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如何堕落的
还记得当年高考很厉害的那几个同学吗?他们后来过得怎么样了?
还记得大学期间不太出众的那些同学吗?他们后来过得怎么样了?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古时黄河常年泛滥,屡次改道,三十年前村落在黄河的东岸,三十年后又变到黄河西岸去了。人们常以此感叹世事兴衰更替,变化无常。
媒体常常会报道十几年前高考状元的现状,他们有的在科研领域继续深造,有的进入名企工作,也有的与普通人过着差不多的生活。身边那些发展得不错的朋友,在中学期间,成绩并不是最顶尖的。
世界财富500强企业,他们拥有全球领先的营业收入,高额的薪资报酬及完善的员工福利,是所有职场人梦寐以求的目标。而他们的平均寿命,只有40岁。时代发展迅速,机遇与挑战不断涌现,稍有不慎,胜利的天平就会偏向对手一边。不过,也正是时代发展带来的风口,使得一些创业公司抓住市场,迅速扩张,一夜跃升为独角兽。
这背后的原因,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外部的原因,可以是生活条件的变化,行业热点的迁移,以及政策制度的更新。这些外部的原因常常是不可预测的、不可控的。内部的原因,最根本的是自己对待外界的态度,这直接影响了决策,从而决定结果。
不少人在高中阶段勤奋学习,高考取得了还算满意的成绩,到了大学后则丧失斗志。从高中到大学,最明显的外部因素变化,一是约束的减少,二是目标的缺失。高中阶段,学习是唯一目标,一切以此为中心。约束自己学习的因素,不止来自于学校、老师、家长,同时还有同学之间的竞争。这些约束都促使自己将所有时间及精力投入到学习,为提高分数而夜以继日地努力奋斗。到了大学,外部约束大大减少,还多了不少可自由支配的时间。经过了高中艰苦的三年,人很容易开始过上享乐的生活——平时上课及作业都随意敷衍,考前临时抱佛脚,只要不挂科就好,将剩下的大把时间,投入到网络游戏、旅游购物等各式各样的娱乐项目中去,潇洒地度过大学四年。
如果将这样不求上进的生活态度,带到毕业之后的工作中,结果必然是入职之后在岗位上得过且过,将交代的工作做完即可,也不求做到多棒,只要不被辞退就好,俗称混日子。
另一群人,可能高考发挥的并不理想,进入大学后,下定决心要改变自己的境遇。他们的课余时间,大部分都用在图书馆,细心研读别人只翻了两三页的教材,与老师深入讨论课堂内容,认真对待作业和考试,并积极参加实习,熟悉工作内容,度过了忙碌而充实的大学生活。毕业后,他们进入职场大展拳脚,将交代的每一项工作都做到极致,努力上进,不断获得提升。
对于他们来说,高考,或许是迈向人生巅峰的起点;而对于前一群人来说,高考,可能就已经是人生的巅峰。
选择努力还是堕落
兴衰更替的外部因素通常不可控,而内部因素,即自己的态度,是可以自主选择的。人在一生中要经历很多个阶段,短期的阶段长度可以按天、按周计算,长期的阶段长度可以按月、按年计算,如高中到大学、参加或调换工作、结婚生子等。每个阶段中,人可以选择两种状态——努力或是堕落。选择努力,造就兴;选择堕落,造就衰。兴衰更替,实质上是人在努力、堕落两个状态之间的切换。
今天选择努力,读了一些书,开阔了视野,觉得有收获。明天选择堕落,在床上玩手机,点外卖,度过了一天。两个阶段连起来,就是短期内由努力到堕落的过程,反之则是短期内由堕落到努力的过程。
今年选择努力,认真完成工作任务,小有业绩,获得提升。明年选择堕落,对工作敷衍了事,数着秒针等待下班,回家后躺床上玩手机。两个阶段连起来,就是长期由努力到堕落的过程,反之则是长期由堕落到努力的过程。
人们选择努力和堕落的概率是多少呢?这就像到了岔路口,往左还是往右的概率。如果两者完全等价,则应平分,都是50%。但很明显,选择努力,需要付出时间及精力,来换取成就,是一种辛苦的主动输出的过程。而选择堕落,无须付出,只需消耗已有的成就,来换取轻松和欢愉,是一种享乐的被动输入的过程。享乐肯定比辛苦来得容易,因此在无约束无激励的环境中,人是更倾向于堕落的。选择堕落的概率可能高达90%,而选择努力的概率可能不超过10%。例如在原始社会中,一些部落好吃懒做,通过抢夺其他部落的食物生存,而不是通过劳动去换取。放在现代社会,不去劳动、靠小偷小摸过活的行为同样存在。
不过,人类社会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来惩戒各种堕落的行为。同样,社会通过多样化的奖励政策,如有形的薪酬回报,或是无形的权利及声誉等,来激励努力的行为。在这样有约束有激励的环境中,人们明白了他律与自律,学会了成长与上进,选择堕落的概率可能低于30%,而选择努力的概率可能超过70%。
这里我们只考虑了未来的选择,而没考虑做出选择时所处的状态。如果当前一个人处于努力状态中,见识到了努力后的成长,收获了预期的回报,那么他更容易选择继续努力,不断上进。如果当前一个人处在堕落状态中,贪图享乐,好不快活,那么他更容易停留在这种状态中,继续享乐。如此一来,本就努力的人,在下一阶段中选择努力的概率会大于50%;本就堕落的人,在下一阶段中选择堕落的概率则会大于50%。
这给我们带来两点启发。
第一,无论选择努力或是堕落,都存在正反馈调节,即在下一阶段中,选择与当前阶段的状态相同的状态的概率,会越来越大。如果一个人多次选择努力,那么他会养成一种勤奋上进的好习惯,在每次进入下一个阶段时,他继续选择努力的概率会越来越大,例如从70%,到80%,再到90%,形成良性循环。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很多勤奋上进的人,不管在哪,依然勤奋上进。同样,如果一个人堕落太久,养成不劳而获,贪图享乐的坏习惯,在每次进入下一个阶段时,他继续选择堕落的概率会越来越大,从70%,到80%,再到90%,形成恶性循环。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很多不思进取的人,多年以后,依然一事无成。
第二,堕落是有代价的。本是努力上进的人,如果在下一阶段的选择中,放弃了70%的努力,选择了30%的堕落,那么他在之后阶段中,回到努力这一状态的概率,就低于50%了。并且,由之前第一点的正反馈可以看出,如果继续停留在堕落状态,回到努力状态的概率会越来越小。正如成绩优异的少年不小心接触了网络游戏而沉迷进去,居家好丈夫不幸染上了赌瘾而难以抽身。而在学习和工作中,晚上堕落一下,如熬夜玩手机,会对第二天的精神状态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学习及工作的质量,第二天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完成原定的任务。长期来看,堕落的生活方式也会让身体健康付出代价。
总之,进入下个阶段时,选择努力还是堕落,不仅决定下一个人生阶段的状态,也会对后续所有人生阶段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不再堕落,选择努力
人生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可能冲上巅峰,也可能跌入谷底,充满了兴衰更迭。想要拥有更美好的生活,外部因素通常不可预测,而内部因素,选择堕落还是努力,则是完全由自己把握。
堕落就像地心引力,想要下降,只需要放松就好。相反,努力就像往天上发射火箭,需要输出能量,需要克服令自己堕落的地心引力。相比而言,选择堕落,简直太容易了。
人是如何堕落的?根本原因在于顺应了人的本性,屈服于自己的本能。人的本性,是力图通过最小化的付出,收获最大的回报。极端的形式,是期望不用付出,也有回报,这些回报常体现为及时的愉悦感。因此,人的本性容易使人去做一些会给自己带来及时愉悦感的事情,而排斥做一些需要付出努力才有回报的事情,因为它们不仅不会带来及时愉悦感,反而还可能带来痛苦。具体表现为,饿了就吃,困了就睡,不想工作了就辞职,遇到困难就放弃。随时随地,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谈一场奋不顾身的爱情——今日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活在当下,尽情享受。
一个堕落的周末,可以这样度过:睡一个到中午的懒觉,醒来后点份外卖。下午想做点事,学点知识感觉有点难,不想动脑,打算去运动又懒得换衣服出门,于是玩起手机,或是点开娱乐网站。不知不觉到了晚上,再点份外卖,吃完差不多就洗洗睡了。躺在床上,感叹“又荒废了一天”。如果周而复始地过着这样的生活,那即是陷入了堕落的泥淖。
想要不再堕落,选择努力,可以从两方面来实现,一是降低自己选择堕落状态的概率,二是提升自己选择努力状态的概率。
降低自己选择堕落状态的概率,意味着需要学会克制自己贪图享乐的本性。下次想堕落之前,先问自己:这件事对解决现有问题是否有帮助,对后期发展是否有负面影响?自习时玩手机停不下来,反问自己:再继续玩下去,对学习是否有帮助?下班回家晚上无所事事,在点开一部电影或电视剧之前,先思考:看完之后对明天工作会不会产生影响?
提升自己选择努力状态的概率,意味着要找到努力的动力,这些动力可以是实现目标后将会获得的回报,如愉悦感、幸福感、薪酬及声望等。同时承认,付出是换取回报的必要途径。学习新技能新知识太辛苦,但学成之后能给自身带来新的竞争力。运动很累,但会换来更加健康强壮的身体。
当然,最佳的状态是既愿意努力,又乐在其中,在努力付出的同时收获快乐。
调整堕落和努力的概率分配的过程,实际上是磨炼自己性格的过程,是克服自己贪图享乐的本性的过程。
打磨自己的过程是痛苦的,但最后,你终将收获一个更好的自己。