什么概念?

当时,食实封是指受封爵,并且可以实际享用封户租赋的制度,皇族亲王的食实封还不超过1000户,公主只有300-600户,长孙无忌却大大超过这个标准,他的保底收入折算成现在的价值,大约是年薪人民币1089万元,月薪90多万。

如果是其他女子,皇帝如此厚待自己家人,早已欣喜不已,但长孙皇后却说:“妾居后宫之首,全家已是尊贵至极,实在不愿让兄弟子侄再居显要,历史上外戚弄权的例子太多。”

长孙兄妹轮番苦求请辞,李世民无奈,最终改授长孙无忌为“开府仪同三司”,这是一个位高却没有实权的官职,但长孙皇后依然对自己娘家人位列三公而不安,恳请舅父高士廉也向太宗请辞。

她唯一一次替自己娘家人求情,居然是请求太宗放过慢待她的异母哥哥长孙无宪,他参与谋反酿成大错,事发后被判斩首示众。长孙皇后对丈夫哭着说:“兄长谋反,死有余辜,但是他当年对我不好的事情天下皆知,如今处死他,外人一定以为我趁机报复哥哥,这对皇上的名声也是莫大的拖累。”

太宗确实恼怒长孙无宪早年对妻子的恶行,更厌恶他谋逆的死罪,但依旧看在皇后的面子上保留了他的性命。

长孙皇后十分克制,或许她早已看透盛极必衰,能抗拒权势诱惑的人凤毛麟角,与其在权力中心膨胀,被嫉恨、诋毁和打压,不如长久的平安更踏实,她是少有不为自己娘家谋富贵的皇后。

可是,谁说这不是更高明的保护呢?

只可惜,长孙无忌没有遵从妹妹的建议,一直身居高位,最终在是否立武则天当皇后的问题上树敌,被陷害自缢,家产全部抄没,子孙流放岭南为奴婢。

这是一段遗憾的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