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 传记回忆 > 林彪传 > 第二回浚新引入新天地共进开辟从军路

第二回浚新引入新天地共进开辟从军路



话说林明卿见育蓉性情大变,不由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这孩子天资聪颖心地单纯,他又何尝不知。只是捣毁兴隆寺菩萨这件事作得实在太过荒唐,倘若今后村里有个天灾人祸,全村岂不怪罪于他?如今村里人这般歧视,叫他小小年纪怎么经受得了?想要把他送去武汉三哥林协甫那里读书,如今家中经济拮据难以为继,况且育蓉到底年幼毕竟放心不下。左思右想,林明卿只是拿不定主意。
      
      忽一日,堂侄林育英匆匆来到家里,极为神秘地掏出一封信来。林明卿接过一看,却是侄儿林育南从武汉写给林育英的。信上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中国是一个战胜国。然而,帝国主义列强却要中国把原来德国占领的山东转让给日本。面对帝国主义的压力,北洋军阀政府准备屈服。5月4日这天,北京的学生举行游行示威,坚决反对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协议,却遭到北洋军阀的镇压。最近,武汉等各地学生和工人都已经行动起来,声援北平的抗议行动。林育南与陈潭秋、恽代英、施洋等人一起,正在领导着武汉的抗议活动。他希望林育英在家乡发动民众,响应全国举行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林育英是林明卿大哥林焱臣的儿子,比育容大十岁。他在武汉读过中学,当过工人,是林家大湾村年轻一辈中出类拔萃的人物,平日很受林明卿器重,也深得村民们拥戴。但他毕竟只有二十二岁,参加这种形同造反的活动,不仅有坐牢杀头的危险,可能还要殃及九族。他自己拿定不了主意,就偷偷跑来征询四叔的意见。林明卿平日对林育南、林育英的聪明能干非常赞赏,便却不知道他们此时已经成为早期共产主义者,比之林森还要激进许多。他沉吟半晌,方才慢慢说道:“国家大事我是不懂。你来找我,无非怕祸及九族,我出面拦阻。其实,林森追随孙中山反对北洋政府,倘若失败,我们这林家大湾迟早也是要遭殃的。我不助你,也不拦你,你们年轻人好自为之吧!”林育英见说大喜。原来,这林家大湾几十户人口中,除去林森和林协甫,就只有林明卿算个头面人物。那时,林森追随孙中山国民革命,早已举家外迁;林协甫一心经商,也已举家迁往武汉。此时育蓉在旁,林育英见他聚精会神地听着,便鼓动他说:“育蓉老弟,你也参加一个吧?”林明卿尚未阻止,育蓉已经冷冷地回答:“这等大事,游行示威有什么作用?我不去”!林明卿满意地看了儿子一眼,以为他毕竟懂事了,不肯轻易参加,哪知育蓉心中想的却是:“应该将北洋政府彻底打倒方为痛快。”后来,林育英在村里串联了林洛甫等几个贫困农家子弟,在湾前湾后闹了起来。他们写标语,喊口号,唱新歌,宣传爱国主义、民主和科学思想,宣传妇女解放,并组织人们捣毁了祠堂和庙宇,焚烧北洋政府旗帜。开初,村里的人们感到极度的恐骇惊慌,以为必定大祸来临。不久,回龙镇和黄冈县城也跟着闹了起来,并且听说山东终于未被日本人占去,北洋政府也终于没敢签定和约,也不敢再镇压工人和学生,这些年轻人居然取得了胜利。林家大湾人觉得这世道毕竟变了。
      
      却说林育英在湾里折腾了一阵子,就被林育南召到武汉办工厂去了,林家大湾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春节的时候,林育英、林育南忽然回到村里,还带着另外一个青年。他们都穿着长衫,蓄着分头,显得英气勃勃。林育南告诉四叔,他这次回来是准备在家乡办一所新式小学堂。他说:“中国是全世界最早的文明古国,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和医药、文学都曾经在人类遥遥领先,汉朝、唐朝时候,亚洲、欧洲的很多国家都派人来中国学习政治、科学和文化。现在,外国大都进行了资本主义革命,国家十分强大。而我们中国仍然是封建社会,比人家落后几百年,所以常受帝国主义列强欺负。因此,必须对中国来一次国民革命。要开展国民革命,必须首先改革旧式教育制度,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林明卿笑道:“你不用讲那许多道理。革命也罢,改造社会也罢,都是你们年轻人的事。只有办新式的学堂,我倒很是赞成!可是在这穷乡僻壤,哪儿去找先生呢?”林育南指了指同来的那位青年道:“这位唐际盛先生,就是我请回来教新式学问的。”林明卿连忙作辑道:“失敬,失敬,原来竟是唐先生。”唐际盛还礼道:“不必客气,以后还求林四叔多加关照。”于是,四个人便在一起详细计议学校选址,招生的事情。育蓉忽然在旁插嘴道:“爹,我要去读新学堂。”林明卿一楞:“怎么,你不愿读私塾了?”育蓉道:“林子和先生一辈子就会教《三字经》、《千字文》、有什么学头?”林育南猛地一拍育蓉肩膀道:“对,育蓉从小志气高,眼光远大!”林明卿常年奔走在外,知道新学比旧学管用,见育蓉要读新学也就欣然同意了。
      
      1920年春天,13岁的育蓉转入了林育英、林育南创办的八斗湾浚新学堂。学校离林家大湾有几里的山路。学校开设的课程主要是国语和算术,也教一些历史和地理。唐际盛老师讲课全用白话,没有一点之乎也者焉哉的酸腐气味。学校里讲究师生平等,提倡人人参加劳动,还要进行体育操练。育蓉他们在这里学到许多新型知识,并开始接触新的思想。那个时候,世界各种学说主义纷纷涌入中国,其中马克思主义最为时髦。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国内五四运动的爆发,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唐际盛也是一名早期共产主义者,他经常给学生灌输关于阶级压迫、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知识,讲述十月革命和辛亥革命的故事。育蓉听着听着,心境豁然开朗,仿佛走进了一个新的天地。稚嫩的育蓉,开始萌发了献身革命的意识。唐际盛老师特别喜欢育蓉,经常找他谈话,还提醒他注意强身健体,长大了好投身革命报效国家。育蓉受到启迪,就别出心裁地在两腿绑上沉甸甸的沙袋,来往时连走带跑。同时,育蓉不但不再闯祸,变得非常懂事,而且十分勤快,家里有活他就抢着干。林明卿夫妇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但是,育蓉仍然不大言语,也很少与人接触。有一次,同班的堂姐林春芳问他:“育蓉,你怎么不喜欢说话?”育蓉用铅笔在纸上写下两句话:“读书处处有个我在,行事极极少对人言。”林春芳看不明白,又问他:“你这是什么意思呀?”育蓉干脆提起毛笔,大大地写下这两句话,并把它贴在教室的墙壁上。同学们纷纷围过来观看,七嘴八舌地展开议论,但是谁也不能理解育蓉的真正意思。
      
      1921年6月,林育南从武汉来信,要求育蓉等一批学生去报考武昌共进中学。本来,育蓉等人小学尚未毕业不能报考中学。林育南向学校董事会提出:这批学生都是他家乡的进步青年,培养好了可以成为国家英才,希望董事会破例允许他们参加考试。这所学校是由一批进步人士组建的私立学校。林育南是武汉有名的共产主义者,他的请求得到董事会一致同意。林育南比育蓉大九岁,但育蓉他们早已把他当作尊敬和崇拜的英雄。1915年,林育南考入武汉中华大学中学部,不久结识了教员恽代英,参加了恽代英发起的“互相社”,并且逐步锻炼成恽代英的得力助手,成为武汉地区共产主义小组的重要人物。育蓉把林育南来信和自己想去武汉读中学的想法告诉父母,林明卿他们二话没说也就同意了。
      
      育蓉和林育黎、林春芳三人乘船来到武汉。武汉由汉口、汉阳、武昌三镇组成,林育南怕他们不熟悉道路,专门来码头迎接,并把他们带回自己在武昌的家中。林育南家中并不宽敞,一个小小的铺面,后面连着三间小房子。左边那间是三伯林协甫夫妇的住房,右边那间是厨房兼作林育南的寝室,中间算作客房,堆作许多待售的商品和杂物。听见林育南几兄妹的说笑声,林协甫早已从屋里笑呵呵地迎了出来。育蓉他们三个人抢上前去,齐声叫道:“三伯!”林协甫看看这个,望望那个,高兴地说:“都长大了?好、好。快来屋里坐!”几个人刚在客房落座,门外一个熟悉的声音又响起:“咱们林家大湾的少年英雄们来了没有?”话声未落,林育英人已进屋。林春芳娇嗔道:“八哥,谁是少年英雄呀?你这样大呼小叫,我们可要羞得钻地缝了呢!”林育英将手中提来的酒肉递给林协甫,要他去厨房弄饭,这里几兄妹继续叙话。林育南便问他们道:“当年你们几个砸烂菩萨,难道真不怕菩萨怪罪吗?”育蓉一本正经地说:“有什么害怕呢?如今神仙们也忙着抢地盘,打派仗,谁还顾得上林家大湾那几个泥身被人砸了?”一席话把兄妹几个人全逗笑了。林育英又道:“你既然胆大,前年五四运动你为啥不参加呢?”育蓉“哼”了一声道:“北洋政府丧权辱国,就该打倒,游行请愿有什么用?”林育南与林育英互相交换了一个眼色,会心地笑了。不大一会儿,林协甫夫妇将饭菜端上桌来,大家围在一块吃饭,顺便也就摆些家常。饭后,林协甫夫妇自去照顾生意,林育南说:“共进中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很先进,教员中有许多很有学问的革命者。学校里民主气氛很浓,思想十分活跃。考上这所学校,你们将会学到很多知识,增长许多才干,对你们将来会大有用处。希望大家努力争取。不过,我家里实在太窄,无法收留你们。八哥已经在他厂里给你们准备好了住地,你们就跟着他去吧!”于是,育蓉他们告别林育南和三伯,跟着林育英走了很久,才来到林育英负责的大堤口利群毛巾厂。林育英早已安排妻子涂俊民将两个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供他们复习和住宿。育蓉他们复习非常刻苦,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半夜以后才睡觉。遇到疑难问题,三个人就一起讨论研究。林育南一有空就过来指导他们。林育英很忙,但对他们三人的生活十分关心,每顿都亲自送来可口的饭菜,并且常常带来好吃的水果。
      
      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的复习,育蓉他们全部以优异成绩考入了共进中学。考试后,林育英要他们去厂里图书室读书。白天,许多工人来图书室读书或借书。晚上,一些穿长衫的人陆续来到图书室,秘密地开会。林育南要育蓉他们在外面一边读书一边观察,有陌生人出现就咳嗽三声,屋内的人就换成玩牌。育蓉借这个机会,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唯物史观浅释》、《资本论入门》、《社会进化史》和《共产党初步》等书籍,《新青年》、《向导周刊》、《湘江评论》和《武汉星期评论》等进步刊物。他特别喜欢陈谭秋、林育南、包惠僧、毛润芝、刘子通等人的文章。在共进中学,他又接触了董必武、陈谭秋等著名共产主义者。他们都是共进中学的教员,育蓉经常替他们与林育南、林育英传递东西。林育南经常找育蓉谈心。有一天,育蓉忽然问林育南:“中国有共产党吗?”林育南道:“有啊!今年七月刚刚在上海成立呢。”育蓉又道:“那你们都是共产党?”林育南知道育蓉讲的“你们”包括哪些人,便轻轻地点了点头。育蓉想了想说:“我可以参加吗?”林育南道:“你现在还不行,太年轻了。等你长大了,就可以加入。”育蓉叹了一口气,林育南鼓励他说:“你已经在替共产党工作了嘛。现在,你还可以再做一些工作。”以后,林育南经常带着育蓉参加社会调查,并且参加了一些工人运动和学生运动,育蓉的表现非常出色,被秘密吸收为共青团员。在共产党人的影响下,他在学校与林育黎、林春芳等人一道,组织了一个“自治新村”的进步小团体,在学校积极开展活动。他们首先筹集资金,购买进步书籍,成立“共进图书社”,每天吸引上百名学生借阅进步书籍。接着,他们又设立了“共进小卖部”,利用课余时间经营课本,纸张、笔墨和糖果之类的小商品,用赚得的钱去添购图书。他们还出版了一期《共进学生》的周刊。
      
      但是,育蓉读中学二年级的时候,贫困意想不到地向他袭来。他父亲经营的织布厂陷入困境,家里实在无钱供育蓉继续念书。父亲派哥哥来武昌接他辍学回家。林育黎和林春芳劝他千万不要回家,可是他俩也无法帮助他。育蓉只好去找林育南。林育南沉吟了半晌,想想自己和林育英都没有什么收入,家里经济也很窘迫,便道:“目前你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回家务农,另一条是暂时休学,打工挣足了钱再念书。”育蓉第一次体验到贫困的煎熬,急得快要掉下泪来。林育南安慰他说:“你不要着急。你如果决定留下,工作的事情我来负责。”育蓉坚决地对林庆佛说:“哥,你先回去吧。古人云:‘天欲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肌肤苦其心志,’我这辈子也该磨练磨练了。再穷我也得读书,我会自己挣学费。”林庆佛无奈,只得将身上仅有的两块大洋给了育蓉,自己忍饥挨饿徒步回家。后来,育蓉在林育南帮助下,去到草席门外的铁路职工子弟校代课。他一边工作,一边自学。闲暇的时候,他还试着写一些文章,在报上发表自己的观点。1923年春天,育蓉挣足了学费,又回到共进中学读书。这一年,他担任了学校共青团支部书记。
      
      1924年秋天,育蓉中学毕业。此时,林育南、林育英被调去上海,董必武、陈谭秋也离开了武汉,恽代英则去了广州黄埔军校任教。育蓉与林育黎、林春芳商量毕业后去向,这两人都表示愿意回到黄冈谋求职业。育蓉道:“如今孙中山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国共合作共事。广州已成为革命中心,黄埔军校正在招生。我准备报考黄埔军校,投身国民革命”。林春芳道:“要去也早着呢。总得回家商量商量吧?”谁知道育蓉回到家中一说,林明卿强烈反对。他说:“自古以来好男不当兵!咱们家不是吃不起饭,千万莫去当兵”。育蓉道:“我已报过名了”。林明卿斩钉截铁地说:“报过名也不要去!”育蓉不禁有些不悦:“那你要我干什么?”林明卿以为他有些回心转意了,便道:“我已在回龙镇学校给你谋了个位置。教书育人,吃穿不愁,还受人尊重。过些日子,我替你把汪静宜娶过门来,你们也就甜甜蜜蜜地过小日子吧!”育蓉见父亲不仅阻挡他从军,甚至连婚姻也执意为他包办,不由气愤地说:“爹,这都什么时代了?我也已经长大成人,你却什么都要管完?”林明卿一听顿时怒火攻心,指着育蓉骂道:“好,好。你如今翅膀硬了,也要飞了!罢了,就当我没养你这个儿子!你给我滚,滚得越远越好!”育蓉赌气转身就走,待陈氏示意林庆佛追赶,哪里还有人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