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 侦探推理 > 第一嫌疑人【刑侦】 > 第122章 竟然还有这种关系

第122章 竟然还有这种关系

就在陈之南袁宇向学校老师了解唐晓辉的情况,沈逸和温浅勘查唐晓辉的家时,大江和杨灵洛青青三人也正分头对崔皓和唐晓辉进行调查。
这一次,他们将两个人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全部查了一遍。
相信这一次,他们一定可以找到两个人的交叉点。
只要找到了这个,就可以证明崔皓和唐晓辉之间的关系。
不仅如此,还可以通过这个来查一下唐晓辉对死者崔艺明究竟还有没有其他杀人动机。
这才是侦破此案的关键。
有了这些,他们就可以顺藤摸瓜,从而找到证据戳破崔皓和唐晓辉二人的谎言……
……
一直到第二天的下午,众人才再一次聚在会议室。
这一次,大家虽然神情都有些疲惫,不过眼中却也闪烁着不一样的光芒。
见此,沈逸笑呵呵地开口道:
“看大家这个样子,看来,你们应该是查到了不少东西。
来吧,谁先说说?”
听到沈逸这样说,陈之南率先站起来说道:
“那就我们先来吧。”
“好,那就你和袁宇你们俩先说。
这一次,也是多亏了你们俩找到了突破口,咱们大家才有了后面的调查。
不错,有进步。
好了,我也不多说了,你们开始吧。”
于是,陈之南开口说道:
“昨天,我和袁宇我们两个去了唐晓辉曾经就读的学校。
从他的老师那,我们发现崔皓并不是唐晓辉的同学。
唐晓辉的那一届里,也并没有一个叫崔皓的人。
后来我们就想,会不会他们两个不是同一届呢?
结果也不是……”
“然后我们就想向他同寝室的同学了解一下情况,”袁宇接过陈之南的话继续说道,“可是谁能想到,这一下竟然让我们有了重大发现。”
见二人这样,一旁的大江忍不住笑道:
“好了,你们两个就别卖官司了,快点儿说吧……”
听到大江和的话,袁宇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然后才说道:
“我们从负责后勤住宿管理的老师那里发现,在唐晓辉宿舍的同一层,正好就住了一个叫崔皓的男生。
而这个人,无论是年龄,出生年月日,还是户籍地址都和死者崔艺明的儿子一模一样。
而他所读的专业,却是工商管理……”
“所以你们的意思是说,”沈逸打断了袁宇的话,“崔皓虽然不是和唐晓辉读的同一个专业,但是两个人却在同一所学校上学,还住在隔壁寝室?”
“对,没错,”陈之南点了点头,“而且我们还问了唐晓辉曾经同宿舍的室友,他们说这个唐晓辉性格十分内向,很少与他们交流。
每天回了寝室不是自己看书,就是上网。
不仅如此,这个唐晓辉与他们班的所有同学其实关系都很一般,基本没有关系特别较好的。
但是唯独却与隔壁寝室的崔皓关系相对而言要好一些。
尤其是临近毕业的那段时间,也就是差不多一年前的时候吧。
那段时间,这两个人似乎突然关系就变好了。
这事儿当时让他们还挺纳闷儿的。
不过这件事情也就唐晓辉他们寝室的另外三名室友知道,其他人并不知情……”
“嗯,”听到陈之 南和袁宇的话,沈逸忍不住点了点头,“有了这个交集,一切也就说的通了。
想不到,崔皓和唐晓辉之间竟然还有这样一层关系。
两个人虽然不是同一专业,也不住在同一个寝室,不过关系却比室友和同班同学还要近一些。
这说明,这两个人之间一定还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秘密。
不过这也难怪我们之前没有发现这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了。
毕竟他们俩专业不同,寝室也不同……
更何况,这两个人都属于那种比较内向的性子,谁能想到他们俩会成为好朋友呢?”说到这里,沈逸又看向一旁一直没有说话的杨灵和大江,“你们呢?
你们查到什么消息了吗?”
听到沈逸的话,大江也将自己和杨灵查到的信息说了一遍。
“之前我们不是查到,崔皓其实并非是崔艺明的亲生儿子么。
后来,从唐晓辉那里,我们也得知他也并非是唐大为夫妇的孩子。
是因为唐大为夫妇结婚之后一直没怀孕,去医院检查说是二人身体都没有问题,但是怀不上的原因却一直到不到。
后来,唐大为就将年仅五岁的唐晓辉带回了家。
只不过唐大为的妻子张华一直都不喜欢这个孩子,因为唐大为对这个孩子特别好,这让她觉得这孩子很有可能是唐大为在外面的私生子。
但是由于张华一直怀不上,所以也不好多说什么。
直到唐晓辉来到他们家两年后,唐晓辉的弟弟便出生了。
从那之后,张华更是一心扑在她自己的儿子身上。
见到唐大为对唐晓辉好,张华便十分不满。
所以她便把气都撒在了唐晓辉的身上……”
“你说的这些我们基本都知道,别的呢?别的你们还查到什么了?”沈逸打断了大江的话问道。
紧接着,一旁的杨灵回答道:
“开始我们只知道唐晓辉并非是唐大为夫妇的亲生儿子,可是后来我们才查到,这个唐晓辉小时候竟然和崔皓在同一间孤儿院……”
“你等一下,”陈之南有些不敢置信地打断了杨灵,然后再一次确认道,“你刚刚说,崔皓小时候和唐晓辉小时候是同一间孤儿院?
这也太巧了吧?”
“对,没错。
我和大江我们已经反复确认过了。
他们两个在被领养之前,确实是住在同一家孤儿院。
或许这就解释了你刚刚说的,为什么崔皓和唐晓辉两个人在上大学期间明明不是同一个专业,又不住在同一个寝室,可是却突然关系变好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