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以鞍马为家,后妃往往长于射御,军旅田猎,未尝不从。”女性统军作战,犹如今天的女人职场工作一样,是游牧民族传统,萧太后更是历史罕见以能征善战驰名的后妃,而此时的宋朝君臣却猜测:辽国孤儿寡母,牝鸡司晨怎么可能是煌煌男性政权的对手?这是北上收复失地最好的机会。
公元979年,宋太宗御驾亲征,直抵幽州(今北京)城下,韩德让坚守城池与宋军血战,被称为“辽国双雄”的耶律休哥、耶律斜轸率军支援,在高梁河打得宋军一败涂地,宋太宗挨了两箭,乘驴车逃跑,被他看不起的中年女人打得落花流水。
公元986年,不甘心的宋太宗再次派遣三路大军,由著名的“杨家将”充当前锋,连克寰、朔、应、云诸州,气势如虹。而辽国再次采用“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策略,有条不紊反击,萧太后与儿子辽圣宗亲自戎装上阵,金鼓连天,短兵相接。也正是在这次战役中,原本承诺支援的军队临阵退缩,老将军杨业重伤被俘。
此后,宋太宗精锐尽失,再也无法收复燕云16州的失地。
杨业被俘后,萧太后安排辽国大将多次劝降,耿直的杨令公感慨:“我本想消灭敌人报效国家,却没想到被奸臣陷害,落得全军覆没,再没有脸面苟活在世上!”他在辽营中绝食三天三夜以身殉国,终年59岁。
杨业的刚烈让萧太后既意外又敬佩,他毕竟是敌军统帅,萧太后下令砍下他的首级,装在木盒里传送到各个战线,鼓舞辽军士气;可是,出于对忠义之士的敬佩,萧太后同意把杨业的遗体送还宋朝,并且一直把他视为值得辽国军人学习的楷模。
多年后,萧太后的儿子辽圣宗甚至命令在辽与北宋边界修建“杨令公祠”,军民百姓一年四季祭祀不断。在《辽史》中,辽国人一直把作为宋朝主帅的杨业,视为最值得尊敬和重视的对手,对于陷害他的宋朝将领则非常轻蔑。
给予对手尊敬与欣赏,萧太后比男人做得更坦荡。
公元1004年,52岁的萧太后和辽圣宗再次向南进攻北宋,直抵重镇澶州(今河南濮阳)。此时继位的宋真宗在宰相寇准的请求下,同样御驾亲征来到边关,两军对垒,各有伤亡,尤其名将萧挞凛被宋军射死,萧太后悲痛不已,下令辍朝五日哀悼这位追随她南征北战的猛将。同时,辽军惨重的伤亡也让她意识到,战争是宋辽之间巨大的损耗,双方都没有能力彻底击垮对方,她最终同意讲和。
于是,宋辽签订“澶渊之盟”,赢得两国长达120年的和平,这次双赢为辽国带来每年10万两白银、20万匹绢的经济收入,大宋百姓相当于每人每年少吃一个烧饼,却节省巨额军费开支,增强了边境贸易。
战争依靠武力,和平却需要襟怀。
只是,萧太后的胸襟平了国事,却齐不了家事。
二姐赵王妃首先与她反目。赵王喜隐屡次谋反,被关进大牢严加看守。辽景宗去世前两个月身体状况急剧恶化,萧燕燕担心赵王和部下再次叛乱,于是赐死了这位二姐夫。二姐从此对她恨之入骨,假意在家中设席邀请三妹赴宴,安排好刀斧手与毒酒,结果被婢女向萧太后告发。
萧太后盛怒下,把这杯原本预备毒死自己的酒,转赠给二姐。
赵王妃一饮而尽,既是愤恨,也是解脱。
大姐齐王妃深受妹妹信任掌握兵权,以女主人的身份率领丈夫的部队。她带兵打仗屡战屡胜,安定国家西北边界,成为辽国的“西北女王”,姐妹感情深厚。丈夫去世后,大姐爱上了一个叫挞览阿钵的奴隶,由于门阀的差距,萧太后严惩了这个奴隶。不料南征北战都未尝皱眉的大姐,此时却动了真情,她愿以曾经的王妃之尊,下嫁奴隶结为夫妻。萧太后虽然震惊,却依旧成全了姐姐,为她举行了盛大的婚礼。
姐妹关系恶化正是从大姐再婚开始。受过惩罚的挞览阿钵不仅怀恨在心,而且野心勃勃,天长日久的枕边风,以及萧太后的改革限制了王公贵族的权力,唤起契丹女子骨子里的野性,大姐逐渐动起谋叛自立的念头。她尚未动兵便被更有政治经验的妹妹识破,抢先一步夺其兵权,本人被囚禁,同党被活埋,骄傲的契丹女贵族受到人生最沉重的打击。
在姐妹之情、派系利益和国家大势的撕扯中,为绝后患,公元1007年,54岁的萧太后赐死了自己一母同胞的大姐。
很难通过史书寥寥数字的描述,还原当年剑拔弩张的对峙,手足之情或许是萧燕燕一生最无法挽回的遗憾。三姐妹幼年朝夕相处,为了家族利益缔结婚姻殊途异路,最终你死我活。这份残忍,早已不是个体的残暴,而是生在帝王家的无奈。
三姐妹的恩怨最终以齐王妃和赵王妃被诛杀收场,萧太后因此落下“天性残忍、多杀戮”的恶名,她们都没有摆脱皇后的魔咒。
4
作家黄佟佟曾说:“旧式男女关系其实并没有给弱的男人留一条活路,它用这个机制让男人不能退缩,要一直向前,要不然就没有女人会善待你。但也没有给强的女人留一条活路,女人养男人,女主外男主内,就是牝鸡司晨,就是大逆不道。”
怎样平衡事业、婚姻、爱情和自我,是今天的新女性最大的难题,一千多年前的萧燕燕,却用披荆斩棘的勇气,收获了相对完满的结局。
她既获得了丈夫辽景宗的欣赏与支持,又在丈夫去世后,得到了韩德让至死不渝的爱情和扶助。
韩德让比萧燕燕年长12岁,出身名门,父亲韩匡嗣是开国皇后述律平的养子,他与萧燕燕是一对治国理政的绝佳搭档。
他文武双全,高瞻远瞩。辽景宗去世时,他建议萧燕燕召宗室亲王觐见,本人不在则召其妻子,一切布置妥当后才宣布辽景宗的遗诏,拥立太子耶律隆绪,以此使拥有兵权的亲王即便有二心,也不敢立即轻举妄动。
他领兵对抗宋军的围城,亲自登城作战,以身作则奋死抵抗,坚守城池十多天,直到等来援军大破宋军于高梁河。
传说中,萧燕燕以太后之尊下嫁韩德让,并且对爱人维护有加,要求儿子辽圣宗也将韩德让如父亲般对待。
辽圣宗派遣自己的亲弟弟每天去韩德让帐内请安,在距离大帐两里之外便要除去车盖,下车步行,以示恭敬;离开时,韩德让无须起身,便可接受皇子亲王的礼拜。即便辽圣宗本人去韩德让大帐,也在五十步开外下车,韩德让出账迎接,两人见面时,辽圣宗先行礼,进入帐内,辽圣宗还要行家人之礼。
萧燕燕特别关心韩德让的身体状况,每次他生病,都要带着辽圣宗一同祷告,诏令天下名医为他治疗,自己日夜侍奉在侧,体贴入微。
以太后之尊,萧燕燕授予爱人官职、荣誉和封赏都不足为奇,难得的是,她给予行为上的照料和关怀;以权臣之位,韩德让扶助萧燕燕文治武力、定国安邦都是本分,可贵在于,他是整个辽代辅政最久、集权最多、宠遇最厚、影响最广的权臣,却从未想过篡权。
公元1009年,摄政27年的萧太后把军政大权交还给儿子辽圣宗。萧燕燕本人受汉族文化陶冶,文韬武略样样精通,她精心培育辽圣宗自幼热爱读书,出口成章,精于骑射,通晓音律,还画了一手好画。辽圣宗在位50年,被称为“辽朝圣主”,母子俩感情深厚。
也正是这一年,57岁的萧燕燕病逝,和丈夫辽景宗合葬于乾陵。
韩德让与辽圣宗一直亲如父子,感情不受皇权和时间的影响,萧燕燕去世后不久,韩德让一病不起,辽圣宗带领自己的兄弟诸亲王像儿子一样侍奉在床前,由皇后亲自安顿汤药。
萧燕燕去世一年多后,韩德让随之而去。辽圣宗悲痛不已,赐谥号“文忠”,亲自为他举行国葬,安葬在大辽皇陵萧太后的陵墓旁边,成为葬在皇陵中唯一的汉人和臣子,犹如另一种形式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