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颈期是世界上最让人焦虑的东西。
我的闺蜜群在首次讨论如此正经的话题时,一位老友迫不及待地率先发言:
“我最近在排便方面遇到了瓶颈期……”
怕我们立刻退群,她又连忙补充道:
“已经一个月了,我用尽浑身解数都无济于事……每天啃芹菜啃到眼睛发红,做蹲起做到膝盖脱臼,想象蓝天白云想到灵魂出窍……还是一点都不……”
为了不让这个本来就够无趣的话题变得更加无聊,我们还是残忍地打断了她。
于是我清清嗓子,开始了我的表演:
“为了走红,我最近认真拜读了各大自媒体人的作品,可是整理了厚厚一叠阅读笔记之后,我的写作水平还是没有提高。我意识到自己陷入了思维的瓶颈期。”
我的发言立刻被另一位闺蜜打断:“跟我比,你们这都不算惨,为了增肥,我最近一天吃六顿饭。坚持了两周,一上秤,还是只有八十斤。熬过瓶颈期,好难啊!”
就在我们开始在心里磨刀霍霍之时,群里沉默许久的一个朋友突然吭声了:
“你们还记不记得高中政治课上提到过的螺旋式上升?”
几何背后的哲学
这句话,突然将我带入高中时期的回忆。
枯燥的政治课,只有讲哲学的那几节,才能勉强吸引我的注意力。
有一天,政治老师在黑板上笨拙地画了两个图形:一个盘旋而上呈宝塔状,另一个横向荡漾呈泡面状。
老师说,这两个几何图形分别叫作“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象征着所有事物发展的过程。
这个过程包含两个阶段:自我否定,自我完善。
所以,它既具有前进/上升性,也具有曲折/周期性。
也就是说,所有最终会走向光明的剧情,都必然会遭受反复挣扎的苦痛。
“总趋势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在曲折中前进是事物发展的大方向,我们革命的进程,也是如此。”
这句话太有道理了,瞬间征服了我。
认知与螺旋式上升
“你们现在的状态,就是在螺旋阶段。付出那么多,好像也只是在原地踏步。但是……”她趁热灌下一壶鸡汤,“只要让这个螺旋的过程保持下去,那么总有一天能感受到竖直方向上显著的提升。相信自己,你们就是最棒的。”
我突然意识到,除了学写作、增肥,任何的认知过程,不就是一种典型的螺旋式上升吗?
如果说纵向发展象征着我们的认知升级,那么水平面上的循环往复,就是我们对一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苦苦钻研而无果的瓶颈期阶段。
一篇论文花两三天写了大半,突然发现这个分析角度不太对。
只好全盘否决,清零,重写。
但是这两三天的汗水付诸东流了吗?
当然不。
首先,它锻炼了你的思考能力和写作能力。其次,旧的角度和素材也会对形成新角度有所裨益,因为它有助于产生更综合客观的立场。更何况,如果没有废稿,如何意识到更佳角度的存在?
你绝对不能否定自我否定的重要性。
用千万苦力,买一个教训。这看似是投入产出不成正比的举措,但事实呢?
自我推翻的过程,最能够明确立场;周而复始的审核,最能够锋利大脑;完美主义的琢磨,最有益于自我成长。貌似是空掷光阴一无所获,实则正在为后期爆发积蓄力量。
所谓瓶颈期,看似是苦难,其实是磨炼。
你不是没有收获,只是收获在你看不到的地方。
当收益无限延期
螺旋式上升比正相关曲线更煎熬的原因,在于付出与收益不同步。
学校里,每多读一年书,就可以升一个年级,而且同一年级的学生永远平起平坐。
这个付出了一年光阴就能收获一级学历的事实,符合最简单的线性成长规律。
但来到职场上,辛辛苦苦劳累一年,却不一定能晋升一级。
你付出的不一定能即刻变现,你收获的不一定源自同一种投入。每个人的成长路径,更近似于螺旋式上升的三维曲线。
我们怀疑世界变得没那么公平了,其实它只是变得没那么简单了。
学校里,衡量能力的指标很简单:学习成绩。影响这个指标的因素更简单:是否努力。
但走出学校进入更复杂的社会体系后,衡量能力的指标变得五花八门:地位、阶层、职业、薪水。其中人们最关心的是工资水平,其影响因素更复杂:专业水平、外表仪态、智商情商、社会资源。
积累它们需要漫长的螺旋期。什么时候才会迎来上升期?难以预料。
这也是为什么,在这场自由进出的游戏当中,有人一跳十级,有人年年留级,有人找准契机可以一跃而起,有人花了三十年时间还只是在原地兜圈。
同样,有的人潜伏期有点长,螺旋期持续了很多年才被伯乐赏识重用。
有的人半衰期有点短,人生前五年处于飞速上升期,此后一生都在原地打转。
大方向意识
由于螺旋式上升曲线最重要的特性是短期内变化的曲线不等同于长期的大方向。所以我们难以感知到自己真实的成长进度,反倒经常被阶段性的成败一叶障目。比如,侥幸获得的小奖项,让我们一时得意忘形,高估了自身能力;因为失误而非能力欠缺导致的失败,让我们误诊为自己辛苦过后能力不进反退。
社会宏观现象也是一样。宏观经济中,短期的波动不代表长期的趋势。市场一时的蓬勃局面不意味着经济真正的崛起,说不定还隐藏着金融泡沫的危机。我们误以为短期发展趋势是长期发展趋势的切线;但在某些程度上,它对于长期走向的预测,没有任何的参考意义。
记得有个网友说,他之所以热爱健身,是因为这是世上少有的只要付出就会有回报的事。这说法看起来过于悲观了些,我只能承认的是,它是少有的只要付出就会立刻有回报的事。
如果说,世上大部分事情都呈螺旋式上升进展,健身就近似于一条上升趋势的直线。一个月内乃至半年内,前者的进度可能仍在同一水平面盘旋,而后者早已经蜿蜒而上了几万里。
但就在前者看似辛劳无果的踟蹰中,其实正在悄悄积蓄着巨大的潜力,足以使它在爆发的那一秒,突破前所未有的高度。
可惜的是,陷于视野,我们通常只聚焦于短短几周内的成就变量。很多人被眼前的失意打败,于是放弃了无谓的坚持。我们想要的,不是滴水穿石,而是立竿见影。
但坚持的本质是什么?促使你继续的,不该是眼下的利益,而应当是明确的、长期的发展趋势。
所以,培养大方向意识,是锲而不舍的充分必要条件。
耐克创始人的自传《鞋狗》开篇有言:“懦夫从不启程,弱者死于路中。”
菲尔·奈特在创业过程中历经艰险,但是,他对自己的实力有着准确的认知,对前进的方向有着十足的把握。因此,五次十次的失败,不足以让他怀疑自己的大方向,而是借此契机自我调整,然后重新出发。
自己究竟走到了哪一步,该由自己主动审视,而非外界被动定义。“懦夫从不启程,弱者死于路中。”最后留下的那些人里,会不会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