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机器人可能会减少成千上万个工作岗位。报告和研究证实,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确实在越来越多地取代工人,越来越多的证据在不断证明人们的这种担忧。显然,这是机器人技术发展的黑暗面。
在越来越多的工作和行业中运用机器人的好处是,在这种情况下创造出来的工作通常质量和报酬都很高。原因是,设计、开发、编程、操作和维护机器人系统需要专门的技能和培训,现在已经有工厂、旅馆和其他企业是百分之百由机器人和计算机系统进行维护和管理的,这些地方只依靠少量骨干人员来监督和维护机器人。由于创建和维护机器人系统需要特殊的技能,并且公司使用机器人可以节省大量成本,所以公司能够向负责、监督和维护机器人的员工支付更高的工资。
亨里克·克里斯滕森(Henrik Christensen)是一位顶尖的机器人工程师,是创立佐治亚理工学院的关键人物,后来担任美国加州大学圣迭哥分校新语境机器人研究所(the new Contextual Robotics Institute at U.C. San Diego)主任。克里斯滕森曾宣布他希望将圣迭哥打造成一个“机器人谷”,使圣迭哥成为世界五大机器人技术突破地之一,与为计算机系统提供了无价技术的硅谷形成对照。克里斯滕森参加了2016年10月在加州大学圣迭哥分校阿特金森大厅举行的第三届语境机器人论坛,该论坛吸引了大量机器人行业的领军人物和学术界人士参加,他们围绕“共享自治:人机交互的新方向”这一主题展开了讨论。
有趣的是,克里斯滕森认为,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的使用将导致许多制造业工作重返美国,而这些制造业工作目前主要位于东南亚。此类工作转移到海外地区的部分原因是那儿的工人比美国工人的工资要低得多。如果这些制造业真的从海外地区回到美国,那么这将表明机器人技术已经达到了与外国人力资源一样廉价或更廉价的程度。这种情况下,机器人将取代的是离岸工人,而不是本国工人。我们已经讨论过的机器人可以提供的其他好处也将在这类变革中发挥重要作用。正如我们所讨论的那样,这些变革将为具备这些操作技能的工人带来高薪的职位。
转向自动化
先进的机器人技术不仅在众多行业的商业文化中扎根,而且其应用数量和方式也在逐年增加。到目前为止,由于机器人系统的能力有限,以及人们购买、实施和操作这些系统的成本非常高,这类系统的部署速度每年为2%~3%。人类仍然可以比机器人更好地完成各种任务,而且人力价格更便宜,但二者的差距正在迅速缩小。技术发展得非常迅速,能够比人类更有效地完成更多任务的机器正在被开发。随着技术的进步,购买和操作机器人的费用也变得更加经济,这使得更多公司可以购买和使用机器人。
预计未来10年机器人系统的性能将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提高,机器人系统的能力范围同样将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扩大。同时,这些机器人系统的价格预计将下降20%或更多。预计10年后,机器人将取代制造业40%的工作岗位。为了证明公司里机器人应用的快速增长规模,波士顿咨询集团(Boston Consulting Group)最近调整了2014年的一份报告,当时它估计截至2025年在机器人技术上的花费将达到约670亿美元,而仅仅3年后,它就将这个数字更新为870亿美元(增加了大约30%)。波士顿咨询集团认为,大部分资金将来自消费者市场,因为人们渴望购买家用设备、移动设备和自动驾驶汽车等尖端技术设备,而其余资金将由商业部门提供。
目前,欧盟仍然是使用工业机器人的全球领导者,65%的欧盟国家使用工业机器人的比例高于平均水平。东欧和中欧的经济增长率徘徊在14%左右。工业机器人的最大买家是波兰,波兰在2010年至2015年部署了26%的机器人,而捷克在同一时期部署了40%的机器人。 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使用已经成为如此受欢迎的项目,以至欧盟已经创建了专门的部门(机器人与人工智能部)来处理这类问题。该部门的使命是支持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支持“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在所有工业和社会领域的最佳应用”,管理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研发及创新项目,并积极关注与机器人相关的伦理和法律问题。
目前,中国在机器人技术的应用上增长最快,正在努力赶超欧盟。在2010年至2015年的5年时间里,中国的工业机器人运营库存增加到70%,每一年都创下历史纪录。2015年,中国的机器人销量增长19%,再创历史新高。2019年,中国部署了约260万台机器人,占到全球机器人总量的40%左右,这比2015年的记录增加100万台。韩国也紧随其后,2015年,韩国机器人的使用量增长了55%。同年,日本机器人的使用量增长了20%,位居第三。
人类与机器的对决
前三次工业革命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人类作为机器的创造者,始终对自己的创造物拥有绝对的控制权。这确保了自动化发明仍然是人类的好仆人,它们被用来执行分配的任务和改善人类的生活。如果没有人发起一个特别设计的行动,机器就会一直处于空转状态,或者重复地执行先前分配的任务。然而,随着知识的增长,人类对机器进行了改进,也提高了机器的精密程度。在每次转变之间,人类的生活方式都受到了干扰,因为机器极大地改变了它们所取代的人类的生活。总的来说,人类适应并克服了干扰,主要是因为人类创造的机器扮演了一个固定的角色,人类可以围绕这个角色快速地进行调整。虽然变革在所难免(有时这种变革是令人不安的),但是机器所提供的好处相对于必须进行调整所付出的代价来说更能被接受,这种接受往往是在其遭到激烈的抵制之后才得到的。
与推出任何新事物一样,自动化技术起初是粗陋的,机器需要大量的人工参与才能执行指定的任务。人类奋起迎接挑战,试图证明自己的价值超过了那些威胁其生计的机器。有许多关于这种斗争的故事,有些故事是真实的,有些故事是虚构的。约翰·亨利的传说是发生在19世纪美国西部大开发时期的一个离奇的故事,它戏剧性地展现了人类与机器之间的斗争。故事讲的是一个名叫约翰·亨利的非洲裔美国奴隶,他身高6英尺多,身体非常强壮,他可以用重20磅的铁锤一下子敲进一颗金属道钉。作为切萨皮克和俄亥俄州铁道部(C&O Railway)的一名员工,他参与了位于西弗吉尼亚州的大本德山的隧道开采工作,他不停地敲击手持式钻头凿孔,然后填上粉末炸开隧道。一天,一种新技术出现了,那是一种蒸汽动力钻,销售人员说这种机器可以比人钻孔钻得更快。约翰·亨利不服,向机械钻发起了挑战。他不停地钻了一天,这个大块头虽然最终赢得了挑战,打败了机器,但却累得筋疲力尽,倒地而亡。
然而,时代在变,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命运在我们看来是不确定的。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的机器人正在被开发,它们不仅能够取代人类快速地执行大规模的任务,而且正在不断地完善自我,只需人类创造者极其有限的监督,甚至有时根本不需要监督。人类曾经对自己创造的机器人享有的控制权正随着每一次新的发展逐渐丧失,这加剧了在争夺统治地位和事关生死存亡的大规模斗争中的人机对决。
机器人可能会加剧公司之间和行业内部之间的竞争,为那些部署和利用机器人的组织带来更大的优势;反过来,它们又会给那些离职员工造成激烈的竞争,因为离职员工都想重新找到工作,但工作岗位在日益减少。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最近的一项报告显示,1990—2007年,美国因使用机器人导致多达67万个工作岗位流失。报告还强调,由于更多的技术得以改进并付诸使用,机器人对未来就业的影响可能要“大得多”。这些结果证实了牛津大学在2013年早些时候的一项研究。该研究警告说,在接下来的20年里,美国总的工作岗位中约47%的岗位面临着被自动化机器取代的风险。世界经济论坛进一步把人类的工作被机器人抢去这一事实展示在人们眼前。世界经济论坛最近的一份报告指出,到2020年,机器人将抢去人类500多万个工作岗位。该论坛在报告标题中特别提到了“第四次工业革命”,并强调这一革命“将在遗传学、人工智能、机器人、纳米技术、3D打印和生物技术方面取得前所未有的进展”。
不管是那些已经被机器取代的人,还是那些正在或者将要被自动化取代的几代人,都必须在数量不断缩小的工作岗位上苦苦挣扎。那些无法设计、操作、使用或维护先进机器人大军的人可能要面临一个非常不确定的未来。只有学会与机器共舞,我们才能与它们共存。
目前,人类工作的主要转变发生在如下工岗:设计新机器人的软件开发人员,组装机器并使其保持运行的机械工程师和维护人员,跟踪机器使用结果的数据分析师。尽管这些工作岗位的薪酬更高,并且为有资格从事这些工作的人们提供了光明的前景,但它们不太可能抵消机器人带来的就业岗位流失所造成的损失。2017年3月发表的一份经济报告显示,在美国制造业中,每部署一台机器人,就会有多达6名工人失业。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机器人能够填补的领域和工作岗位正在迅速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