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 传记回忆 > 杜聿明将军 > 第五章 长城古北口抗日

第五章 长城古北口抗日



一九三三年一月,日本侵略军进占山海关、九门口以后,二月分兵三路进攻热河,侵略凶焰极为猖狂,激起全国人民爱国义愤,纷纷函电南京国民政府,请求对日宣战,连一向热心 “剿共”的徐庭瑶,也请求北上抗日。要求抗日,已成为全国人心之所向。蒋介石屈于舆论,调派一部嫡系部队北上抗日。第十七军驻徐州、蚌埠一带的关辚征第二十五师,奉命于二月二十六日开始就现地输送,三月五日以前到达通县集中。

      第二十五师奉命开通县集结,派副师长杜聿明先行赴北平向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以下简称军分会)代委员长张学良请示机宜,并了解日军进犯情况。杜三月一日到达北平,即打电话给军分会,要求谒见张学良。几经周折,方于二日下午在顺承王府见到张。张对第二十五师的装备、编制、训练及生活事务问得很详细,但对杜急切要知道的热河方面的敌情,以及对该师的使用方案,则说得极为含糊。杜不得要领,只得退出。

      三月五日,第二十五师到达通县。这时第十七军军部尚在蚌埠,该师归军分会直接指挥。六日,该师奉命进驻密云,进军途中又奉张学良急电,大意是:敌已侵入平泉、承德, 先头似达滦平,我第一○七师在青石梁、曹路口等地构筑工事;我第一一二师在古北口加紧构筑坚固阵地阻止敌人前进。八日,第二十五师到达密云县城,又奉张电令:敌人今晨向我古北口外阵地开始攻击,着该师迅速向古北口前进,与在古北口的王以哲军长联系。九日,该师到达石匣镇后,关麟征和杜聿明驱车先往古北口联系,沿途见东北军车马人员狼狈向南奔逃,道路都被堵塞了。王以哲要第二十五师接替第一一二师的长城阵地,在第一线担任防守。关对在混乱中接防长城阵地面有难色,坚持在古北口南城占领第二线阵地。双方相持不下。杜见对方急于交防撤退,留亦不能力战,乃向关建议说,从地形上看,长城比古北口地势高,高屋建瓴,得之则占先制之利,可以瞰制来犯之敌。关不同意。结果,第二十五师占领古北口南城东西两侧高地,形成第二道防线。而第一一二师主力却撤守古北口以西高地,仅留一个团守备长城第一线。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三旅梁恺部担任守备古北口南城东西两侧高地,加紧构筑阵地工事。张耀明第七十五旅则控置于黄道甸附近,师部位置在古北口之关帝庙。

      十日晨,得知当面敌人为满州派遣军西义一第八师团及骑兵第三旅团。日机飞临阵地上空侦察轰炸,每小时一批,往返轮换,竟日未停,我军未战之前即有相当伤亡。下午,日军以一部施行威力搜索。十一日即开始总攻,左翼第一一二师阵地被突破,敌进占古北口关口,乘胜向第二十五师阵地攻击,右侧阵地一个团联络被截断。关麟征亲率师特务连赴右翼前线,指挥第七十五旅反攻,在争夺一高地时负伤,但仍继续指挥战斗,终于将敌击退。整日激战,第二十五师阵地屹立未动。

      关麟征负伤后,副师长杜聿明代理师长职务。

      十一日晚,杜与第七十五旅旅长张耀明决定,为迟滞敌人前进,以待后续部队增援,将仅有的两连预备队和师部特务连,立即在古北口以南高地及南天门一带占领预备阵地,掩护主力逐次转移阵地,节节抵抗,与敌作持久战。

      十二日拂晓,敌增加重炮和飞机全面攻击,同时以有力一部向我右翼迂回包围。我军死伤虽重,团长王润波阵亡,仍然顽强抵抗,连续击退敌三次冲锋。但第二十五师的电话总机、无线电报机均被敌机炸毁,前后方失去联系,形成各自为战。下午,敌迂回至关帝庙师部附近,杜和张耀明便转移到古北口南的预备阵地指挥,第一线部队也撤至预备阵地线,继续战斗。第七十三旅旅长梁恺在战斗中负伤,部队伤亡惨重。

      当天晚上,第十七军军长徐庭瑶到达密云,决定令第二师接替第二十五师阵地。杜聿明将阵地交与第二师后,率部撤至密云整补。第二十五师原是由第四师独三旅扩编而成的,装备尚未全部完成,官兵政治训练很差,即参与这次战役。虽有抗日爱国之热忱,但无对日作战的经验与技术,所以激战三昼夜,全师伤亡近四千人。但敌人方面伤亡人数也不下二千人,不得不承认这一战役为“激战中之激战”。因此,敌人在将近四十天中未敢轻易冒进。以后,第二师,第八十三师官兵在南天门浴血苦战,抗击日本侵略军,时达二十多天,作出了重大牺牲。第十七军在古北口抗日战役中,激战达两个月,伤亡近万人。但是,轰动一时的长城抗战,却以国民党代表熊斌与日军代表冈村宁次签署丧权辱国的《塘沽停战协定》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