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是精进不是堆砌
我曾经在实习期见识过一位陀螺般的同事。他走路带风,步速极快,电话极多,效率却不算极高。为了争取更多机会,几乎所有业内聚会上都有他的身影;他的工作计划列表比女生的购物清单还要长;他经常奋战到凌晨才有时间看微信,跟进群里的工作进度。
在我们眼中,每一秒钟的他,都是永不停歇的状态,但若是将他的工作强度与业绩相挂钩,又会让人感到有些“天道不酬勤”。
时间久了,我发现一个秘密:无论是在内部还是外部的会议上,只要不是他发言,他就低头忙碌地看手机,看精彩纷呈的朋友圈,时不时点个赞留个言。到了大家一起讨论的环节,由于对别人的发言内容一无所知,他总是提出令人啼笑皆非的问题。
最令人抓狂的是,当下属做一件事时,他会同时安排许多不紧要的工作给对方。而大家无法按时完成时,他就不得不放弃几项不重要的。而当他觉得大家又能应付过来了,又会安排一堆计划外的工作,然后再在大家忙不过来时放弃一些不重要的。如此的周而复始中,团队的工作效率总是很低。
其实他的毛病是很多人的通病:不会选择,不会放弃,总想在有限的时间去做无限的事,结果到最后一件事也没做好。这所谓的忙碌,本质上就是拆东墙补西墙,虽然看起来干得热火朝天,但实际上城墙没有变高一点点。
实际上,最理想的生活节奏不是忙忙碌碌,而是张弛有度;工作最需要的不是填满,而是精进。
专注,就是一次只做一件事
精进最重要的是专注,而这,正是我们身上渐渐流失掉的优势。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繁荣,在这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人们已经习惯了博览式的碎片化信息采集,忘了如何去专注。我们往往有决心去做一件事,付出多少辛苦也在所不惜,但却没有勇气只做一件事,因为我们认为,这是一种对精力和对资源的双重浪费。
巴菲特私人飞机的驾驶员迈克曾与巴菲特聊职业规划。巴菲特让迈克写下25个职业目标。迈克写完后,巴菲特又让他挑选出最重要的5个。
“现在你该知道怎么做了吧?”巴菲特问。
“你的意思是让我先集中精力完成这5件最重要的事,然后再去做那20件不重要的事?”
“不。”
“另外20件,是你必须全力避免去做的事。”
在巴菲特看来,那些想做却没那么想做的事,比压根就不想做的事更能分散精力、干扰事业,而他本人也正是如此。注意力如此宝贵,一定要把全部精力花在最有价值的一件事上。
巴菲特身为股神,在工作和生活外的其他方面模式非常单一。甚至连不熟悉领域的股票,他也绝不插手,可谓专一到了极致。
而正是这份在熟悉领域的极致专注与持续学习,让他获得了令人望尘莫及的精进程度。别再贪心地抓住一切不放,这样反而会将效率大打折扣。专注是减法,是舍弃,是一心一意执迷到底,也是精进技能的唯一秘籍。
曾经看到一则有趣的佛学故事。
学僧有源问大珠慧海禅师:“和尚最近怎么用功?”
大珠禅师答道:“该吃饭的时候吃饭,该睡觉的时候睡觉。”
学僧很奇怪地问:“平常人不也吃饭睡觉吗?这也叫修行?”
大珠禅师说:“平常人吃饭时千般计较,不肯吃饭;睡觉时百般思索,不肯睡觉。”
“吃饭的时候吃饭,睡觉的时候睡觉”,就是要达到专注的状态。专注就是在特定的时间内只做特定的一件事,并把这件事做到极致。成天熬夜暴食、作息混乱不堪的朋克养生党一定都明白,这事儿看起来容易,其实非常难。
高晓松说:“一个好的厨子,一辈子做几道招牌菜,做得越来越活色生香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总换菜单,让老客人受不了,新客人也担心,还不如把招牌菜做到极致。”
《射雕英雄传》里的郭靖,其智商可能是整部小说人物里最低的,但他却练成了绝世武功。练习“降龙十八掌”的时候,他每天魂牵梦萦的都是一个动作,每天只对一个动作无数次地重复与揣摩。笨只是他的一个特征,而不是他的弱点,最终也正是因为他的笨,才成就了他的专心致志。
这些看上去不聪明的家伙,就像细细打磨工艺的匠人,在浮躁的尘世中,在信息往返穿梭的互联网时代,在喧闹的地铁里,在人们拼命忙碌的时候,安安静静地做着一件别人眼中过于简单的事,安安静静地把其他人都甩在身后。
而正是这种安静、持续、精进的力量,使得他们的眼界和格局不断提升。
乔布斯很喜欢一本叫作《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的书。这本书里有句话讲:“仓促本身就是最要不得的态度。当你做某件事的时候,一旦想要求快,就表示你再也不关心它,而想去做别的事。”
这句话可以说是很乔布斯了。乔布斯在创建他的苹果帝国时,正是坚持着日本禅师铃木俊隆的理念,将专注的精神一以贯之,倾注全部身心与灵脉去感受产品、完善产品,完成过程与精神的高度统一,将一系列商品贯彻了同样的本质与风骨。而这种专注诞生的成果,是任何机械化、电子化技术都无法模仿的内核,也是任何流水线都无法复刻的灵魂。
坚定,是精进工作的核心驱动力
对一件全新的事物投入精力并且专注到底,是一个浩大的过程。这个旧的规律被打破,新的格局被建立的过程,艰难却又看不到明显进展,多少人都是在这个阶段败下阵来。
然而,所有的一飞冲天都需要经过与摩擦力抗衡后助跑的阶段,这个过程就是引擎不断加速的过程,这时候虽然还没有起飞,却决定了起飞后的速度。所以这个时候你要做的,只有坚信。
《士兵突击》是我所钟爱的为数不多的国产剧。主角许三多很傻,总是闹笑话,被人取笑。在他无比迷茫时,班长告诉他:“人活着最重要的,是做有意义的事,别的都不重要。”就这样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便成了他人生最大的目标和行动准则。
他对于目标怀有极大的专注与恒心,甚至忘却了自己的生死。他可以为了完成一个简单的训练动作,在单杠上旋转几千圈不休。围观的人群水泄不通,大家对他的态度,从取笑到不屑变成了尊重甚至是仰望。他的连长这样评价他——执拗得像个傻瓜。他遇到小事,都像救命稻草一样紧紧抓着,等有一天一看,他抓住的已经变成了参天大树。
当他所在的七连的人都被遣散,只剩下他一个人的时候,他所有的坚持都没了意义,可是他依然死心塌地坚守。这种坚守,是专注的至高境界,是对人生信仰的坚定捍卫。他只知道当个好兵,过有意义的生活,正因为如此简单的目标,他终成兵王。
《士兵突击》里的聪明人成才,智商比许三多高出了十条街。他正如千千万万的聪明人一样,对每件事情都要评判一番、权衡利弊。但当他事事争第一,换句话说,一味追求利益最大化,以局部损失换取整体胜利的时候,不知不觉就陷入了零和游戏的得失旋涡,最终深陷其中,一无所获。
无法专注的人就像背着沉重的行囊,永远无法对一件事情集中精力;而专注者却可以轻装简行,在一个特定方向的跑道上助跑滑行、积聚能量。“逐鹿者不顾兔”,追逐大目标的人要学会心无旁骛,不焦虑,不患得患失,不要因为眼前错综复杂的利益得失,而忘记了自己为什么出发。
思考,决定精进的质量
精进者必须懂得深度思考。马东在《奇葩说》上说过一句话:“我们往往只知道自己在哪一条船上,却不知道自己在哪一条河上。”人们对于自己生命方向的迷茫,被老马一语中的。很多匠人之所以只是匠人,就是因为他们只知道需要精进手艺,却不知道自己如何精进,为何精进,精进过后该去哪里,属于自己事业的河将流向何方。这是所有精进者都有必要思考的问题。
在深度思考中,我们对于精进的本质、精进的方式、精进的意义的认知,都会产生质的飞升。
然而,深度思考是枯燥的。深度思考时,我们跟外界的联系是被阻断的,因为接收不到外界的刺激,我们的应激和唤醒水平也会降低。只有克服了这些困难,让大脑高度集中,摒弃外界干扰和诱惑,忍耐长时间的枯燥和乏味,才能达到事物的本质。
这个时候,我们收获的不仅是对思考对象本身的认知,更是大脑能力的一次提升。在美剧《亿万》中,对冲基金大亨鲍比·阿克塞尔罗德时常在忙碌的工作中空出几十分钟时间,坐到黑暗的房间里,安静地冥想。
这一幕极其动人,你能感受到一台飞速运转的机器,在那一刻突然放慢速度而认真自我雕琢的场景。时间滴答流转,时空安静,他的大脑迅速复盘过去,规划未来,你丝毫不会怀疑,在下一次重大决策中,这台非比寻常的设备又将创造出数以亿计的财富。
当人类战胜自己的大脑极限后,进行的每一次深度思考都是对一件事认知的复利式增长,同时也是对大脑潜能和思维深度的复利式提升。通过这样的提升,它又会以新的思维体系,更高效地解决下一个问题。
深度思考本身,也是对大脑的一种精进。
留白,是精进的艺术
精进的人要会张弛有度,学会留白。
高三那一年,我的学业进步很大:用一年的时间,从年级排名几百到考取港大。我最大的法宝就是浪费,无论当天多么忙,每天都要给自己留出一小时的时间用来浪费。散步也好,聊天也好,打球也好,总之不能用来学习。
这个策略是对自己进行一次短暂的放逐,一方面让紧张的神经得以放松,生理上劳逸结合;另一方面是利用代偿心理,警示自己只有学习效率高才能对得起这宝贵的一小时,从心理上获得更多加速度。浪费的这一小时,实际上能为我创造出远远高于一小时的价值。
正如一个好的赛车手,仅做到车速快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要懂得适时刹车,这样才能够游刃有余,安全到达终点。
小时候学国画,老师常常教我们要注重留白,为画面平添气韵。留白是为了营造一种“气”,能够随着画中所绘,形成一种动势,让画面以空白为载体,渲染出笔触描摹不出来的意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是柳宗元对于留白的一种诗意写照。满眼苍茫,举目荒凉,只有一舟一翁一钓竿,在雪中的江上刻画孤独。这首诗本身就是一幅意境悠远的写意画,整幅图景因为留白显得空旷深幽,苍山云海、霜雪水雾都融在这四方留白中。寥寥几句,就勾勒出了一方烟波浩渺的广阔天地,这正是留白的功劳。
正如巧用留白可以达到艺术中“此处无物胜有物”的高超境界,精进的人讲究留白,便能够张弛有度地过自己能够掌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