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要夺权,天赐良机,在施莱彻尔的短命内阁倒台之后,希特勒在垄断资本和军方的支持下, 终于爬上了总理的宝座。
在动荡和混乱的德国政治生活中,共和国像一只风雨飘摇的小船,在大海航行中随时有沉没的危险。在勃鲁宁和巴本两届内阁相继垮台之后,现在又出现了一个奇怪的异乎寻常的人物,天意注定要由他,而不是别人,来挖掘共和国的坟墓。他要担任共和国最后一任为时不长的总理,而且也可以说是奇特的一生中最后一次意外的转折。这个人就是库特・冯・施莱彻尔。1931年的时候,他是陆军中的一名中将。他生于1882年,18岁的时候加入军界,在兴登堡原来所属的第三步兵禁卫团里当尉官,成了这位元帅兼总统的儿子奥斯卡・冯・兴登堡的好友。
1928年1月间,他利用他对兴登堡总统的影响,使他的老上司格罗纳将军担任了国防部长,这是共和国时期第一个由军人担任这个职务。格罗纳把施莱彻尔当作部内最得力的助手,成为国防部的"红衣主教",负责处理陆军同其他各部和政党领袖的关系。在陆军中,他能够任免高级军官,在政治方面他能说服总统任命他所推荐的总理人选。
1932年5月30日,勃鲁宁总理被迫辞职。德国舞台中心暂时出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和滑稽可笑的人物。由施莱彻尔将军推荐给80多岁的总统受命出任的总理是53岁的弗朗兹・冯・巴本,他是威斯特伐利一家没落贵族的后裔,曾在参谋总部供职,是个赛马能手,但在政治上却是个不成功的政客。巴本以肤浅愚蠢、虚伪狡猾著称,不论敌友,无人把他当一回事。而兴登堡在施莱彻尔的唆使下竟然把在挣扎中的共和国命运交托给这样一个人。
巴本上台后的第一个行动是履行施莱彻尔与希特勒的协议。6月4日,他解散了国会,决定在7月31日举行新的选举。6月15日,他取消了对冲锋队的禁令。在7月31日的选举中,国家社会党取得了大胜,一共获得了1374?5万张选票,在国会中占230席,轻而易举地成了国会中的第一大党。8月30日国会开会时,中央党同纳粹党一起选戈林为国会议长。于是,希特勒所领导的国家社会党成了左右国会的一支重要力量。
1932年11月6日,德国康采恩大亨们上书德国总统兴登堡,公开要求纳粹党领袖希特勒上台执政。信中说:"我们认为,只有让民族运动的最大集团参与政府,并在其中占居主导地位,才能促使人们甘心情愿地去作出牺牲。委托民族运动的最大集团的领袖,负责领导一个由具备实际能力和个人才干的人士组成的总统制内阁,就可消除任何群众运动所必然带有的渣滓和弊病,并且还可能把今天仍然袖手旁观的千百万人吸引进来,变成积极的力量。"
在这封信上签名的有沙赫特、施略德尔、斯罗曼、乌尔曼、伏格勒、蒂森、汉尼尔、克虏伯、西门子、斯普林格鲁姆、博施、冯・奥彭以及冯・科伊德尔。这些名字代表着德国最大的钢铁、煤炭康采恩、化学及电力工业康采恩,以及轮船公司老板、大银行家和大地主。
巴本意识到这一点,于是撇开他自称的对希特勒的个人厌憎,在11月13日写了一封信给他,邀他前来讨论局势。但是,希特勒在复信中提出了许多条件,使巴本终于放弃了要想同他达成谅解的一切希望。纳粹党领袖顽固不化的态度并没有使态度随和、庸碌无能的总理感到意外,使他感到意外的是他的朋友和军师施莱彻尔现在提出的一个新建议。原来这个诡计多端的幕后操纵者已经得出这样的结论:巴本像前任勃鲁宁一样,现在已经不再有什么用处了。他的计谋无穷的头脑中现在酝酿着新的计划。他的好朋友巴本必须下台。总统必须不受任何限制,可以自由地同各政党,特别是同最大的政党打交道。他要求巴本辞职,巴本和他的内阁就在11月17日辞职了。兴登堡立刻派人去请希特勒。施莱彻尔本人也加紧了同纳粹党人的勾搭活动。
巴本天真地一直不知道施莱彻尔在他背后玩弄什么把戏。直到12月1日晋见总统时,巴本才惊讶地得知,这位将军要亲自出面组阁。施莱彻尔向总统表示,他相信,如果由他来领导,那是有可能组成一个在国会中争取到多数支持的政府。他有把握能够使希特勒的副手施特拉塞以及至少另外60名纳粹党议员脱离希特勒。除了这批纳粹党人以外,他还能够取得中产阶级政党和社会民主党的支持。他甚至认为工会也会支持他。
12月2日,施莱彻尔担任了总理,这是1890年蒙特古哥利将军接替俾斯麦以来第一个将军担任这个职务。施莱彻尔的阴谋诡计终于在经济萧条到了顶点的时候,在他竭力破坏的魏玛共和国已经崩溃的时候,在没有人再信任他的时候,把他送到了最高职位。但是除了他以外,几乎人人都很明显地看到,他在这个高峰上的日子是屈指可数的。希特勒对此深信不疑。
巴本也这么想。他由于自尊心受了伤害,深感不快,渴望对他的"朋友和继承人"复仇。施莱彻尔为了要巴本走开,让他担任驻巴黎大使,但是他谢绝了。他要留在首都,要对这个阴谋大师布置他自己的阴谋网,柏林是个最有战略意义的地方。巴本像蜘蛛一样忙忙碌碌地织起阴谋网来。随着多难的1932年接近尾声,柏林到处都是阴谋集团。除了巴本集团和施莱彻尔集团以外,兴登堡的儿子奥斯卡也在幕后操纵着实权。凯撤霍夫饭店的希特勒和他周围的人,不仅在搞阴谋夺取政权,而且在搞阴谋干掉对方。不久,这种阴谋网越来越错综复杂,斗争越来越尖锐。
施莱彻尔一当总理,就邀格利戈尔・施特拉塞当德国副总理兼普鲁士总理。施莱彻尔由于邀希特勒参加他的政府失败,现在打算向施特拉塞放下这个钓饵来分裂纳粹党。有理由相信,他是可能成功的。施特拉塞在党内是第二号人物,在党内"左派"分子中间,由于他们当真相信国家社会主义,他比希特勒更有声望。他是党组织部门的领导人,同地方各级党领袖有直接联系,看来颇得他们的拥护。结果施莱彻尔的如意算盘落空了,施特拉塞虽然和希特勒政见有分歧,但拒绝参加施莱彻尔的政府。在他和希特勒闹翻后,一气之下辞去了纳粹党内一切职务,到阳光明媚的意大利去度假了。
12月10日,也就是被施莱彻尔将军绊倒脚跟栽了一个筋斗后一星期,巴本开始布置他自己的阴谋网。暗中同纳粹党人相互勾结,并于1月4日同希特勒秘密会谈。巴本建议,由一个希特勒-巴本内阁来代替施莱彻尔内阁。在此情况下,施莱彻尔政府的地位越来越困难了。因此,在1月23日,施莱彻尔去见兴登堡,承认他不能在国会中争取到多数的支持,要求解散国会,按照宪法四十八条,授与他紧急权力,根据总统命令行使政府职权。施莱彻尔绞尽了脑汁,到头来仍回到巴本在12月间所处的地位。但是,现在他们两人所扮演的角色已经颠倒过来了。当时巴本要求授予紧急权力,而施莱彻尔加以反对,建议由他自己在纳粹党的支持下组织一个多数派政府。现在坚持要进行独裁统治的是这位将军了,而狡猾的狐狸巴本却向老元帅保证,他能够拉拢希特勒组织政府,在国会中拥有多数的支持。无赖汉和阴谋家就是这样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
在1933年1月30日这个冬天的早晨,魏玛共和国的悲剧,德国人14年来徒劳无益地要实行民主制度的笨拙努力的悲剧,终于告终了。施莱彻尔结束了他57天的执政,向总统提出了辞呈。而希特勒这个维也纳从前的流浪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弃儿,在德国军人和右派的支持下登上了这个国家总理的宝座。
开始,国家社会党在新的政府中居于少数地位,在内阁11个职位中,他们只占了3个,除了希特勒担任总理一职外,弗立克担任内政部长,戈林担任不管部长,同时兼任普鲁士的内政部长。几个重要的部都给了保守分子。他们颇有把握地认为已经把希特勒笼络住,可以为他们的目的服务了。牛赖特继续任外交部长,勃洛姆堡任国防部长,休根堡任经济部长,巴本本人是联邦副总理兼普鲁士总理,而且兴登堡向巴本保证,除非由副总理陪同前来,否则他不会接见总理。巴本认为,这种独特的地位,使他能够对难以捉摸的纳粹党领袖增加一种牵制。而且这个内阁出自巴本的构思,是巴本的产物;他相信,在保守派同僚的坚决支持下,他又据有八比三的优势,他完全能够控制希特勒。
巴本和他所代表的垄断资产阶级认为,他们找到了一个能乖乖听话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目标的人。毁灭共和国只不过是第一步。他们所希望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极权主义的德国,这个德国在国内不再搞什么民主的"无聊玩意儿",剥夺工会的权力,对外能废除1918年的判决,挣脱凡尔赛和约的枷锁,重建一支强大的陆军,以其军事力量恢复德国在世界上的地位。这也是希特勒的目标。
但是,这个浮夸轻薄、姑息养奸的政客并不了解希特勒,也不了解支持他的势力有多大的力量,更不了解既有的势力强大的机构:陆军、教会、工会、政党,或者广大的非纳粹党的有产阶级,他们难以解释的软弱已经到了近乎瘫痪的程度。正如后来巴本哀叹而说的,他们都会"不经一战就投降"。
希特勒清楚地知道,他是靠着总统、陆军和保守分子的支持上台的,而这三个方面却置身于纳粹运动之外,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对这个运动还是不信任的。因此,希特勒当前的任务是迅速地剥夺他们的驾驭地位,使自己的党成为国家的唯一主宰,然后以极权主义政府及其警察的力量,实行"纳粹革命"。他一上任,就发动了一系列不是由他主使的就是由他控制的事件,并且在6个月之后终于使德国完全纳粹化,他自己也成为德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统一和取消了联邦的独裁者。
为了一举消灭共产党,铲除在德国实行纳粹主义的最大障碍,希特勒及其一伙精心策划了臭名昭著的国会纵火案。原来在戈林的国会议长办公室的下面,有一条地下暖气管通道,通到国会大厦。一个曾在旅馆担任过侍者的柏林冲锋队长卡尔・恩斯特,在2月27日晚上,带领一小队冲锋队员,经过这条地下通道到国会大厦,在那里洒了汽油和易燃化学品,然后派人放了几把火,顷刻之间雄伟壮观的国会大厦就化为灰烬了。事件发生后,戈林声嘶力竭地叫嚷:"这是共产党反对新政府的罪行!"纳粹秘密警察头子鲁道夫・狄尔斯大声说:"共产党的革命开始了!我们一分钟也不能坐待。我们要毫不留情地对付他们。共产党干部一经查获,当场格杀勿论。今天晚上就把共产党议员统统吊死!"
这是希特勒精心策划的一个大阴谋。其目的是以"国会纵火案"为借口,对德国的革命力量进行残酷镇压。他们贼喊捉贼,把纵火的罪名加到共产党身上,诬蔑这是共产党发动武装暴乱的信号。可是,还在27日中午,柏林的全部冲锋队员,就已进入戒备状态。起火后两小时,法西斯分子便对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实行了大逮捕和大屠杀。仅仅在27日晚上就逮捕了一万名反法西斯战士,在以后的三四个月里,被捕人数达到六七万人。德国工人运动的 著名领袖、德共主席台尔曼遭到非法逮捕。德国法西斯还对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保加利亚工人阶级的领袖季米特洛夫进行了非法的审讯。季米特洛夫利用来比锡法庭作讲台,义正辞严地揭露了纳粹分子是真正的纵火犯,与法西斯主义进行了英勇卓绝的斗争。
德国工人阶级坚决反对希特勒的暴行,全国数百个大小城镇举行了闪电示威游行。在多特蒙德工人大街上曾挂出了这样一块横幅,上面写着:"尼禄(罗马的暴君)焚烧罗马,嫁祸于基督教徒;希特勒焚烧国会,嫁祸于共产党!"
为了进一步镇压人民的反抗,打击革命进步力量,在起火后的第二天,2月28日,希特勒又诱使兴登堡总统签署了一项所谓"保护人民和国家"的法令。这项法令不仅暂时停止执行宪法中保障个人和公民自由的七项条款,取消了言论、出版、集会、结社自由,而且还授权希特勒在必要时接管各邦的全部权力,对某些所谓"严重扰乱治安的人"判处死刑。这样一来,希特勒就能够合法地任意箝制和逮捕他的反对者。数天内,就有大批的共产党干部和许多社会民主党的领袖遭到逮捕和惨遭杀害。这是德国人第一次尝到在政府支持下的纳粹恐怖的滋味。满载冲锋队员的车辆,在德国各个城市的街道中隆隆驶过,未经许可,破门而入,进行搜查,把受害者带走,投入冲锋队营房中,严刑拷打。共产党的报纸和政治集会遭到取缔,社会民主党的报纸和许多自由主义的报刊也被勒令停刊,群众集会不是遭到禁止就是遭到破坏。
纳粹党人现在手头掌握了全国政府和普鲁士政府的一切力量,财库里有着大企业方面来的充分经费,因此他们在3月的竞选宣传是德国历史上空前未有的。国营电台第一次把希特勒、戈林和戈培尔的声音传送到全国每一个角落。装饰着?字旗的街道上,冲锋队员列队而过的皮靴声不绝于耳。还有数不尽的群众大会和火炬游行。广告牌上尽是纳粹党的触目的招贴。入晚,山顶上燃起了篝火。对选民威胁利诱,双管齐下,一会儿以德国天堂来引诱,一会儿又以街头的褐色恐怖来威胁,一会儿又以"揭露"共产党革命来恐吓,使千百万德国中产阶级和农民陷于恐惧之中,生怕如果他们在一星期后的选举中不投国家社会党的票,就要遭殃。就这样,在1933年3月5日,在希特勒一生中最后一次民主选举的那天,纳粹党人赢得了17277180张票,占全部选票的44%。但距离要求国会通过一项"授权法"所需要的2/3的多数仍相差很远!
希特勒耍尽了鬼点子,他认为这个问题可以用国会81个共产党员"缺席"的办法得到部分解决,余下来的问题就可以不让一些社会民主党人入场的办法轻而易举地处理掉。这时,希特勒情绪很高,颇为自信。因为,根据他在国会起火后第二天诱使兴登堡签署的2月28日法令,他可以肆意逮捕任何数量的反对党议员,以保证他那2/3的多数。
经过和戈培尔密谋,希特勒决定新国会的开幕式要在波茨坦卫戍部队教堂举行。这个教堂是普鲁士主义的圣地,在许多德国人的心中,能够唤起对于帝国的光荣伟大的回忆,因为腓特烈大帝的遗体就埋葬在这里,霍亨佐伦王朝的历代先王都曾在这里做过礼拜,现任总统兴登堡也于1866年来这里做过第一次朝圣,当时他还是一个年轻的禁卫军军官,刚刚参加了给德 国带来第一次统一的奥普战争而凯旋归来。
第三帝国第一届国会,选定3月21日作为隆重的开幕日期是大有深意的,因为这一天正好是俾斯麦在1871年主持第二帝国第一届国会开幕的日子。当身穿金光闪闪的制服的帝国时代遗留下来的老元帅们,和头戴髑髅骠骑兵头盔的海陆军将领们,在身穿威武制服的前王太子冯・马肯森陆军元帅的带领下进入会场时,腓特烈大帝和铁血宰相的威灵赫然如旧。兴登堡显然大为感动。布置这次演出并指导向全国广播的戈培尔,在仪式进行中一度注意到老元帅热泪盈眶。总统身穿灰色军服,胸佩黑鹰绶章,一手捧着尖顶头盔,一手执着元帅节杖,在穿着正式礼服显得有点拘谨的希特勒陪同下漫步进入会场,中途停下来向皇室旁听席上空着的德皇威廉二世的座位敬礼,然后到祭坛前宣读了一篇简短的讲话,表示支持希特勒的新政府。
希特勒的答辞极其狡猾,旨在打动济济一堂的旧秩序代表的同情心和骗取他们的信任。他说:"无论皇帝、政府或人民都不要战争。只是由于国家的崩溃才迫使一个备受凌辱的民族违反它的极其神圣的信念,承担了这次战争的罪过。"说到这里,他转身向巍然坐在前面不远的兴登堡说:"由于过去几星期中发生了一个独特的变化,我国民族荣誉得以恢复,而且由于您,陆军大元帅阁下,往日的伟大象征和新的力量的象征联合起来了。我们向您致敬。感谢上帝的保佑:我国新的力量能由您领导。"
希特勒为了表示他对总统的敬意,走下讲台,到兴登堡面前深深一鞠躬,紧紧地同他握手。这时,戈培尔布置的照相机、电影机、录音机都同时开动起来,镁光闪闪,机声轧轧,把德国陆军元帅和奥地利下士象征着新德国和老德国团结的庄严握手场面记录下来,让全国和全世界都能看到听到。
当希特勒在波茨坦作了令人眼花缭乱的保证以后,国会于3月23日在柏林的克罗尔歌剧院讨论通过所谓授权法。它的正式名称叫《消除人民和国家痛苦法》,一共只有5节,把立法权、批准同外国缔结条约权、宪法修正权都从国会手中拿过来移交给内阁,为期4年。此外,这项法律还规定,内阁制定的法律由总理起草,并且可以不同于宪法。但是任何法律不得" 影响国会的地位",这肯定是世界上最残酷的嘲弄了。
从1933年3月23日起,希特勒成了全国不受任何约束的独裁者。德国最有权势的机构现在一个接着一个向希特勒投降,一声不吭、毫无反抗地自行消失。
在德国历史上始终坚持自己单独权力的邦政府首先被解散,重新组织由希特勒一手控制的纳粹政权。在3月9日晚上,也就是通过授权法以前两个星期,冯・埃普将军奉希特勒和弗立克之命,在少数冲锋队员的协助下,赶走了巴伐利亚政府,成立了一个纳粹政权。不到一星期,希特勒就派出了国家专员去接管其他各邦,只有普鲁士例外,因为在这里戈林早已牢牢地处在控制地位了。3月31日,希特勒和弗立克第一次援用授权法,宣布了一项法律,解散普鲁士以外各邦的议会,命令它们按照最近一次国会选举结果的比例重新组织。共产党的议席则予以虚悬。不过这个办法只实行了一个星期。性急如火的希特勒,在4月7日又颁布了一项法律,任命了各邦的邦长,他们有权任命和撤换地方政府,解散议会,任命和撤换各邦的官员和法官。新任的邦长无一不是纳粹党人,他们"必须"执行"国家总理新制定的总政策" 。
在希特勒强力推行纳粹独裁的白色恐怖之下,德国资产阶级政党卑鄙地屈从于法西斯。1933年 5月3日,胡根伯格的德意志民族人民党改称为"德意志民族阵线"。在此以前,"钢盔团" 的领导人弗朗茨・塞尔特将该团合并于国社党。但是,胡根伯格即使取消了"党"的名称也无济于事。1933年6月27日,在他被迫退出政府的同时,他不得不签署解散"德意志民族阵线"的法令。一天以后,国家党就在政治舞台上消失了。1933年7月4日,德意志人民党自行解散。该党领导人丁格尔戴向法西斯分子写了一封献媚信,保证人民党的党员将在纳粹国家中守法效劳。同一天,巴伐利亚人民党也同样宣告政治上自杀。
拥有430万选票和70个国会议席的最大的资产阶级政党中央党,也同样可悲地自行解散。1933年7月5日发表的自行解散的声明没有对希特勒的不断食言提出任何抗议,而只是卑躬屈膝地请求不要没收该党的财产,释放被逮捕的党员。而且还向它过去的党员与选民发出如下的政治指示:"在今天大家一起重新建设国家、并为人民团结做出真诚努力的时刻,中央党的成员绝不甘居落后,也绝不会落后于他人。"
3月选举以后,德共早已不能进行任何合法活动,只能在地下进行斗争,此后社会民主党也于6月22日被禁。7月14日,希特勒凭借《授权法》宣布:在德国唯一的政党就是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从这一天起,其他政党在组织上的结合或任何建立新党的活动,都将受到苦役徒刑的惩罚。这样,在德国只留下了一个"合法"的希特勒党,一个实行最残酷的恐怖的党,一个最卑鄙的欺骗群众的法西斯党。
这样,从国会得到全部权力还不到3个月,希特勒就完成了俾斯麦、威廉二世和魏玛共和国所从来不敢尝试的事情:他废除了历史性各邦的单独权力,使它们归属于掌握在他自己手中的国家中央权力之下。他在德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统一了德国,摧毁了它的历史悠久的联邦性质。在1934年1月30日,希特勒就任总理一周年纪念日,他颁布了一项《国家重建法》,就正式完成了这个任务。这项法律取消了各邦的"人民议会",各邦的主权移交给国家,邦政府隶属于全国政府,邦长受全国政府内政部长管辖。法律前言宣称,这项法律是"国会一致表决通过的"。这话并不错,因为到了这个时候,除了纳粹党以外,德国所有政党、团体都已经被消灭殆尽了。这种一党极权的国家,是国会放弃了它的民主职责后4个月内在几乎未受丝毫反抗的情况下建立起来的。
受到历史嘲弄的巴本,尽管狡诈多谋,这时已经完全无能为力了。他自己就被轰出了普鲁士总理的职位,而由戈林来接替。他虽在全国政府中仍旧担任副总理一职,但是正如他悻然承认的那样,"这个职位是徒有虚名"。企业界和金融界的辩护士休根堡已经辞职,他的党已经解散。纳粹党的第三号人物戈培尔已在3月13日参加内阁,担任国民教育与宣传部长。希特勒已经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和权力的移交,不少保守的政治家悲叹自己上当受骗。但到那个时候,有谁要在希特勒面前力挽狂澜,为时已经晚了。
虽说希特勒轻而易举地征服了德国,但是到1933年夏天来临的时候,他还面临着许多棘手的问题需要解决。
虽说希特勒施展阴谋诡计,一个个打败自己的政敌,夺取了全国的政权,成为德国历史上至高无上的独裁者;但是,当1933年夏天来临的时候,他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其中最主要的是防止出现"第二次革命",解决冲锋队与陆军之间令人不安的关系问题。
"第二次革命"这个口号是冲锋队头子罗姆制造出来的,他坚决主张实现"第二次革命"。纳粹党摧毁了左派,但是大企业界、金融界、贵族和容克地主仍然牢牢地控制着陆军的普鲁士将军们。罗姆、戈培尔和纳粹运动中的"激进分子",要求把他们清算掉。当时罗姆手下的冲锋队已发展到200万左右,几乎是陆军的20倍。8月间,罗姆在一次讲话中说:"今天仍有担任官职的人,对于革命的精神毫无了解。如果他们胆敢把他们的反动思想付诸实践,我们将毫不留情地要把他们干掉。"
但是,希特勒却有不同的想法。在他看来,纳粹党的"社会主义"口号只不过是宣传而已,只不过是取得政权道路上争取群众的手段而已。现在他既然已经夺取了政权,对这个口号就不再感兴趣了。他现在需要时间来巩固他的地位和国家的地位。在目前,他还得巴结企业界、陆军和总统。他并不打算使德国陷于混乱,从而危及他自己的政权的生存。绝不允许有什么"第二次革命"。他在7月1日对冲锋队和党卫队领袖的讲话中说明了这一点。他说,德国现在需要的是秩序。"对于任何破坏现有秩序的企图,我将同所谓第二次革命一样,加以无情的镇压,因为这只会造成混乱。"
在普通纳粹党员中间,特别是在希特勒的群众运动核心力量冲锋队员中间,失望情绪是很强烈的。他们大多数人属于心怀不满的失业大军,由于本身经历,生来就反对资本主义。他们相信,在街头斗殴,对"革命"作了贡献,"革命"就一定会给他们带来报酬,不管是在企业中,还是在政府中,应该得到优厚差使。他们在春天,由于采取了一阵过火行动而陶醉了一个时候,如今他们的希望破灭了。原来的人,不管是否党员,仍将保有原来的职位,并且握有任免大权。不过,这还不是冲锋队员中间骚动不安的唯一原因。
希特勒和罗姆过去在冲锋队的地位和宗旨问题上的争吵,如今又爆发了。纳粹运动一开始的时候,希特勒就主张,冲锋队员应该是一支政治力量而不是军事力量。他们应该提供纳粹党在取得政权的道路上所需要的暴力和恐怖。而在罗姆看来,冲锋队不仅是纳粹革命的骨干力量,而且是未来革命军的核心。现在已是这样的时候了,应该推开反动的普鲁士将军,组织一支"革命"的军队,一支"人民"的军队,由他和他的那些征服了德国街道的强悍的助手们来领导。
这种想法同希特勒的想法大相径庭。他比罗姆或任何其他纳粹党人更加清楚,没有陆军将领的支持,或者至少说没有他们的默许,他是不可能取得政权的;至少在目前,如果他要继续执政,这在一定程度上就要取决于陆军将领们的继续支持,因为他们仍旧有着可以撵走他的实际力量。而且希特勒也预见到,在不会很久的将来,当86岁的总司令兴登堡逝世的时候,他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将需要陆军对他个人的忠诚。此外,这个纳粹党领袖还相信,只有军官团才能帮助他实现他在短期内建立一支强大的纪律严明的军队的目标,因为军官团有着它的军事传统和人才。而冲锋队只不过是一群暴徒、乌合之众,只能在街头殴打闹事,很少有现代军队的价值。况且,它的任务现在已经完成了,从今以后,就必须很有策略地使它退出历史舞台。因此,希特勒的看法和罗姆的看法是不可调和的。从1933年夏天开始到次年6月30日,这两个既是纳粹运动的元老又是亲密的朋友之间,一直在进行着一场简直是你死我活的斗争。
希特勒夺权以后,曾秘密地向军队作了保证,因此争取到许多高级军官倒向他的一边。在1933年2月2日,即他就职后两天,他在陆军总司令冯・哈麦施坦因将军的家中,向陆、海军高级将领讲了两个小时的话。埃里希・雷德尔海军上将,在纽伦堡审讯时透露了希特勒同军官团第一次会谈的大意。他说,希特勒消除了高级将领们的疑虑,他还保证,陆军和海军现在可以放手致力于迅速重新武装的这项主要任务。雷德尔海军上将承认,他对于建立一支海军的前景是极为高兴的。冯・勃洛姆堡将军后来在他的回忆录中也说,"元首打开了一个使将来有无穷机会的活动余地。"勃洛姆堡于1933年1月30日匆忙就任国防部长一职,也就消除了陆军方面要想反对希特勒出任总理的任何打算。
为了要进一步鼓起军方领袖们的热情,希特勒在4月4日设立了国防会议,来加紧执行一项重整军备的秘密计划。3个月以后,在7月20日那天,他颁布了一项新的陆军法,废除了民政法庭对军人的司法管辖权,取消了士兵的选举代表制,从而恢复了军官团的历史悠久的军事特权。许多陆、海军将领开始从另外一个比较赞成的角度来看待纳粹革命了。
为了要给罗姆吃些甜头作为安慰,希特勒在1933年12月1日任命罗姆和副党魁鲁道夫・赫斯为内阁阁员。在1934年元旦,又给这个冲锋队的头子写了一封热情友好的信。他一方面重申"陆军有责任保卫国家,抵御境外敌人",同时又承认"冲锋队的任务是确保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第三帝国的存在",并且承认,冲锋队的成绩"主要应归功于罗姆"。这封信刊登在1934年1月2日纳粹党的机关报《人民观察报》上,对于暂时缓和冲锋队中存在的不满情绪,起了很大作用。在圣诞节和新年的普遍善意气氛中,冲锋队和陆军的斗争,激进的纳粹党分子要求进行"第二次革命"的叫嚣暂时平息下去了。
希特勒图谋世界的蓝图是,要征服欧洲,必先征服德国。一旦他消灭了国内的反对者以后,他马上就转到一直使他感兴趣的外交事务方面了。
1933年春季,德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变得更糟了。第三帝国在外交上空前孤立,军事上软弱无力。整个世界对于纳粹的暴行,特别是迫害犹太人感到憎恶。德国的邻邦,特别是法国和波兰,态度是敌对的和多疑的。早在1933年3月,波兰在但泽举行了一次军事示威之后,毕苏斯基元帅向法国人表示最好联合起来对德国进行一次预防性的战争。甚至墨索里尼对于希特勒上台执政,事实上也并不热心,尽管在表面上他装出欢迎第二个法西斯国家出现的姿态。一个潜力上大大强于意大利的国家元首,很可能不久就使墨索里尼这位领袖黯然失色。一个狂热的泛日耳曼德国,对奥地利和巴尔干各国都有野心,而在这些地方,那位意大利独裁者也已经提出过他的领土要求了。社会主义的苏联,支持共和,反对纳粹法西斯主义。这样, 在一个充满敌意的世界中,第三帝国的确是孤立无友、失道寡助的。而且,它又没有武装,或者说,同它的高度武装的邻邦对比之下,是不堪匹敌的。
因此,希特勒外交政策的当前战略和策略,是由德国的软弱和孤立处境这个严酷现实所决定的。但是,自相矛盾的是,这种处境又提供了符合他自己和大多数德国人最强烈希望的自然目标:在不致引起制裁的情况下摆脱凡尔赛和约的束缚,在不致引起战争的情况下重新武装。只有在他完成了这双重的短期目标以后,他才有军事力量,才能毫无牵制地实现既定的长期外交目的,而它的具体目标和方法是他早在《我的奋斗》中就十分露骨和十分详尽地规定了的。
现在希特勒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以宣传裁军与和平的方法来迷惑德国在欧洲的敌手,同时睁大眼睛寻找他们集体甲胄中的弱点。1933年5月17日,希特勒在国会发表了"和平演说",这是他一生中最漂亮的演说之一,是欺骗宣传的杰作,它不仅深深地打动了德国人民的心,使他们团结在他的周围,而且在国外造成了一个使人有好感的印象。就在前一天,美国总统罗斯福刚刚向44个国家的元首发出了一封动人的信件,概述了美国在裁军与和平方面的计划和希望,呼吁废除一切进攻性武器--轰炸机、坦克、机动重炮。希特勒很快地响应了美国总统的呼吁,并且加以充分的利用。希特勒说,他的政府对罗斯福总统的呼吁表示热烈的欢迎,德国愿意放弃一切进攻性武器,也愿意解散它的全部军队,销毁它现有的少量武器,如果邻国和有武装的国家也这样做的话。他还强调,德国不想进攻别国,只想谋求安全,愿意同任何国家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这篇演说,还有不少温和的辞句和热爱和平的表白,使得忧心忡忡的世界感到又惊又喜。给人的印象是:德国不要战争,战争是"疯狂透顶的事"。它会"造成现有社会和政治秩序的崩溃"。纳粹德国并不希望把其他国家的人民"德国化"。"上一世纪的心理状态使人们认为,他们要把波兰人和法国人变成德国人,这种心理状态同我们是格格不入的……法国人、波兰人和其他国家的人民都是我们的邻人,我们知道,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改变这一客观现实,否则,这种事情在历史上是不可想象的。"
但是,其中有一个警告。德国要求同所有其他国家享有平等待遇,特别是在军事方面。如果不能得到平等待遇,德国宁可退出裁军会议和国际联盟。然而,在西方世界同声庆贺希特勒出乎意料的讲道理的时候,这个警告没有引起注意。伦敦《泰晤士报》也认为,希特勒的平等待遇的要求是"驳不倒的"。工党机关报伦敦《每日先驱报》要求相信希特勒的话。保守的伦敦《旁观者》周刊认为,希特勒已响应了罗斯福的呼吁,这个姿态使惶惶不安的世界有了新的希望。在华盛顿,据德国官方通讯社引述罗斯福总统的秘书的:"总统对于希特勒接受他的建议感到很鼓舞。"
从这个性格暴躁的纳粹独裁者口中说出来的,竟不是如许多人所预料的蛮横威胁,而是甜言蜜语,全世界都给迷住了。而在国会中,甚至那些还没有被投入狱中或自行逃亡的议员,也没有表示异议,都投票赞成希特勒的外交政策演说,使得国会能够一致地予以通过。
但是,希特勒的警告并不是空口说说的。当10月初看到协约国坚持要在8年之后才肯把它们的军备降低到德国水平的时候,他就在10月14日突然宣布,由于其他大国在日内瓦不肯给予德国平等待遇,德国立即退出裁军会议和国际联盟。与此同时,他采取了其他三个步骤,即解散国会,宣布他将把他退出日内瓦会议的决定交付全国公民投票来认可,最后命令国防部长冯・勃洛姆堡将军向军队发出秘密指示,如果国际联盟采取制裁行动,就要抵抗武装进攻。
希特勒所以把公民投票和国会清一色的纳粹党议员的新选举,规定在1933年11月12日举行,这是因为这一天容易激起德国人民复仇情绪,这是1918年停战"国耻纪念日"的后一天。11月4日,他在布累斯劳举行的一次竞选大会上说:"我们一定要使这一天在我国人民的历史上成为得救的一天,历史将这么记载:在11月11日,德国人民正式丧失了它的荣誉,而在15年后的11月12日,德国人民又恢复了它的荣誉。"在投票的前夕,11月11日,兴登堡总统向全国发表广播演说,支持希特勒政府的内外政策。他说:"明天你们要表现出坚决的民族团结和对政府的支持。同我和国家总理一起拥护权利平等和光荣和平的原则,让全世界看到,我们已恢复了德国的统一!"
在经过了15年的挫折失望并对战败后果怀了15年的愤懑不平以后,德国人的反应几乎是一致的 。据《第三帝国的兴亡》一书披露,合格选民之中约有96%参加了投票,其中有95%赞成德国退出日内瓦会议。甚至在达豪集中营中,被拘的2242人中有2154人投票赞成那个把他们拘禁起来的政府!
在举行公民投票和选举之后三天,希特勒邀见波兰新任大使约瑟夫・利普斯基。在会谈结束时发表了一份联合公报,这一公报不仅使德国公众而且使外面世界都感到惊异。波兰政府和德国政府一致同意,用直接谈判的手段来解决两国共同有关的问题,并且为了巩固欧洲和平,在相互的关系中放弃使用武力。
在德国军官团的心目中,波兰是比法国更为可恨和更受鄙视的敌人。他们认为,凡尔赛和约缔造者的最不可饶恕的罪过,是用一条波兰走廊把东普鲁士同德国隔绝,成立但泽自由市和把波兹南省及一部分西里西亚割让给波兰。割让部分的居民虽然是波兰人占优势,但是自从瓜分波兰以来一直是德国的领土。在共和国时期没有一个德国政治家愿意把波兰的占领看成是永久不变的事情。当时的总理施特莱斯曼甚至不愿考虑同波兰签订东方洛迦诺条约来补充同西方签订的洛迦诺条约1925年10月16日,英、法、德、意、比、捷、波七国代表在瑞士洛迦诺会议上通过,同年12月1日在伦敦正式签字。条约主要规定:德、法、比保 证德法、德比边界不受侵犯;遵守凡尔赛和约关于莱茵区实行非军事化的协定;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一切争端等。条约宣称,其目的是为了"巩固欧洲的和平",实际上是英法企图固定战后德国西部边界,把德帝国主义的侵略矛头引向东方。但希特勒上台后,于1936年3月7日首先向莱茵区进军,并于1939年4月28日首先宣布废除该条约,随即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号称国防军之父和共和国初期外交政策的决定者冯・西克特将军,早在1922年就告诉政府,"波兰的存在是不可容忍的,与德国生存的基本条件不能并存。波兰必须消灭,而且一定是会消灭的。"他又说,消灭波兰"必须是德国政策的基本动力之一……波兰灭亡以后,凡尔赛和约的最坚强支柱之一法国的霸权也将完蛋"。
希特勒看到,在灭亡波兰之前,必须先使它脱离同法国的联盟。他现在所采取的方针,除了最 后的长远利益以外,还可以取得眼前利益。由于宣布放弃用武力来对付波兰,他就能够加强他的和平宣传,并且减轻由于他突然退出日内瓦会议而在西欧和东欧所造成的疑虑。由于诱使波兰人同他进行直接谈判,他就能绕过国联并且削弱它的权威。这样也就能够破坏法国在东欧的联盟关系,而在这种联盟关系中,波兰是个重要的堡垒。
1934年1月26日,也就是希特勒在他执政第一周年纪念日出席国会开幕式的前4天,德国和波兰宣布了签订为期10年的互不侵犯条约。从这一天起,波兰开始逐步脱离自从1919年复国以来的保护人--法国,而越来越接近纳粹德国。这是一条导致它在"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 远远没有满期之前就亡国的道路。
当希特勒在1934年1月30日向国会发表的演说中回顾过去一年的情况时,他可以自豪地说,这是在德国历史上获得空前成就的一年。在12个月之内,他推翻了魏玛共和国,以他的个人独裁来代替共和国的民主,消灭了一切其他党派,只留下纳粹党,摧毁了邦政府和它们的议会,统一了德国,取消了联邦制,消除了工会,取缔了任何民主结社,把犹太人驱逐出了政治生活和自由职业界,取消了言论和出版自由,扼杀了司法独立,在纳粹党统治下,使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的国家的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一体化"。在外交事务上,他使德国退出日内瓦国际联盟和宣布德国坚持享有大国平等待遇,得到德国大多数人的支持。
尽管如此,当他的独裁政权进入第二年的时候,希特勒的头上出现了一些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