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流华录 > 第四十四章 重重迷雾开

第四十四章 重重迷雾开

张温突然明白了,天子早就开始布这局棋了,从很多年前以何进为河南尹开始,就已经开始了这局棋——如果何进不是河南尹、何苗不是城门校尉,他们何家如何能在这深不可测的帝都里查出太平道这颗埋藏极深的毒瘤?
什么孙原、孙宇,什么太平道,皆是棋子,陛下想要的,是权柄。
大汉的权柄。
陛下九岁入雒阳,十岁遭遇辛亥政变,亲眼看见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的额头颅,十二岁再次发动党锢,二十一岁贬宋皇后全族,二十二岁诛杀中常侍王甫及其子王萌、酷吏王吉、太尉段颎,二十三岁杀司徒刘合、永乐少府陈球、卫尉阳球、步兵校尉刘纳,二十三岁立何皇后,将何进一族拉进朝堂,加上前几日的复道血案,登极以来血腥事一直未曾停歇。
十五年来朝堂上风云变幻,宦官、外戚、权臣一一登场,三公都换了无数,天子那双眼睛,到底看透了多少?又要准备了多少后手?
宣室殿内,几位大汉重臣立刻便明白,天子觉得朝堂还不够乱,外戚还不够有权力,他要利用何进,让何进在朝堂上,成为一大势力,与外朝、内朝分庭抗礼。
天子为何进铺好了路,何进也投桃报李,将太平道查了出来。
“诸位爱卿——”
天子的目光似漫不经心,从几人脸上扫过,“何爱卿查出太平道密谋谋反一事,以为如何?”
刘虞、张温、崔烈三人飞速互视一眼,内心皆是一声长叹,棋差一着、棋差一着啊。
良久,终是刘虞开口,道:“何公心怀社稷,能于帝都地中将此叛逆查出,陛下理应嘉奖。”
旁边崔烈苦笑一声,上前一步:“臣附议。”
张温咬了咬牙,亦上前一步,道:“臣亦附议。”
大殿之中,那屠夫出身的权臣眼神里闪过不经意的得意,嘴角的笑容已难压抑——大汉朝堂,终究有了何氏一门的位置。
天子的目光落在何进的身上,身体挺了挺,指了指何进:“何爱卿,你觉得此功该如何赏?”
何进闻声立刻挺直了身躯,双手交叠:“臣为大汉,为陛下,不敢言功。”
天子笑了笑,没有继续说话,依旧看着何进。
何进未敢抬头,却明显感受到了天子的目光,他心思百转,身体又低了几分,道:“陛下,马元义只是太平道一处暗桩,除了其所在的东方寓需彻查之外,帝都内恐怕还有其他暗桩,臣恳请陛下降诏,彻查河南尹内一切太平道教众。”
天子没有答话,只是收回了目光,随手拿起了身边座榻上的鎏金卧虎席镇,把玩了起来。
天子不是说话,他要的是其他人的态度。
光禄勋张温、卫尉刘虞心中暗道不好,此刻他们两寺还在调查复道血案,何进此语明显是想借机独揽大权,到时候复道血案之事只怕不了了之。
崔烈心中暗道:“何进此刻掌握河南尹,马元义在河南尹的监牢里,证词主动权在何进手里,若是何进借此机会打击异己,只怕朝堂又是一阵腥风血雨。”当下便道:“陛下,审案查凶系廷尉寺职责,臣愿担此责!”
刘虞、张温同时抬头望向崔烈,崔公此举无疑是要与何进争功,不愿意何进在朝堂之内站稳脚跟,固然有为国为民的意思,可是这场合说这话,在何进眼内便是另外一幅光景了。
果然,中央的何进眼中闪过一丝狠厉。
“这……”天子望了一眼崔烈,崔烈是廷尉,此要求合理合法,马元义此等重犯,确实应该是放在廷尉寺看押。
张温目光以冽,随即道:“臣以为此事不甚妥当。”
此话一出,何进、崔烈、天子同时皱眉,显然未曾想到张温居然站在了何进一侧。
“爱卿的意思呢?”天子反问,同时放下了手里的席镇,目光里满是惊喜。
张温道:“陛下,马元义非是一般罪犯,此番河南尹捉住他已然废了不少功夫,一应案卷皆在河南尹,何公追查许久,骤然转移重犯,且不说极易造成动荡,两方交接亦耽误时间。臣以为,以何公为主,先查下去。一应案卷往廷尉寺、雒阳令各递交一份,便于两处官吏追查。张角的太平道遍及天下,不可因小失大。目前帝都安全应为首要,清除太平道众,而后传檄天下,令张角失却民心,否则一旦逼反张角,天下必然祸乱不止。”
张温本想说“天下必乱”,奈何这宣室殿上,这话无论如何说不出口。
何进眼前一亮,望向张温的眼神也柔和不少,他是屠夫出身,从未被外朝这些名士大夫正眼瞧过,此番张温为其说话,多少有缓和关系的效果,此时马元义谋反罪虽定,但是太平道余孽有多少还无法查清,朝堂上下团结一致确保河南尹的安全才是首要。
崔烈、刘虞登时明白了张温的意思,不得不暗自夸赞张温的机智。何进进入朝堂固然是天子推动,外朝诸臣也不愿意让何进拿得如此轻易,让何金继续查下去,天子的“赏赐”——“大将军”这个位子,便要往后拖一拖了。
眼见得诸臣脸上神色变化,天子知道这几位的心思,他们不会让何进如此轻易拿到“大将军”这个位置——一百年来,每一个大将军的出现,都让朝堂掀起一阵血雨腥风,三十年前梁冀如是,十二年前窦武亦如是。
“朕准了,侍中寺即刻降诏。”
外朝的事情定了,那皇宫里呢?
封谞和徐奉的人头没有呈上来,天子自然看不见,那些朝夕相伴的人翻作死尸一具的戏码刘宏早已看腻了。他知道何进为什么杀徐奉和封谞,中常侍死的太多了,再死几个也无妨。
只不过,天子和何进一样,都想知道皇宫里到底还有多少太平道的暗桩。
外朝诸臣无一例外,无人提到宫内的事情,仿佛徐奉、封谞这样的中常侍与他们毫无关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