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 都市言情 > 1984年复课生的青春浪漫之旅 > 第91章 迎战高考第一天

第91章 迎战高考第一天

1984年7月6日早晨,天降大雨。
从沈阳新民县前当卜镇大太平庄村东路口出现一个披塑料布当雨衣的人影,走近了才看清是个年轻人。
年轻人推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此车是继父在镇粮库上下班所用的交通工具。车子前后没有挡泥板。
土路泥泞,黄泥沾车带,很快,前后车胎被泥土沾住,车子推不动了。
年轻人将车子扛下路边的沟里,在水里将泥土涮洗掉,尔后在沟边的草地上推车前行,草地上不沾车轮胎,年轻人前行的速度加快了。
20分钟后,年轻人推车穿过小太平庄,在村东农田大坝上往北走了三里地,到了辽河大堤上。
大堤上是沙土和煤灰铺设的,路面结实,可以在上面骑车,年轻人骑上车子,飞快地向新民县城骑去。
雨时大时小,天空乌云滚动,电闪雷鸣,年轻人在高高的辽河大堤上眺望乌云大雨下的广阔而绿色田野,脑子闪出的是高尔基的名句: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过了辽河大桥,两小时后,年轻人到了在县城重点中学设立的高考考场。
这个年轻人就是我,经历了一年复课生活的我,参加了这一年的高考。
这一年的高考时间设置在7月6日、7日、8日,一共三天。
每天上午考试一个科目,下午考试一个科目。
话说我顶着大雨走进了考场,八点还是八点半开始考试,已过去三十多年了,我实在记不清楚。可以确定的是当时考场设在县城里的一所中学的教室里。
当天上午乌云密布,大雨还在下着,我把自行车放在墙根处,锁好,然后披着塑料布向校门里走去。
门口站着穿着绿色雨衣的派出所维护考场秩序的警察和打着雨伞的考场工作人员,还有参与考场工作的老师们。
我走进收发室,拿出准考证让门口的工作人员查验后,小跑着进入考场,考场里光线暗淡。
首先映入我眼前的是座位上黑压压一片参加高考的同学们身影。
然后是几位在考场里走动的监考老师。
我找到了自己的考试座位,刚刚坐下,老师就在前面开始讲考试注意事项,诸如不许打小抄、不许抄袭别人的试卷,不准交头接耳,不准扰乱考场秩序等等。
忽然,电铃声响起,考试开始,监考老师开始发考试卷。
立刻,教室里响起了试卷在桌面上摩擦的哗啦啦声音。之后,沉寂的教室里响起了钢笔在试卷上书写的声音。
那个时候,外面的世界里是风雨交加,杨树柳树的枝条在风雨中摇曳。
我先从头到尾看了一遍试卷,然后低头认真地答起试卷来。
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有人很快答完了试卷,交了试卷走出考场,见此情此景,我焦虑不安,因为有几道题还没有答完。
这个时候,考场老师大声说话:“同学们不要着急,还有很多时间,足够答卷时间。仔细看题,认真答卷啊!”
我答完了最后的一道题时,两名老师冲我急速走了过来,边走边说道:“那位同学别动,你藏起来也没有用,你的事情我们已经看到了。”
我慌了,红着脸站起来对迎面而来的老师说:“我我,我已经答完了。没有藏起来什么呀?”
两位老师对我说:“没有你什么事,你坐下继续答卷。”
然后我看见一男一女两位老师走到我的前面的考生桌前,对那个光头的考生进行检查,终于在考生的裤兜里找到了一张写满文字的纸张。
两位老师仔细看了一会儿纸上文字,然后将光头的考生带离了考场。
我听见一位老师边走边对光头考生说:“平时好好学习多好,何必现在抄袭答案。现在宣布你违规违纪了,停止你的考试,跟我们走吧!”
那个光头考生因为违规考试被驱逐出了考场。现场因为光头考生的事情出现了一会儿说话的声音,渐渐地话语声音消失了。
此时,考试结束的铃声响了起来。我因为答题顺利,心情很好,轻松自在地走出了考场。
考场外面的天空雨过天晴,乌云散去,出现了蓝天白云。空气清新极了,地面的积水退去,沙土地面变得干干净净的。
出了校门,我推着自行车刚走几步,斜对面冲过来两个人,我一看这两个人是刘一眼和宏旗,他俩举着雨伞,用雨伞的尖头对我捅了过来。
我躲了过去,搬起自行车向他俩砸去,没有砸到他俩,吓得他俩跑走了。
我心里想,妈的,这两个坏蛋也来参加考试了。
就凭你们两个人的缺德的人品和你们的学习水平能考好这次考试吗?
你们考不好,还想故意来打击我的好心情,你们是办不到的。我也绝不会让你们得逞。
中午,我去姑父的妹妹家吃午饭,这是姑父安排的,为了我考试方便,因为位于重点高中东边的姑父妹妹的家离考场比姑父家近。
我在此处住七天,四天时间复习,三天时间参加高考。但是临考试的前一天我回了一趟乡下大太平的家,所以今天早上我从家里出来参加高考的时候,便顶着大雨来到了考场。
姑父的妹妹50岁左右,干净利落,五号头发,白净的圆脸,一对不大不小的眼睛。
我管她叫老姑。虽然是一个远房的老姑,但是她对我的到来很热情,在那复习的三天时间里,给我做的饭菜可口,都是细粮:馒头和大米饭。
老姑父在酒厂上班,老姑在重点高中图书馆工作,听说我爱好文学,在我在她家准备高考复习的日子里,她从学校的图书馆给我拿回来三本外国短篇小说集,但是我为了复习考试题,没有时间看那几本书,只是翻了翻后便放在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