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 哲学心理 > 生活需要自律力 > 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Gina是1982年出生的双鱼座女孩,出过一本关于“梦想”的书,和同属双鱼座的艺丹风格大相径庭。Gina的特点是每时每刻都有许多天花乱坠的点子,勤劳地周旋于许多潜在的合作伙伴之中,跟大家谈项目、谈合作……但永远只停留在“谈”上。从A那里了解到某个项目,想参与,因为本钱不够,便找来B合作;再拿从C那里了解到的项目,去找D合作……什么项目都想做,可哪个都没有后续。


《原则》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明智的人在经历各种沉浮时都始终盯紧稳健的基本面;而轻浮的人跟着感觉走,做出情绪化的反应,对于热门的东西一拥而上,不热的时候又马上放弃。”这本书被比尔·盖茨称为“非常宝贵的指导和忠告”,作者是华尔街投资大神、对冲基金公司桥水创始人——瑞·达利欧。


Gina有一点是很值得夸赞的,就是愿意介绍她的不同“合作方”相互认识。正因如此,她三个不同项目的合伙人才有了信息互换的机会。一位合伙人投了几十万元在她虚无缥缈的概念创业里,谈起她时评价说——“执行力超差”。我称她为“梦想家”,就是永远停留在做梦的阶段,不懂得快点醒来去实现,归根结底还是——不靠谱。


其实事情本身是没错的,资源整合也是大家常用的方式。狮子座S说过:“很多事情本身是没错的,也是可以做成的。‘人’才会把事情做错,‘人’才会让本来可以做成的事情做不成。”不靠谱的人,常会把资源混杂在一起,不懂善加利用,以致浪费。


Gina不明白,为什么她电话里找我谈的项目,我没有去联系我的朋友加入。我告诉她原因:“你想成功的心我理解,可是你的点铺得太多了。点多不算坏事,但是你根本无暇顾及那么多事,到目前为止哪样都没有往你的预期发展。专注才能精致,才能成事。什么都想做,可什么都没真正去落实。你来找我谈的每一个项目都空口白话,资料文件一概没有,我哪里敢推荐给我的朋友。人不能因为自己的不靠谱消耗人脉,更不能因为别人的不靠谱消耗自己的人脉。”


再举一个实例,这之前先讲一个寓言故事——《猫头鹰搬家》。


斑鸠飞过猫头鹰家的时候,发现猫头鹰正在收拾东西,它便落下来,问:“猫头鹰大哥,您这是在干什么啊?”

“我打算搬家。”猫头鹰头也不抬地说。

斑鸠接着问:“那您打算搬到哪儿去啊?”

猫头鹰说:“我打算搬到东乡去。”

斑鸠说:“这么多年来您一直住在西乡,怎么突然要搬到东乡去呢?”

猫头鹰说:“西乡的人都很讨厌我的叫声,我没法住下去了。”

斑鸠说:“猫头鹰大哥,在我看来,您把叫声改得好听一点或者别在夜里叫就好。不然,不要说搬到东乡,搬到哪儿都没有人会喜欢您的叫声。”


下面实例中的这一位,就是现实中的“猫头鹰”,在一个项目中被人发现不靠谱,就换一个城市、换一拨人、换一个项目,继续不靠谱。记得他来找我谈合作,初步了解并且实地考察后,我发现项目本身是个好项目,然而共同圈子里的人对他本人褒贬不一,让我始终悬着颗心。


对他我有许多疑问,有疑问会如何?当然谨慎,会设立诸多合作前提、条件、背书,才愿意进行下一步。这个谈判进行了两个月,从最初的合作模式到谈定的合作模式,对我来说是谈得越来越好,最后达成我心里的“conditionally yes”(有限制的同意)。这是,在同意和不同意之间的一种态度,即在满足某些条件的前提下我才是同意的。


谈判过程是场拉锯战,信任建立是根基。当我将合作协议搁置时,他表示因我对他缺乏信任而很生气。我回答:“信任不是别人无条件给你的,信任是互相的。”因为我们是在建立合作关系。后来我分析,他的生气一方面是焦急地想拉我下水;另一方面是虚张声势,企图推我下水。


以为在人和人之间投机倒把的行为是聪明,其实只是小聪明,一旦被发现,砸掉的是自己的口碑,重头来过的资本都会赔掉。千万别小看别人的智商,他们看捉襟见肘的你如小丑一般四处跳跃时,虽对你有些怜惜,但也会觉得都是你自找的。到最后,落得身边无一人留下,更何谈“人脉”二字。口碑的传播远比想象中迅猛得多,Gina和这位“猫头鹰”就已经从各自的人脉中消失了。不靠谱的人能影响到的,恰恰是那些相信他的人,靠谱是信用,是合作成功的通道。


国际“信任”课题研究的权威之一、日本学者山岸俊男说过:安心是指“对利益分享的评价”,即对利益与风险整体的评估;信任则是“分享心意的评价”,不只是利益,还有心理上的共鸣,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仍然安心。


不靠谱的人,多难再建信任,新关系的建立需要更多的时间、精力、金钱、关联人脉的投入,而耽误的时间、错过的机会可能就是最大的损失,这就是信任成本。


做事没有闭环,不落地,或有始无终,称不靠谱。沟通没有闭环,有些人,你问他问题从来得不到及时回应,甚至你不追到他眼前就永远没有回应,也没有交代,也是不靠谱。做人,有来无往,有允诺无兑现,非常不靠谱。轻诺必寡信,失信不立,终归会反映在结局里。


那位“猫头鹰”就有这个特点——夸张许诺。不到最后绝不松口,咬定:“我能搞定,你们别管,交给我。”结果自然是每条保证都没有做到。我不解:为什么承诺对他而言如此廉价,他难道不担心承诺兑现不了、火烧眉毛吗?有一位看客是这么说的:“那就是赌徒心态,不到死的那一刻都觉得会有奇迹发生,让他侥幸混过去。而且,那种人若是赌赢了,他就逃过一劫,赌输了,大不了耍赖。”


看到这里,相信你们可能会和我有一样的感慨:“为什么好不容易在一个新地方拿到新机会,不靠谱一点,踏实去做呢?为什么又要断光一批那么好的人脉呢?”没办法,这就是某些人的特质。其实无论是Gina还是这位“猫头鹰”,也许本心并不坏,并非有意害人,可“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原因就在于那就是他的特质,而且他改不掉。就像猫头鹰,难听的叫声是它的设定,它改不掉。


一个人的成就与他的特性有关。反推过来,你如果了解他,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脑子转得那么快的人,年近40岁却只有那样惨淡的成就。要知道,假设每个盘子都握不持久,好楼总是烂尾,不要怀疑,那一定是人的问题。本身拥有聪明的脑袋,但总把每一副好牌打烂的人,不能算是真正的聪明人。


前期评估某个项目的时候,我对信息掌握不够全面,觉得摆在我面前的盘子明面上没问题,而且我可以从机制上防控隐患,但总觉得不踏实。为什么看似风平浪静的湖面,常让人感受到暗流涌动?拿我个人来说,有时对各种因素分析来分析去,结果未必正确,直觉反倒一直惊人的正确。现在想来,一个人的直觉其实蕴含了他过往所受的教育、经历、经验,已经融入其内心的好恶和感受,而好恶和感受一类情感层面的权重常被太过理性的分析忽略掉。


当时狮子座S对我说:“你不要着急决定。Be honest to your own feelings(诚实对待你的感觉)。”于是,我沉静三天,去旅行,不再受周遭讯息或者声音的催促与影响。

回忆过去的一些人生选择,有几次经历,我是“走到了哪里就觉得到了哪里,遇到了什么就觉得遇到了什么”,却忘记排除外界纷扰,去设计自己真正要做的事。那不也是我的性格特点吗?所以我才有那些确实没有带给我快乐的经历。如果我想改变,那就该从相似的经历中悟出错误,学到经验。

一语惊醒梦中人,我是很感激狮子座S的。然后我要做的,就是在今后做抉择时冷静、反思、觉醒和修正。


“拨乱反正”是一个技术活,心灵上的也是。归根结底,是一场对智商的补救。


我认识一些商界前辈,他们共同的特点是:见多识广,人脉广泛,口才不错,滔滔不绝。他们具有很强的分析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做出战略规划,然而企划案很多,落地的很少,真正做起来的几乎没有。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口气吃不成一个胖子,什么都想吃,只会让思路先臃肿而已。每个项目的想法都是超前的,然而竞争对手从无到有都已经生出一大片了,他却还是没有组起自己的局。这不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而是人家已在舞台上较量,而你还没站上去。


作为晚辈,我不便直言其中的问题,但,如果每个项目都是“只欠东风”的话,那本身就暴露出了最大的问题。有些前辈甚至说:“这事要有钱才能做,我需要有人多多少少投一点才能开展。”但是,如果你需要钱才能解决问题,没有钱就干等,那解决问题的是钱,而不是你。这是不是“换个人也能做”的意思?


“Think big, Act small.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我由衷同意这句话,并且时常提醒自己——眼观全局,但事业要找一个口子,凝心聚力地好好做起来。这句话也可翻译成“眼高手低”,换个角度解释,眼高手低其实没错——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有位北京大学本科、人民大学硕士毕业的创业者朋友说过一句特别有意思的话:“当初我想拯救全世界,后来有人告诉我,如果我继续这么做下去,那么全世界都救不了我。”


去年和一位朋友看了部电影,是我心目中的该年最佳,叫《看不见的客人》,悬疑剧。百度上的剧情简介是这样的:“艾德里安是一名事业蒸蒸日上的企业家,家中有美丽贤惠的妻子和活泼可爱的女儿,事业家庭双丰收的他是旁人羡慕的对象。然而,野心勃勃的艾德里安并未珍惜眼前来之不易的生活,一直以来,他和一位名叫劳拉的女摄影师保持着肉体关系。某日幽会过后,两人驱车离开别墅,却在路上发生了车祸,为了掩盖事件的真相,两人决定将在车祸中死去的青年丹尼尔连同他的车一起沉入湖底。”


在电影看到一半的时候,我就对朋友说:“不可能,那个女的不会是凶手,一定是那个男的。”朋友半信半疑,因为当时剧情所有指向都是女摄影师是凶手,并且过不了心里那关,最后自杀。最后,电影结尾,证明我是对的。朋友问:“你怎么知道的?”我回答:“性格逻辑。一个是事业上取得如此成就的企业家,一个是摄影师,在面对意外杀人时,假如颤抖不止的是企业家,镇定自若处理尸体的是摄影师,这压根不符合性格规律。”


之前有朋友把一篇帖子转到“深刻群”,是一个人写的他自己的人生过往,并点明他人到中年一事无成。群里有位学者看完是这么评价的:“全篇啰里啰唆,主题含糊。可以推测他行事做人也是如此,不犀利,不干脆,沉闷。没有起伏,没有铺垫,没有处心竭虑蛰伏后精心一跃的高潮,他在文章里只是一味给自己的人生定义为无趣。不想想他这么多年基本上是被推着走的。推着走,岂不是行尸走肉?依附性人格的悲剧。”这就是性格决定命运。前两天看到一句话,觉得特别好:“你的潜意识指引着你的人生,而你称其为命运。”


对这篇帖子,群里其他人纷纷表达各自的观点:

“人生世上走一遭,怎么也得带点儿响呀!”

“英雄主义不以成败论之,不以好坏论之。失败的是末路英雄,坏人是枭雄。”


可见,什么头脑,决定什么位置。

受电影《无问西东》的感染,我在“深刻群”里说道:“咱们这个群,应该出现几个能够被历史记载的人,成为具有历史意义的群,我们应该往这个方向前进,可以的。”


我们不会明白用自己的时间去关注明星的绯闻八卦、别人的家长里短有什么价值。那些被关注过并被历史所记载的人,无不有更高的追求,他们专注于自己的生活与理想,可总被人津津有味地专注于评论他们的生活,不过转念一想,其实这才正常,这不就是人与人的区别吗?Great minds discuss ideas, average minds discuss events, small minds discuss people. 意即崇高的思想谈论理想,一般的思想谈论生活,狭隘的思想只会说人是非。追星族与真正明星的区别就在这里。看过一个更好的翻译:大智论道,中智论事,小智论人。——Eleanor Roosevelt(安娜·埃莉诺·罗斯福)


德国哲学家席勒说:命运不是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而是我们自身的一个组成部分,命运是我们如何运用洞悉力和爱的规律对事件做出反应。


以人为镜,可以少走好多弯路。《此刻决定蜕变》中说“找个偶像,超过她”,这是镜子的正面。追求进步的人,也要珍惜吸取镜子的另一面,不要蹉跎了大好时光。


一位朋友,复旦大学硕士,在创业大潮中被浪推倒,两年间一直在垂死挣扎……我不定时会约他吃饭,每次见面第一句话:“还活着呢。”我们经常如此互相调侃,他知道我没恶意,是希望他能翻身。他的很多朋友现在都是行业里的佼佼者,见他的状态也总是惋惜,都劝他尝试其他方面,或者他们公司有职缺,问他要不要去上班。而他总是感谢大家的好意,然后婉拒。与那些不知道问题所在而不去做的人不同,他什么都明白,有一次还对我说过这样经典的话:“所有的捷径都建立在认真的基础之上。有一个故事,曾有一个人落水了,一艘船过来,他不上,说要等上帝来救。又一艘船经过,他还是不上,他说要等上帝来救,终于他死了,见到上帝,质问:‘你为什么不来救我?’上帝说:‘我已经派两艘船去救你了。’现在觉得,我就是那个人。我想打造什么就能成,所以,我不能让自己再站在45度角的悬崖上,明年要拼一场。”我想他也许在努力,可几个月后还是那个状态……我知道,他放不下身段,放不下骄傲,他宁愿过得辛苦。


后来我跟他开玩笑:“你是我的警示范例,记得曾经看过一句话,创业路上有时风景差得想让人飙脏话,但创业者在意的是远方。若是将来在创业途中我不幸遇到大波折,我也得提醒自己——为了远方,沉下身去,盘腿练功,厚着脸皮接受朋友们给我输入的资源,重整旗鼓,实际行动起来。因为只有翻身,才是真正的骄傲,也才是回馈贵人们的最好方式。”他一直很欣赏我的表达,毒舌也一针见血,希望过不了多久,能见识他的重生。


“一个人的气质里,藏着他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和爱过的人。”把这句话变得更宽阔一点——一个人的人生经验,来自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和遇见过的人。经历过的,成功与失败,都是镜子,让我们在拼拼凑凑中找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