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 科幻小说 > 莫扎特教育风暴 > 第9章

第9章



要成为一名音乐家,还有很多东西是你需要学习的。"?我接着耐心地对林子循循善诱。

从此,每次上乐理课的时候丰田林子都会按时来,她还主动阅读了很多音乐之外的书籍,她后来能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家,正是这个时候打下的坚实基础。

?

伟人大多博学多才??

?

?

我众多的学生中,但凡后来有很高成就的,大都有知识面宽、多才多艺的特点。而那些单纯在一个方面非常突出的学生,成年之后往往一无所成。我这样说并非毫无根据的,而是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作出的结论。在我的学生中,像丰田林子这么优秀的小孩不乏其人,但最后取得杰出成就的,并没有人们想像的那么多。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这就是因为很多孩子出于各种因素,并没有全面发展。正像前面所说的,丰田林子原先假如单纯把功夫花在演奏技巧上,她在两三年之后,肯定不会再有什么进步了。而实际上,当丰田林子改正了仅仅追求技巧的缺点之后,她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真正的音乐之中,她因此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小提琴演奏家,也成为了一名真正的音乐家。丰田林子在东京国际音乐节上一鸣惊人,她凭借着出色的演奏夺得小提琴演奏一等奖。她获得的虽然是演奏大奖,但她获得的评价已经远远不只是演奏上的了。

《东京日报》有一篇评价她的文章这样写道:"小提琴的魅力在丰田林子手里发挥得淋漓尽致,她的演奏已远远超越了小提琴的范畴,在她的演奏中,我们为她非凡的音乐才华而折服,也感受到真正的音乐是什么样的。"现在有很多人,这其中甚至包括很多所谓的教育专家,他们往往很片面地只注重表面成绩,对学生内在的修养和实际能力一点也不关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更不重视了,有数不清的颇有天分的孩子就是无意中惨遭这种作法的戕害,想起来真是让人痛心疾首。他们在教授学生演奏乐器的时候,单纯地偏重技巧,教授学生绘画的时候,仅仅只注重技法,在教授数学、物理的时候只看重分数,这种观念和方式对孩子的戕害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我在几十年从事教育工作的生涯中,一直认为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全面的才能,因为单一而片面的才能就等于无能。这种"某方面的天才"在生活中有不少,但这其中却鲜见有人取得出色的成就。

本正浩夫对科学很感兴趣,据说才八九岁大,他就开始"科学"研究了。这也许源于天生的兴趣吧,他从小就迷恋物理和化学,小小年纪就把牛顿的力学定律和不少物理公式背得烂熟,还经常饶有兴趣地讲解给别的孩子听,因此,小朋友们和老师、父母都交口称赞他,将他誉为"天才"。但是,本正浩夫的"天才"实际上是像人们所说的那样吗?有一次,我偶然有机会和他谈了一次,谈话的内容让我至今都记忆犹新。"本正君,听说你对科学非常热爱,真是让人高兴!"和他见面之后,我们的谈话就从他最为自豪的事开始了。"是的,铃木先生。"本正浩夫一点都不谦让地说,"从小我就对物理、化学非常热爱,将来我肯定能成为牛顿和爱因斯坦那样伟大的科学家。"然后他把自己的学习情况、自己怎么食不甘味地"钻研"科学的事迹告诉了我。他说除了能看懂那些深奥的科学著作之外,他还常常做一些很有意思的实验。"本正君,你能告诉我宇宙有多大吗?"我想故意考考他,试一下这位众人交口赞誉的天才究竟怎么高明。

本正浩夫回答:"嗯这个,至今为止没有明确的结论,反之肯定非常非常大。"

我继续问他:"那宇宙的外面到底是什么呢?"?"宇宙外面?到现在没有发现什么。"本正浩夫不假思索地回答。我对他说:"本村君,既然至今为止还没有什么发现,那你不妨用自己的想像力去想像一下吧。"?"想像力?想像?怎么能用想像这样和公理、定理毫不相关的东西来研究科学呢?"本正浩夫不置可否地反问。"是这样啊。"听了他的这句话,我知道眼前这位天才是怎么回事了,同时也觉得失望:"本正君,人最重要的难道不是想像力吗?人类要是丧失了想像力,就没法做好任何事,更谈不上有什么进步了。"?"铃木先生,我认为搞科学研究,无论什么事都要从实际出发。"本正浩夫像个大科学家似的,一本正经说:"你们这些搞艺术的当然要借助想像,但这种思维方式不适合我,我的理想是做一个科学家,而不是艺术家。"?"本正君,你在物理和化学之外,还有什么其他爱好吗?"

"我哪里有精力爱好其他东西,我几乎把所有时间都耗费在搞科学研究上了,"本正浩夫说,"普通人呢,在空闲的时候可以爱好音乐什么的,但我就不一样了,科学研究就是我的一切。在那些毫无意义的东西上,我可不想把宝贵的时间耗费在那上面。"我对本正浩夫这番话感到非常惊讶:"哦,你难道从来就不听音乐,也从不看什么文艺书吗?就算是科学家,也需要具有多方面的修养啊!"但是本正浩夫却很骄傲地回答:"不,铃木先生,做什么事要有所成就,只有一心一意地去做。我不是那种博而不精的人。"我到现在都还记得这次谈话,本正浩夫所谓的"专一"的确世上罕见。一心一意地专心做事当然是一种美德。这我毫不否认,但是像本正浩夫这种岁数的孩子,需要的并不是这么早就开始的"专一",他们更需要的是全面发展。这种过早开始的"专一"只能使他像井底之蛙一样,禁锢在狭窄的世界中无法自拔,他将因此无法得到更好的发展。

我们这位科学天才本正浩夫在过了许多年之后,变成什么样子呢?他的成长和我预计的完全一样,本正浩夫已经20岁了,他现在呆板、冷淡,缺乏热情,他并没在物理、化学等领域里取得什么成就,听说他还在钻研那些高深的理论书籍,除此之外,他没有一点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甚至无法独立完成平常生活中的小事。由此可见,无论是谁,如果不能用丰富的知识充实自己,没有丰富的想像力,没有丰富的爱好,都无法成为有杰出成就的伟人,更无法拥有完美、快乐的幸福生活。古往今来,历史上的许多伟人都具有非常广博的知识。像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达·芬奇,他虽然是以画家的杰出成就流芳百世,但他同时还是一个杰出的建筑家、科学家,而且他在绘画之外也取得非常杰出的成就。此外还有爱因斯坦,这位我们非常熟悉的伟大的科学家,他同时就是非常优秀的小提琴演奏家。

可见在实际生活中,片面的单方面才能差不多就是没用的,几乎可以算是无能。因此像本正浩夫这样的教训,我由衷地希望聪明的孩子们一定不要再去重犯了,原本可以取得辉煌成就的大好时光,就因为错误的观念而白白葬送了。

盲童的音乐激情??

?

?

我在很长一段时期里一直持这样的观点:能力就是生命机能。我坚定地遵循这个观点已经有很长时间了。我认为,在对环境和外部条件的适应过程中,人的生命力会爆发出让人惊讶的能力。而通过训练可以得到这种能力。每一个人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就是人为什么能在社会上生存,对此我深信不疑。在我们周围确实有些人似乎缺乏强大的生命力,这确实存在,但是他们并非缺乏强大的生命力,而是由于缺乏培养所以潜藏起来了。原因不外乎两条:一是在他们所处的环境中,有抑制生命力发展的因素存在;二是外部环境缺乏发展、训练生命力的条件。我认为,人的本能冲动产生了人的生命活力,也就是人的生命力,本身的能力的充分发挥只有通过不断的训练才能得到。人们一般都认为:在生命体中,人类的婴儿比其他动物软弱,因为初生婴儿既无法站立,也无法自己独立去吃奶,人们在抚育婴儿时要给他们很多照料。因此人们得出人类婴儿软弱的观点。但是这个观点根本不对,他们不了解,看起来越是软弱的婴儿实际上拥有越是强大的生命力。

举一个最简单的一个例子,当母亲忘了喂奶的时候,婴儿会哇哇地大声哭叫,提醒母亲给自己喂奶,这正表明了婴儿正凭借强大的生命力存在于世上。这也证明,越小的婴儿拥有越强大的生命力。孩子们身上的那种天生的生命力,却在一天天长大的过程中因为各种因素的限制而难以得到发挥,原本是主动地自己来改变环境,慢慢地为了生存而转变成被动的。与此同时,由于社会环境中诸多不利因素的制约,那些本来应该能够开发出来的能力也不断受到限制。因为这些原因,在抚养孩子的时候,尤其是在婴儿时期,对他们旺盛的生命力千万不要用任何方式去抑制,我们要做的是不断地鼓励他们,通过锻炼不断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提高。对一个人的成长而言,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这种锻炼并非单纯是身体上的,如果单单关注孩子的身体,他们的生命力依然会受到抑制,结果只会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

在立和县的一所小学,我曾遇到一个8岁的小女孩,她不幸患上小儿麻痹症。在她学习小提琴的初期,右手完全不能控制琴弓。只要稍微用点劲就无法如意地练习,琴弓常常从手里掉下来,有时还很奇怪地弹了出去。有人一定要说:这样身有残疾的孩子哪能学习小提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