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粉丝在我的微博下面反映,说我的微博内容在当时看和事后看,给人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他们常常疑惑不已:为什么当时就没看出来,不明白,但事情发生之后,就恍然大悟了?
在我看来,这样的粉丝都是非常好的学习者,因为他们知道认真比对。但更多的人看过就过了,不会去总结,因为他们不明白,甚至还带着过时的思想去理解发生的例子。这样做肯定不对,因为他们只是在寻找自己肯接受的信息。
第24条:你能听到的只是你想听到的
很多人看信息,只接受他愿意接受的内容,他不愿意接受的,灌都灌不进去,完全视而不见。所以我写的很多东西,他根本视若无睹,即使看见了也不会认真看,归根结底,不在一个频道上。
有些人虽然看到了有价值的信息,但得出的结论其实是他脑袋里固有的思维,可怕的是,他那种想法可能本来就是错的,最后验证也不是那样,这时候他反而认为自己看到的东西没价值。
有些人事后回头看以往的信息,就发现其实当时是自己没认真思考,没接收这个信息的价值,所以错过了正确的指引,或者说没有坚决地执行。如此一来,他下次就明白了,面对有价值的信息,应该仔细去看,反复理解。就这样,他把我输出的内容整理成一套他能理解的洪攻略,然后他离洪攻略越近,洪攻略对他的价值越大。
洪攻略是我二十多年总结提炼出来的一整套知识体系。然而,现在这个社会最大的问题是人们不光对待财富和人际交往急于求成,甚至对待学习和知识把握也是急功近利。
大家都热衷于看快餐文化,看微博、微信,看很短的信息,以为自己只需要看这些信息就是长见识、长知识了。可是市场有那么多信息,你真的能完全吸收得过来?我们看到的,通常都是自己感兴趣或是愿意接受的知识,而对于那些自己不了解或是不清楚的部分,依旧是一无所知。这样看,其实你一直在你的知识圈、你的认知里面打转。越是在市场上寻找这种信息,对你越没有价值。
第25条:输家愿意看的信息更容易流传
我在研究财经信息的时候,发现一个问题:如果你把掌握的碎片化财经资讯,尤其是股市投资的知识用来做投资,必死无疑。因为机构、媒体、记者、报纸、电视、大V……他们追求的是流量,越多的人看,他们生存得越长久。可实际上,很多大V发出来的内容,看起来花团锦簇,人气高涨,却没有太多价值。因为股市投资必须承认一个事实,80%以上的人都是赔钱的,赚钱的人,十中有一。输家占了80%,所以一定是输家愿意看的信息才会流传,这叫“眼球经济”。一个没流量的媒体是活不下来的,为了生存,他可以无限量地向你输送你喜欢看的信息。但你忘了,如果你是输家,你看的那类信息越多,可能输得越惨。
在我看来,财经信息是劣币驱逐良币的一个最典型例子。市场上越是充满吸引眼球的信息,越容易让投资者掉到坑里。我曾经对此研究过,大部分的输家下一轮行情还会成为输家。可能这就是所谓的“强者恒强,弱者恒弱”。
那些天天吆喝着卖大力丸的,很多人都喜欢上前围观,看得多了,说不定哪天就买个大力丸回家,这跟智商没关系,因为市场氛围摆在那儿。可是只要你肯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往往某个东西涨到一定程度,所有人都开始讨论的时候,很可能马上就要结束了。因为后知后觉的都是输家。
抓牛股、跟风、凑热闹、追涨杀跌……这些招数都是输家愿意干的,而那些信息会引领着他们去那么做。总跟着输家,你也会成为输家。
第26条:信息与知识分为公鸡型和母鸡型
很简单,市场上跑得好,你又特别喜欢看的,基本都是公鸡型知识。不要看它叫得很响,就算它是公鸡中的战斗机又怎么样,依旧是不会下蛋。天天在那儿讲追热点、抓牛股,这些信息不让你掉到坑里就算是万幸,就别指望它能为你赚钱了。很简单的道理,做投资需要那么多牛股吗?谁能一直抓住那么多牛股?仅是这一点就应该让你清醒了。
母鸡型知识通常是告诉你怎样找牛股的能力,而且一旦抓住牛股,能够拿得住,还能赚得多。这有点像练武功里面的扎马步,真正的目的是练心态。很多人说,心态大家都知道,都是理论性的东西,没有用。其实,在你没有掌握之前,它都是特别有用的。练基本功、扎马步的确枯燥无味,看上去也没劲,也似乎不能给人带来直接收益。但是它能真正调整你的心态,甚至给你一些方法,就是我们说的“渔”。
一旦你的内功练得很好,马步扎得很稳的时候,后面那些花里胡哨的公鸡型知识就很明了了,你再看到猜顶、猜底的那些东西就会觉得很搞笑。因为你的逻辑清楚了,你的反应比他们都快,出手比他们都狠,这是公鸡型知识和母鸡型知识最本质的区别。
还有一种是训练你的思维,让你能够抓住主要矛盾,保持跟随聪明的钱的状态。而不是总在高位接盘,低位又把筹码交出去。控制好风险,根据不同的市场节奏采用不同的策略,这都是母鸡型的知识。
洪攻略作为一套投资知识系统,真正喜欢他的人,用得比较好的人,他们顿悟的那一刻,都会觉得好开心、好幸福,但是这一切需要时间去沉淀,需要接受它的人慢慢去学、慢慢去领会。
当然,也有很多人不愿意接受这套知识体系,他们天天忙着追涨杀跌,期待撞大运,这些人如果哪天赚了钱,他会输得更惨。就和守株待兔一样,抓住一只兔子,就一直守在那里,认为还可以逮到兔子,怎么可能呢?但是市场上大部分人真是这样做的。
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一个朋友几年前正式开户成了一个股民,但几年下来却没赚到什么钱。一开始进入股市时,他总是喜欢买各类财经书籍回家自己钻研。最初看经典的经济学书籍,接着就发现那些书太晦涩难懂,只好选一些讲述如何抓黑马、几招决胜股市的书籍,期望短时间之内就可以让他成为股市高手。可是,那些速成的经济学书籍看完了以后,他依然没有赚到钱。于是他又转而看财经节目,但凡是那些股评专家讲的热门板块及强势股,他都会一一记录下来,然后第二天选择买入,殊不知热门板块不少都是一日游行情。而等他注意到那些强势股的时候,其股价已经涨得非常高了,最后也没有赚到什么钱。来回这么折腾依旧没有赚到钱之后,他的炒股热情下降了不少。现在的他既不看书也不看财经节目,反而喜欢在日常生活中打听别人买了什么股,听到别人赚钱了也跟着买入,如果没听到什么赚钱的消息,就让资金躺在账户里。
像我朋友这样的经历,应该在不少股民身上都发生过。可是你想过吗?他为什么没有在股市赚到钱?一是他接收的信息及知识对他的炒股能力没什么帮助,一是他的耐心太差了,太希望能在股市中快速赚到钱。
后来我总结出信息传播和投资之间的关系:财经信息分两类,公鸡型和母鸡型。公鸡型信息,通常都很“漂亮”,比如牛股、黑马、逃顶、抄底……看起来特别绚丽,特别抓人眼球。而且公鸡会打鸣,往往电视台在播,报纸在写,大V在讲,很容易被大家看到。这是公鸡型信息,在市场上跑得最快,叫得最响。
那么,这样的信息有用吗?
作为心灵鸡汤或许是有用的,但是对你的投资没有帮助,因为公鸡不会下蛋。你本来希望通过它能获得更多,但你接收到的却是公鸡型信息,谁都知道让公鸡下蛋是异想天开,门都没有。
看什么样的信息才可能有收获?才会下蛋?母鸡型信息。众所周知,哪怕炖汤都是老母鸡的汤,虽然母鸡长得不漂亮,也不会打鸣,但是它会下蛋。你之所以看不见母鸡型信息,一是它不出彩,二是很多的媒体都不说,而大部分人也不愿意听。
所以,你获得的信息,通常是不会下蛋的,而真正会下蛋的信息你又看不见,市场就是这么可怕。
第27条:投资需要扎实的基本功
只有静下心来,体系化地去学习,接受超出自己能力圈的信息才能成长。尤其是股市投资,如果还是沉浸在过去那些东西里,根本不可能成长。
洪攻略的一整套体系,如果你真的肯用心学,把原理和背后的逻辑搞清楚,毫不夸张地说,你会受益终身。但多数人不愿意,每天就在自己的能力圈之内,想象他能接受的信息。他说:“洪校长,你的H333,不就是高抛低吸,谁不会?”我说:“你不能总在你的见识里面来理解我的东西,这个里面一定有严密的逻辑关系。”
如果不能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天天在手机上看那些你自以为有用的信息,你看似在学习,其实只是在寻找自己肯接受的信息,甚至是功利性特别强的,只是想立刻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那对你的未来和成长毫无益处。这样的人,投资想要赢是很难的。
那么,什么样的人会学得很好?能够主动走到师父的整个体系里,一点一点地慢慢修炼,甚至有可能后面会自己成为一代宗师。如果只是到处学个花拳绣腿,这里学两招,那里看两招,就像现在的快餐文化,根本不可能成为大师。
所以,学习一定要寻找母鸡型的知识,它才能下蛋。天天看公鸡型的知识,只会打鸣,最后却不会下蛋。
第28条:知识的核心在于培养能力、形成体系
公鸡型知识讲的都是短平快的结果,母鸡型知识则是让你具备战斗的能力,具备好心态,这恰恰是赚钱的本质能力。
掌握一套好的方法,包括思维、操盘、选股、选时等方法,这些恰恰都是隐藏在背后的母鸡型知识。它不会自动跑到前面,因为电视台如果天天讲这些东西,没多少人看,没流量。而如果讲一些花里胡哨的,诸如暴涨、暴跌、满仓买进卖出、牛股、热点等信息,大家都会伸着脖子倾听,因为那些长得很漂亮又会打鸣的公鸡型知识都是结果型。
跟着那么多结果型的东西,根本赚不了钱。即便如此,为什么还是有人一直跟着呢?究其原因,不过是人的急功近利心理在作祟,一个人如果无法把这种心理拔除,那他在股市就永远摸不着门,无法顿悟。
所以说,公鸡型跟母鸡型知识很好分别,市场上莫名其妙、乱七八糟的东西,基本上都是公鸡型知识,尽量不要去看。很多投资大师都说过,人多的地方少去,人多的地方就是公鸡在打鸣,这是投资最根本的一个原则。
把这个分清楚,然后再去找真正可以让自己进步的好知识、好观点,这样在股市才能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